就业、教育、养老、医疗、婚姻、房子算是网络上近年来一直讨论不断的话题,说到工作,我们谈过“996”,说过“35岁门槛”,不过那些离我好像太过遥远,我这辈子不过找一份普通的工作平淡过一辈子罢了。
还记得最初离开生活了十几年的县城来到现在的城市读书那段时间的自卑,觉得被投入到一个陌生的时空里了,和周边的一切都格格不入,如今四年的时间过去了,还不容易时光暂时抹去了自己的疏离感,转身,又要转战更大的陌生空间。一想起来,要和完全陌生的人建立亲密关系,告诉别人自己的一切,压抑感就“蹭蹭”上升。
可以选择回到老家?省城都不想待呢,二十年了,觉得这个城市太了解我了,熟悉我的最隐秘的碎碎念甚至,一想到这就让我迫不及待想要逃跑,跑的远远的,没人知道自己底细的地方重新开始。当然,我知道这不过自己的臆想,这个省,大一亿的人呢,才见了几个呢?不过,考虑到万一留下来,见到的人有着同样的生活底色,大家共同的思考行为方式,就觉得还是走算了,能接触到多少新鲜观点、思想呢?
想清楚了上一层,我就不再纠结到底要不要背井离乡去远处讨生活了,虽然辛苦,要面对没有熟人的寂寞孤独,但想想假如遇到有趣的人,该多么划算。
因为平常喜欢读个小书,所以就网上搜索“哪个城市文化氛围比较厚重”,也许目前旅行比较盛行吧,推荐几乎都是哪个城市好玩,当然基本上都是人文景观那种,算答不对题吗?
后来搜索全国有多少家出版社以及各城市分布,一查不要紧,好家伙,一共585家,北京就占了238家,其次就是上海,但也仅仅有39家,只及北京的一个零头,其他各省市共分了318家,十家以上和以下的各一半一半吧,把我考虑的成都、重庆、苏州、杭州四个备选城市直接给干趴下了。

接着想起来曾经看过一张图片,讲全国城市书店拥有量排名,成都有三千多家位列第一,就搜了一下,没多久就找到了,记得第一次看到这张表格时我还挺诧异,为什么会是成都呢,以及为自己意外得知各城市书店数量而感到幸运。那是因为自己特别喜欢读书,但一个县城都没一家我理想中的书店的模样,大多以卖教辅资料为主,附带卖几本文学名著,偶尔有个老大爷在地上摆个书摊,但无一不是盗版书,印刷质量极次,错别字还多,当时并没有盗版的概念,遇到别字我还好好想了想是不是自己错了呢。

表格中最瞩目的除成都就是江苏了,九个城市挤进全国前二十排行榜,南京、南通、苏州、无锡、淮安、徐州、常州、扬州和盐城,这该是什么样的生活日常呢?在苏州呆过两个月,只觉得那里的人从来温和优雅、日子像随处可见的小桥流水一样慢慢淌过,但它经济发展也极其瞩目,去年全国GDP收入首次突破100万亿,苏州自己就2万亿,比省会城市南京都高,真让人佩服。下午看到的一篇关于苏州的文章,说它划了一片区域规划新城区,所以老城区保留了下来,“慢生活”、江南水乡保留了下来。
不知道其他人找工作首先考虑什么,由于不想干专业这一行,想要走出版编辑这条路,但由于不熟悉,一下子挺抓黑的,就按着自己的逻辑瞎想了。
专业对口吗,似乎不是,多少人争着考公务员事业编啊,稳定,福利好,退休金高,当然,也有按照自己兴趣且专业对口且工作能力强的,不去管别人,我只想为自己这区区小可找条出路,不知能行不能行啊,一下午看了这篇文章看那篇,倒也紧张,但没进展啊。
看了部分出版社招聘要求,一般硕士毕业文史哲社科专业,自己这八竿子打不着啊,本科毕业不对口从事专业出版四年才可以考中级出版资格证,可以当责任编辑,那么,没证,怎么进入这个行业,能从事什么工作内容?
今先学习到这,明天继续,自己选的路,跪着也要走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