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闲誌|益见

作者: 益博社会工作 | 来源:发表于2019-03-17 14:15 被阅读3次

周日闲誌|益见

南阳益博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王玉

2019年3月17日,阴,周日

院里锻炼身体的人多起来,大多就是围着房子转圈散步拍话。早晨还有点凉,一个年轻军休干部在门球场打着门球,我陪着打了俩盘。因为儿子说流鼻涕,头痛。我说那赶紧去卫校看看。医院人满为患,我去门诊楼找中建。中建打电话说一会儿到,等我到三楼办公室,还没见到他,倒是见到楼道里的加床,还有母亲住院的九号病房,三大来看病的诊疗室。人来人往,这里就像一个铁打的营盘。院子里春气逼人,梅花次第开放。过道里张贴着医生不准私自收病人钱的标语和举报电话。在值班室碰见苟菲正在坐着看手机,他说昨天晚上一夜班。医生和社工一样有着极强的使命感,说到孩子看病,他说你去内科一号楼二楼呼吸科找丁峰,他这会儿正在开会,稍等一会。顺着电梯下一楼,卫校院子里的喷泉最热闹,小花园也有点格调。内科楼是个老楼,到二楼,一个大教室里浙江医科大学的一个教授来南阳医专交流。我去呼吸科,只有一个病号和医生,反而儿科人满为患。等丁医生时,和郭医生攀谈起来,现在卫校的营业收入在南阳六家三甲医院里排在中后,人才、设施、管理都差一截,人们的荣誉感和职业获得感不强。随便开了两样药,一到药店买随便一盒中成药都四五十。

我经常,去的岗东村口的一家药店突然来了一个陌生人,一问才知道是药师,315曝光,现在正在药房核查药剂师挂证的事,他们也不敢马虎。我去书房看看书,也想找找表叔的足迹。我看看标识档案的一些资料,我拿出来一些党史资料和镇平文史资料,试图从这些资料中,喊醒已经沉睡的记忆,还有通过一个管道去观察已经尘封的过往。我还在想表叔那个时候的样子,戴着眼镜,文气十足,个性鲜明,究竟有怎样的故事,跟那个时代是连在一起的,其实表叔那一代当时才是真正的热血青年,较之他们应该有很多的不同。但是表叔自述的子弟学校,就已经把舅爷甚至是这个家族与抗日战争联系一起了。

摊开王立中的碎片化的笔记,试图厘清这个在南阳的普通文人,在历史变迁中究竟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遇到的人,干过的事,领悟的道,这里面有起起落落的宏大背景,也有家长里短儿女情长的片段。我疑惑,表叔那个有文化的优质青年为什么置身去陕北的煤矿,终其一生就留在了陕北。而他的离去,让他的足迹更加神秘。这个老人究竟是什么样的一个人。不仅从自述,更多的是从历史变迁中去考察一个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气质。比如他到底上过什么学,是子弟学校还是黄埔军校?他的年龄到底是多少,1920年1927年甚至更早?他到底干到什么职务让他对官场那么淡然?就像个一个个问答题摆在我的面前。断断续续与延祥哥的交流中,扑捉了一些信息。就是他曾和一些国民党高管子弟同学。我想放一放,也许沉淀一段会有新的启发,遇极难事稍息片刻,自然有个说法。

下午在家整理王玉明老人的老南阳讲述,不仅唏嘘他一辈子的恩爱与活跃,更赞赏他的乐观与豁达。等下午三四点的时候,要到陈鹏社区去取点营养土。儿子们去学钢琴了,我骑着电车从七一路过去,显然七一路头的杨树絮掉了,应该是青色的杨鞭。小花园的梅花和里面闹吵的歌唱一起出彩。最为热闹的要数梅城公园,入口处扎满车子,停满汽车。远远看去桃花盛开,梅花朵朵,玉兰闹春。抬头是解放广场飘着袖带的风筝,一个小孩,一个家庭,一堆欢笑。而孔明路的银杏树发了芽,小梅花点点开放,幽香拂面。

周日闲誌|益见 周日闲誌|益见 周日闲誌|益见 周日闲誌|益见 周日闲誌|益见 周日闲誌|益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周日闲誌|益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vkum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