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河行宫是清王朝在北京城南郊(今“大兴区”境内)修建的四座行宫中占地面积最大、规格最高、建筑最豪华的行宫,位于北京市大兴区黄村镇东北约3公里处,北距城区约15公里。乘坐369路、676路、957路以及兴16路、兴25路公交车均可到达。
团河行宫始建于清乾隆37年,历时5年竣工。是一座仿“江南园林”式的宫殿建筑群。其中最具代表性景点被誉为“团河八景”,即璇源堂、涵道斋、清怀堂、漪鉴轩、镜虹亭、珠源寺、归云岫、狎鸥房。是乾隆之后清朝历代皇帝郊游狩猎休息的场所。晚清时期,由于八国联军攻入北京,行宫内的珍宝被洗劫一空,此后虽经修复但已无法恢复乾隆时代的规模;上世纪抗日战争时,又遭日军再次劫掠,多处建筑遭到破坏,几成废墟,仅留下御碑亭及乾隆御笔石碑、翠润轩等几处古建筑和100多棵古柏。由于团河行宫是乾隆皇帝最后兴建的一座行宫,集中了行宫建筑的优点,是研究清代“行宫文化”的重要载体,2007年,团河行宫修复工程被列入“人文奥运”工程计划。
下图、团河行宫东门 (特别提示:由于处于施工阶段,尚未对外开放,请朋友们不要贸然前往)。

团河行宫的修复工程分为二期,一期工程于2004年开始,2007年竣工并开放,门票2元。
二期工程于2013年3月底开工,计划竣工时间为2013年12月底。列入本期修复计划的是环绕西湖周边的九座建筑,即漪鉴轩、鉴止书屋、珠源寺、归云岫、狎鸥舫、四方亭、濯月漪、临河房、船坞。目前,主体结构工程均已完工,但油漆彩画等装饰工程还没完成,竣工时间肯定是延期了。
团河行宫分东、西两部分。东部是宫殿区,有璇源堂、涵道斋、清怀堂、景仁宫、储秀宫等建筑。
下图、这是东门内路北侧已开挖的基坑,看其位置,该是宫殿区的建筑基坑。

下图、这是路北侧被保护起来的原行宫遗存的古柏树。

过了古柏树,即可看到在2004年一期復建完成的“云随亭”(下图),亭位于西湖的东南方,距湖边约十余米。

下图、云随亭的彩画完成于2007年,现在看来颜色还很鲜艳。

下图、亭内的彩画

下图、中国古建筑中的油漆彩画,大都取材历史故事或神话传说,但此亭的彩画不知出于何典。

下图、云随亭北的景观石

团河行宫的西部是风景区,以西湖为主,岸边建有船坞、过河厅、狎鸥舫、濯月漪、临河房等建筑多处。
下图、这是在西湖东岸拍摄的湖西新建的“船坞”(高压线铁塔下)。

修复后的西湖占地面积约48亩。清代时期此地有94个泉眼,喷涌而出的泉水汇集而形成东、西二湖,湖水从过河亭流出并入宫墙外的护宫河,再一起进入凤河。但团河行宫在遭八国联军及日寇洗劫后,东、西湖水已干涸殆尽;在修复工程中这94个泉眼要重新恢复,并恢复两湖水景。
下图、这是在西湖南岸远望御碑亭(图中部)和珠源寺(图右侧)

下图、这是已经完成主体结构工程的漪鉴轩,位于西湖的东岸。

下图、漪鉴轩全貌

下图、从漪鉴轩内看对岸的“船坞”

下图、漪鉴轩内景,所有装饰及油漆彩画工程均未开始施工。

下图、远看翠润轩,翠润轩位于漪鉴轩的东北方、东湖中的小岛上,是团河行宫内少数劫后幸存的古建筑之一。

下图、位于东湖岸边的翠润轩景观石

下图、翠润轩(西面)

下图、在翠润轩内看漪鉴轩

从漪鉴轩北行约百米,有一座石桥(见下图)位于东、西湖的交界处,桥北的建筑即本期修復的“鉴止书屋”。

下图、鉴止书屋坐北朝南,由三间小式古建组成,正屋后为一座半圆形小花园。

下图、这是从鉴止书屋东侧的月亮门向南拍摄的照片。

下图、这是鉴止书屋西厢房西墙中的木柱

下图、这是鉴止书屋西侧边门,可以隐约看到湖南岸的“云随亭”

下图、鉴止书屋全貌

从鉴止书屋西行不远,就是刚修复的珠源寺。见下图:

下图、珠源寺全貌,由于寺门紧闭,不知是否已经竣工。

本文照片均摄于2014年2月10日,北京城区新年后的第一场降雪初霁之时。
第一部分完
2014-03-14 09:13 发表于【网易博客】
2018.12.31 阅读(1687)| 评论(22)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