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叶秋臣
在现实生活中,若是有幸能与“买房”和“卖房”这两个关键词打过交道(毕竟一个有钱一个有房),或是自己就是房东与租客(一个收租一个交租),估计都会对孙俪和罗晋这部《安家》感兴趣。
虽然《安家》里面讲述的剧情并非我们亲身经历的人和事,但却能看到许多自己生活中的影子,同时还可以找到不少生活里的小细节。
取材于现实生活的《安家》,这4种情况你遇见过几种?
1.卖房有帮手,效率不用愁
孙俪饰演的房似锦是新来的店长,她初来乍到所以必须在店里开单有业绩并且给底下的员工立威,因此对于老油条甩来的最麻烦客户和最难处理房源这两项考验,房似锦必须尽快完成,而且是越快越好。
最麻烦客户是海清饰演的宫蓓蓓,她对房子的要求很高,但预算又并不充裕,同时涉及到连环交易,必须卖掉之前的房子才能购买下一套。因此对待这个客户,除了找到适合她的房源之外,还要尽快卖出她现有的房子。
于是房似锦便提前“布置”了房子,现场安排了“托儿”,连群众演员的台词都是早先准备好的,让看房的顾客觉得房子很抢手,便马上决定掏钱购买了。
在二手房买卖市场上,这一幕其实很常见,此举会无形间增强顾客的购买欲,让大家产生一种“再不买就买不到了”的感觉。
对于每一个房产中介来说,能卖出去房子就代表着自己的业绩,提成是与收入直接挂钩的,自然不能马虎,他们的迫切来自于自己的饭碗。但对于顾客来说,要清晰判断理智分析,买房毕竟会掏空几乎所有的积蓄,仔细考虑清楚才是正确的选择。
2.顾客千百种,成功花心思
对准了脾气,再苛刻的人也会变得和顺。
房似锦曾说过没有她卖不出去的房子,其实是她清楚自己能搞懂所有顾客的需求和迫切。
对于老油条甩来的最难处理房源,按照普通的卖法肯定是无法出手的,必须要花点心思才行。而且房似锦面对的是要把最难处理房源卖给最麻烦客户,这个难度又上了一层。
但房似锦早就摸透了一切,她是将自己代入到了顾客的视角,然后通过“重新设计”+“心灵鸡汤”的模式,让宫蓓蓓也能下定决心。
虽然遇到为房子重新设计的中介少之又少,但遇到房价高于预算时建议使用贷款的,听起来还是非常耳熟的操作,甚至可以说这属于较为普遍的情况。
3.同业有竞争,相互玩命掐
安家天下旁边有两个同业竞争者,阿拉丁和小红帽。
在早上开业前这两家都会各自搞一搞气氛,例如齐声唱歌或是喊加油,见到客人就拉拢进自己店里,颇有平日里中介们表现的那种感觉。
在城市里,小区旁边一般都会有很多家相互竞争的房地产中介,而且距离通常都不远,有些甚至就是像《安家》里面那样门挨着门。
平时他们之间的关系我们可能看不清楚,但互相之间的竞争和玩命掐对方的心态,是一定存在的。
4.各色奇葩多,意外随处见
剧中能看到一部分生活里经常遇到的事情,例如房似锦频繁租房换房,需要以最快速度打包好行李,并且随身物品也不可以太多;
例如不同的人对于房子有不同的需求,有喜欢“楼王”的,也有想法比较特殊和奇特的;
例如现实中也有不少像剧中徐店长夫妻俩假离婚,目的是为了降低再买房首付款比例,但结果却由于各种不可预知的因素,假离婚变成了真离婚;
例如临到要付款签合同的时候,说要给房产证加名字和删名字的。既有《安家》中那种临时提议加上的,也有《欢乐颂》里面樊胜美那种临时决定删掉的。
各色奇葩的事情很多,而且突发的意外情况更是随处可见。
其实房子只是建筑物而已,人们真正渴望的是一个家。
房子本身是不存在温度的,有温度的是住在里面的人。
有时候需要认真想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才不会本末倒置,走错了路。
看《安家》时你遇到了哪些感同身受的剧情想要分享?对于房子又有什么想要分享的经历?你喜欢看孙俪和罗晋的这部新剧吗?
欢迎评论区分享感受,畅谈你的观剧体验。
文/叶秋臣
———————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叶秋臣)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抄袭必究—欢迎转发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