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芒街成为千万富翁
地理书上的中越边境是庄严而又神圣的,一条不可逾越的国界;历史书上的中越边界是厚重的,承载着太多的故事和沧桑。而今,当我来到东兴口岸,看到跨越中越两国的雄伟壮观的中越友谊大桥时,一股敬意油然而生。中越友谊大桥这边是中国,五星红旗在迎风飘扬,庄严的国徽静默着,仿佛宣告中国的主权神圣不可侵犯;大桥那边就是越南,尖顶圆塔的建筑告诉我们那就是充满异国风情的芒街。桥上出入境的人来人往,行色匆匆。桥下北仑河静静流淌着,仿佛在向我们倾诉着那悠久的历史
我们来到了边境口岸,越南的海关人员身着草绿色的军装,戴着一颗五角星的军帽,不苟言笑。听说越南人有一种军人情结,很喜欢戴绿帽子(千万别笑!)一脚迈出海关的大门,我们就开始踏上了越南的领土——芒街。它并不是传说中的一条街,而是一座边陲小镇。它保留着一些粉色的法式建筑,街上行人稀少,显得安静而又不失古典。我们看见了一家路边店用中文写着“换钱”,店老板是一位满面红光的中年妇女。她熟练地拿出计算器给我们打出今天的汇率是1:3550,3000人民币兑换成越南币就是10650000越盾。
“啊,我们一夜之间成为千万富翁了!”我简直是欣喜若狂。
老蒋淡定地说:“别激动,先清点一下数目。”
“浩浩,我数学不好,你来数!”我转头对一旁的儿子说道。
只见一把花花绿绿的票子,最大的面值50万越盾,最小的面值也有1000越盾。浩浩很仔细地一张张地数完了,终于长长地叹了一口气:“数钱数到手抽筋了!”一旁的女老板一直笑眯眯地看着我们,她已经见怪不怪了。我摸着鼓鼓的腰包,先是花了1万越盾买了一瓶普通的矿泉水,然后来到路边摊花了3万越盾吃了一碗名声响当当的越南米粉。只见麻利的伙计端上来一碗烫手的鸡肉汤粉,再把红的辣椒,绿的罗勒,白的豆芽……放进去搅拌即可。如果不拍酸,再挤上一点柠檬汁。吃一口,滑而不腻,和云南米线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接下来我们准备去下龙湾游船,于是向路人打听怎么坐车。看起来都是熟悉的黄皮肤黑头发的东方人,嘴里叽里呱啦讲的却是越南语,想要问路,简直是鸡同鸭讲,一头雾水。我们只好拿出地图,指手画脚,终于坐上了开往下龙湾的中巴车(每人20万越盾)。一路上全是崎岖的山路,两边是低矮的房子,马路上尘土飞扬。颠簸了三个小时之后,渐进地看见了一座座秀丽的山峰倒映在水平如镜的大海之中,酷似桂林山水,这里就是闻名遐迩的世界自然遗产——下龙湾。
我们乘坐着一艘白色的两层游船开始游览山水风光。站在高高的甲板上,凉风习习,一股寒意袭来,我不由得裹紧了衣服。只见前面一座连绵起伏的山峰像一个翠绿的屏风一样,耸立在碧波荡漾的大海之中,令人眼前一亮。船主随手拿出一张2万越盾的纸币指着告诉我们就是这一幅山水画。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将山石雕琢得形状各异,有的如对天吠叫的狼狗,有的如浮在水面的大鼎,有的如奔驰的骏马,还有的犹如一只蛤蟆,端坐在海面上,嘴里还衔着青草,栩栩如生。
接着远远地看见在一片苍茫的大海上有两个石头相依相伴,这就是有名的斗鸡石。传说这两只鸡在斗嘴打架,从陆地吵到海上,龙王不高兴,就把他们石化在海面上。可是我总是觉得它们更像一对情侣,每天互相凝视,对望,你眼中有我,我眼中有你,涛声阵阵,仿佛是他们在呢喃低语。他们就这样直到海枯石烂,沧海桑田……
下龙湾,既有着千姿百态的奇峰,又有着浩瀚壮阔的大海;既有江南的温柔婉约,又有着北方的粗犷和力量,不愧是“海上桂林”。
——在西贡喝咖啡
去西贡不喝咖啡,就好像到北京不登长城一样。——题记
“我认识你,永远记得你。那时候,你还很年轻,人人都说你美;现在,我是特意来告诉你,对我来说,我觉得现在你比年轻的时候更美,与你那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一残的面容。”——这句话出自法国杜拉斯的《情人》,它讲述了法国女孩与一位华裔男子在西贡发生的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
为了追寻“情人”的足迹,我们从河内经过了三十多个小时的火车颠簸终于来到了越南南部的西贡。在去范五老街的路上,只见一群群戴着头盔蒙着口罩的摩托车大军排山倒海一般涌来,把我们的出租车团团围住。老司机熟练地在其中穿梭前进,一辆辆摩托车呼啸而过,场面触目惊心。初来乍到的我们,想要穿过人行道走到对面的范五老街,简直险象环生。在路边,一直等了10来分钟,如蝗虫般密集快速的摩托车源源不断地涌来,让人头皮发麻。后来,我们好不容易跟着当地人一边招手示意摩托车“让一让”,一边快步小跑过去。待到对面时,还是心有余悸,惊魂未定。
范五老街是有名的背包客集聚地,这里餐馆酒吧林立,人来人往,川流不息。我们在宾馆安顿下来以后,先去附近的圣母大教堂。走了不久,只见前面一座粉红的尖顶教堂矗立在高楼大厦之间,在湛蓝天空映衬下在灿烂阳光照射中就她像一位害羞的女神,微微露出粉色,迷人极了。大教堂仿照巴黎圣母院钟楼的设计,造型匀称,庄严雄伟,两座塔楼高达四十米,直入云霄。教堂前还有一座圣母玛丽亚雕像,神态安详,散发着母爱的光辉。可惜的是当时教堂正在装修,不能进去参观,我们只好在门口拍照作罢。
在教堂旁边有一座土黄色的法式邮局,显得雄伟气派。大厅内装饰华丽,极富古典气息。一走进去,就能看见大厅正中悬挂着胡志明主席的画像,他正微笑地望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中间的环形的长椅坐满了人,他们正在奋笔疾书给家人写信和明信片。听说这个中央邮局能把信寄往世界任何一个角落。于是我特意花了几万越盾买了三张明信片,认真地写上朋友的名字和地址,然后投进绿色的邮筒。此后的每一天都充满了期待,想象着朋友收到明信片的惊喜。遗憾的是,我寄出的明信片如石沉大海,杳无音信。后来一位中国老乡告诉我,如果没有写清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极有可能是寄到台湾去了,我的妈呀!
漫步在西贡宽广的林荫大道,两旁林立着现代化的大厦与殖民色彩的法式建筑物,让人有置身巴黎的错觉。大街小巷上有许多大大小小的咖啡店,空气里都弥漫着咖啡香味。我们随意走进了一家Highland连锁咖啡店。这里有阳台可以眺望夜景,桌上插着粉红色的玫瑰, 在橘黄的灯光下,显得温馨而又浪漫。老蒋要了一杯拿铁咖啡,只见他优雅地啜饮一小口,然后做出自我陶醉的样子。
浩浩迫不及待地大喝了一口,“好苦啊!”他一边吐着舌头,一边跑到服务台拿了两三包糖加进去。
“浩浩,你喝的不是咖啡,而是白糖!”我在一旁笑他。
“喝咖啡不能急躁,需要慢慢地品味,感受着它从口里滑进唇齿间,香醇中微含点苦。”老蒋若有所思地说。
于是我试着轻轻地抿了一口,果然细滑湿润,芳香浓郁,回味无穷。
越南人爱喝咖啡就像中国人爱喝茶一样,与优雅无关、与奢侈无关,仅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有趣的是第二天早上在路边一家简洁的咖啡店,我们竟然找到了越南特色的滴漏咖啡。只见服务员端上来一个奇特的咖啡壶,下面用古老的印花玻璃杯接着,让咖啡一滴一滴慢慢地滴到杯子内。听着咖啡在滴滴答答地滴着,给人一种悠闲而又惬意的感觉。不久,滴满一杯,我们加好咖啡伴侣——糖和牛奶,轻轻地搅拌后开始品尝。“啊”尝在口里,芳香四溢。这种清香沁人心脾,浑身上下每一个毛孔都感到心旷神怡,美妙极了。在这个雨后的下午,我们静静地坐在西贡咖啡店,听着雨声,品着咖啡,共享这美好时光。
人生就像一壶滴漏咖啡,需要时间和耐心慢慢积累,沉淀,升华,其中有苦也有甜,个中滋味只有自己知道。
越南越美(三)——奥黛的诱惑
在越南街头巷尾经常看见长发飘飘,身材玲珑,穿着传统的奥黛(越南旗袍)的姑娘,衣袂飘飘在路上行走,那种回眸一笑百媚生的姿态,让人倾倒。
奥黛(AoDai),是越南的传统服装,类似中国的旗袍。如果说旗袍是大家闺秀的专利,那么“奥黛”则是简约活泼的代表。长衫剪裁合身,突显女性的曲线美,而两侧开高叉至腰部;下半身配上一条喇叭筒的长裤,走路时裙摆随风飘逸,将娇小的身材衬托得甚是好看,彰显了东方女性的魅力。
会安古城“奥黛多,老房子多,灯笼多”的说法,果然名不虚传。随处可见一家家简洁而又传统的裁缝店,陈列着各式各样色彩斑斓的奥黛,配以精致的绣花,充满民族特色。我们好奇地走进去,看见有两三个金发碧眼的欧美人正在仔细地挑选面料和花饰,准备定做“奥黛”。 富有经验的女裁缝,和蔼可亲地给客人量体裁衣。这些裁缝有着祖传下来的精湛的手艺,一块块面料自他们手中滑过,不到半天的功夫就能做好一件令人称心如意的“奥黛”。
我看中了其中一件枣红色的奥黛,试穿了一下,刚好合身。于是用眼神询问:“你看怎么样?”
在一旁的老蒋点了点头:“不错,有一种古典美!”
“妈妈,你好像是从老电影里走出来一样!”浩浩惊喜地叫道。
一问老板价格,65万越盾(大约200元人民币),我觉得物美价廉,于是欣然买下了。
漫步在古朴的青石板路上,两边多是土黄色的墙壁、彩色鸳鸯的瓦盖顶的老房子,翠绿的爬山虎点缀其中,在厚重的历史中焕发出勃勃生机。不时看见几座中式的祠堂和寺庙,雕梁画栋。 有时,恍惚之中,还以为到了中国江南水乡的某个古镇。我们特意拜访了街边的一座深院老宅。只见斑驳的墙壁上长满了厚厚的青苔,房间里摆放的桌椅显得古香古色。主人已经70多岁了,是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他用中文告诉我们,他的祖籍是福建。这所房子是他爷爷那一辈人一砖一瓦建的,至今已有上百年的历史了,但完好无损,保留着当年的原貌。他们一家老小现在仍然居住在这里,在后院几位妇女带着小孩在包饺子,充满了生活气息。
夜晚的会安在五彩缤纷的灯笼装扮下别具一番风情。傍晚时,各家各户都挂起形态各异的灯笼,路边桥上花灯满街,有大红的圆灯笼,有大紫的棱形灯笼,橙色的正方形灯笼,黄色的五角星灯笼,还有绿色的三角形灯笼……简直就是一片灯笼的海洋。秋盆河中随波漂浮着祈福的河灯,波光粼粼的水面上倒映着色彩斑斓的灯笼,令人目眩神迷。浩浩从路边的一位老奶奶那里买了一个河灯,是莲花形状的,中间的小蜡烛在灼灼地燃烧着。他小心翼翼地用一根长长的竹竿托着,慢慢地平稳地把它放到河里顺流而下。只见河面上成千上百只的河灯星星点点,闪闪烁烁,把整条河面装扮得美丽如诗。渐渐地,我们的那一盏河灯汇入其中,分不清哪一个是我的,哪一个是他的。
会安古镇,像一位身着奥黛从历史深处中款款走来的古典美人,古朴而又优雅,端庄而又娴静,美丽而又迷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