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民族乐器小传连载小说我是大神我要分享!
乐器小传之唢呐:新的时代还有百鸟朝凤吗?

乐器小传之唢呐:新的时代还有百鸟朝凤吗?

作者: 芊语芊寻 | 来源:发表于2017-03-28 11:26 被阅读1024次

-1-

国产电影中,讲述乐器及从业者故事的本就不多,称得上精品的就更屈指可数了。《百鸟朝凤》算是一部,在2016年着实火热了一把。只不过,借了出品人下跪的噱头。

这一跪,和片中焦家班不复存在,游家班无以为继的悲凉如出一辙,却又一石激起千层浪。或许有夹缝中求生存的无奈,或许也有商人事件营销的精明。无论哪一种,你看,人们往往轻易就陷入了这一跪所引发的争议,而就此忽略了电影本身的考究和诚意。

所以,我想做的便是抛下所有外围的纷扰,还原到电影的本身,来看看唢呐这件乐器,思考一下片中唢呐匠的生存现状所传递的意义。

唢呐这件乐器和扬琴一样,并非我国的原产,而属外来。它最初流传于波斯、阿拉伯一代,唢呐这个名字便是古代波斯语Surna的音译。

两晋时期,新疆石窟中的伎乐壁画上已经出现了唢呐的模样。可见在那时,唢呐已经传入了中国。但是要说纸质的记载,还要等到一千多年之后的明朝。

在这些记载中,有一件还与抗倭名将戚继光有关。戚继光曾将唢呐用于军乐之中,在他的《纪效新书•武备志》中有这样的记载,凡掌号笛,即是吹唢呐。

可见唢呐声音洪亮、粗狂高亢、气势雄壮、表现力极强的特点已经为人所知,并得到恰当的运用。

王圻编的《三才图会》(1607年刊)中有更为详细的描述:唢呐,其制如喇叭,七孔;首尾以铜为之,管则用木。不知起于何代,当军中之乐也,今民间多用之。

这个民间多用之,主要有两方面的用途。

第一是在戏曲音乐中做伴奏之用,尤其是过场曲牌的演奏。

第二就是在民间婚丧嫁娶之时的吹打锣鼓乐队中担任领奏,便有如《百鸟朝凤》中所呈现的那样。

-2-

在我看来,从本身来讲,艺术在不同的表现方式之间并没有高下之分。就好像摇滚和民谣不过是不同领域的细分,各有自己的发展背景和受众而已。根本就没办法评判谁优谁劣,无非是哪个更受某一类人的青睐罢了。

我们的民族音乐和西方音乐亦是如此。

然而,在《百鸟朝凤》之中,电影特地制造了一次土乐队和洋乐队之间正面的交锋和冲突。在影片中,人们纷纷抛弃了以唢呐为骨干的吹打乐队,而转去了洋乐队那里。甚至有人出演奏双倍的价格,勒令土乐队放下乐器。

结果,唢呐匠不惜以拳脚捍卫土乐队的尊严,可是唢呐却在混乱之中沦为了牺牲品。老师傅大吼一声叫停了众人,蹲下来捡起已然破碎的唢呐,那份凄凉与悲愤,统统写在了脸上。

人们对洋乐队的大肆追捧,和对土乐队赤裸裸的抛弃,在影片中鲜明地形成了一高一低的落差。

这便是近代以来的现实,民族音乐日渐式微。人们总有一种西方音乐比我们高人一等的感觉。

为什么?

其实,并不是音乐真有高低之分,而是背后的经济基础有明显的落差所致。

经济统统可以换算为一般等价物,所以高下之分显而易见。人们对经济的追求和向往,自然催生了对西方的追捧。艺术受经济之荫,便也在不觉之间显得高雅了几分。

不信你瞧,我们盛唐时期的音乐输出便是个鲜明的反例。

那时的我们经济发达、国力昌盛,而我们的音乐、乐器也随着各国朝拜的路径传向了世界。朝鲜的伽倻琴、日本的十三弦筝和阮咸都是有力的证明。

-3-

音乐永远都有一个最原始的矛盾存在,到底是悦己还是娱人?

《百鸟朝凤》中,天鸣出师之后回来看师傅。焦爷拿出了珍藏多年的陈酿好一通饮,摇头晃脑地吹起唢呐,吹罢说了一句:“唢呐不是吹给别人,而是吹给自己。”

这话对了一半。

吹给自己有个重要的前提,就是得能吃饱饭。经济不能自给,只能吹给别人听。

百鸟朝凤这曲子只有德高望重的人才配享受,那是在人们还认、还捧唢呐匠的年代;如果人人都去追捧洋乐队了,你就是想吹百鸟朝凤,也没人愿意听。

这就是很多乐人的无奈,他们往往限于两难,是为了报酬而迎合,还是坚持自我的艺术追求?唯一能化解两难的答案,便是遇到一个听得懂的人。

所以知音难寻。

所以子期故去,伯牙宁可摔琴也不愿再弹;所以卓文君一听司马相如的琴声,宁可放下女儿的矜持,深夜私奔。

写到此处,忽然才发现原本要说唢呐,却啰里吧嗦引申了一大堆。但是,所有的感悟都拜《百鸟朝凤》这部电影所赐,也是由唢呐这件乐器而来。

因为它太典型,旧的时代里是传统民俗仪式的代表,得到人们的追捧,这是大幸;可是在新的时代中却遭到了重创,待遇一落千丈,又是大悲。

它所深深扎根的群众阶层,真正懂得欣赏音乐的人太少,而盲从于潮流拜高踩低的人又太多。所以在它的身上,常常能看到一种不合时宜的落寞。

这是唢呐,也是所有的民族音乐,乃至传统文化都要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4-

新的环境之下,如何才能传承民族音乐?

靠师傅勒令徒弟发誓绝不改作他行,死守老本吗?师傅没挑上的蓝玉进城务工,生活至少衣食无忧,而被选为继承人的天鸣却依着对师傅的誓言,只能继续吹唢呐。人人都是要吃饭的,如果手艺没法养活自己,生存都成了问题,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靠一味遵从旧规矩、旧路子,然后感慨如今的落败吗?临近的村镇每逢婚丧嫁娶,请唢呐匠的越来越少了,生前是聋子的人,死了也要请洋乐队。天鸣的爸爸小时候千求万求想让孩子拜师,如今看着儿子擦唢呐,也开始抱怨还留着这些劳什子干嘛。可是大势所趋,越来越多的人都弃土从洋了,就算有人请,连八台乐队的师兄弟都凑不齐了,眼看着生计越来越难维持,光唉声叹气能填饱肚子吗?

靠回忆从前祖师爷们如何风光,受人尊敬吗?那不过是对现实的逃避,想要躲在回忆里做个黄粱美梦而已。说得越多,越衬出当下的凄凉,和心理的落差。

于事无补。

守旧绝不意味着完全照搬从前的一切,而是懂得如何适应新的时代。

表现形式可以有多种创新,但是核心的音调永远是旧谱。

就像焦爷在临死之前,听到文化局来找天鸣,要申请民俗文化的非物质遗产之时,在床上挣扎着要求天鸣答应。可见老师傅亦是懂得新时代下的变通的,婚丧嫁娶的路子日渐败落了,总要有新的途径来延绵这门手艺才行。

还有当代余派京剧传人王佩瑜所推广的清音会、瑜乐京剧课,甚至是尝试吉他伴唱京剧那样。骨子里永远是老戏,只是换一种年轻人更容易接受的呈现方式,消除了那种传统与当下的距离感而已。

何必守着老礼,一味抱怨当下环境之浮躁,众人之不识货呢?

你展现出了民族音乐、传统文化的美,大众自然会看到。

民族音乐的确是门旧手艺,但是我们如果想要守得住旧,就一定得创得了新。


如果你相中了我的文章,可以联系我的大军师扣舷哟,嘿嘿,祝你成功~~

相关文章

  • 乐器小传之唢呐:新的时代还有百鸟朝凤吗?

    -1- 国产电影中,讲述乐器及从业者故事的本就不多,称得上精品的就更屈指可数了。《百鸟朝凤》算是一部,在2016年...

  • 【原创】七律·咏唢呐

    偶尔听到唢呐曲百鸟朝凤,甚是好听,故作此诗,以示赞美。唢呐,国之瑰宝,乐器之王,不只与生死相关。由于...

  • 百鸟朝凤一曲终,世间再无唢呐声

    《百鸟朝凤》这部讲述了中国的传统乐器——唢呐,在时代的洪流慢慢没落,甚至无奈走向消亡的电影。也讲述了传统匠人默默的...

  • 谁欠老唢呐匠一句“对不起”?

    昨晚看了百鸟朝凤,电影透过一位唢呐学徒的眼,讲述了唢呐这一传统乐器在一个村庄里随着时代变迁而从万人敬重走向无人问津...

  • 匠人、匠心、匠品~~观《百鸟朝凤》有感

    《百鸟朝凤》本是流传于八百里秦川,以唢呐为主要乐器的名曲,师父只会将这首曲子传给艺品人品俱佳的一个弟子,唢呐乐队则...

  • 我欠《百鸟朝凤》一张票

    晚上看了电影《百鸟朝凤》,在众多中国古乐器中最不喜欢的就是唢呐,可这唯一不喜欢的来源竟是觉得唢呐用途极端,在悲与喜...

  • 【暖文】|男人的深度远胜于高度

    上周日,去参加了学校文学社组织的观影活动。电影名叫《百鸟朝凤》,主要讲的是,在西方乐器的冲击下,中国传统乐器唢呐江...

  • 百鸟朝凤,不只惊一树蝉鸣

    《百鸟朝凤》作为吴天明导演的遗作,用传统中国古乐器唢呐在民间的兴衰,为唢呐本身也为自己都奏响了一曲只为德高望重者吹...

  • 《百鸟朝凤》感想

    昨天和王宁一起看了百鸟朝凤这个电影,一开始感觉是吹唢呐,兴趣不是很大,因为对于唢呐这些民间乐器来说不是特别感兴趣,...

  • 《百鸟朝凤》感悟

    《百鸟朝凤》这部电影可谓是良心之作,不狗血,不煽情,像唢呐曲一样质朴而悠扬。 电影讲了两代唢呐匠之...

网友评论

  • 末晓:唢呐的性格呢
  • 阿阿阿当:看《百鸟朝凤》只觉得悲。听唢呐,再热闹也觉得悲;看《钢的琴》,觉得荒凉,在车上唱的老歌觉得莫名好听,那一曲《步步高》也觉得很好听。荒凉是底色,讽刺越加觉得欢乐异常。看《爱乐之城》,觉得那个号好听极了,从前并不觉得。音乐这东西很需要时间和心境呢。
    芊语芊寻:@阿阿阿当 哈哈哈,好吧
    阿阿阿当: @芊语芊寻 例如,以前听的号都是军号😂
    芊语芊寻:@阿阿阿当 可不是,而且也和刻板印象有很大关系。
  • 一岁一枯荣_:我老家于都也有唢呐, 小的时候有听到过, 喜庆之事和丧事, 都会吹唢呐. 现在好像越来越少啦
    芊语芊寻:@荣嬷嬷King丶 是呢,大势所趋~~
  • 壹默了然:百鸟朝凤让我进一步了解了唢呐
    芊语芊寻:@壹默了然 是吧:blush:
  • Great上岸:明天我要去看😝
    芊语芊寻:@二零二零 是吧,嘻嘻,快看:blush:
  • 音乐铃兰:对。经典同样要创新。
    芊语芊寻:@音乐铃兰 握爪
  • a686f02f0de7:创新是对的,首要的是传承。
    芊语芊寻:@js_d 是啊,就是想要传承啊
  • 呢喃的心语:其实看到中间的时候我跑题了,希望作者原谅我。我想起了,关于宠物的话题,上一年年底的时候我看到了一个众筹微电影《流浪33天》是关于中华田园犬的,现在有好多人热衷于养宠物,尤其是一些国外的宠物反而把咱自己国家的宠物(中华田园犬)扁的一文不值,那样就显得你好有钱,好高大上吗?
    芊语芊寻:@呢喃的心语 是啊,必须的
    呢喃的心语: @芊语芊寻 这里不仅仅是经济基础的问题,还有许多其他方面的事儿,比如,法律对这类文化的保护,宣传;人们的认知问题;等等有诸多因素的存在!归根到底一句话的事儿:国家强大,才是我们的底气!
    芊语芊寻:@呢喃的心语 是吧,经济是基础,其他的软性的文化也好,认知也罢都是上层建筑,不自然就会受基础的强弱而有倾向的,这也算是正常
  • 影子影:我不得不说《百鸟朝凤》给我一种文化落寞的悲凉。而现实中的唢呐发展就像那部影片里讲的一样,很现实。
    芊语芊寻:@影子影 是呢,但是我并不悲观,我还是相信我们这一辈会想出办法来延续。
  • 碎碎想:有人说传承需要创新。不过也有人说传承就是要把最纯碎的传承下来,因为那是文化的积淀。不置可否,我觉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这个连价值观都能被扭曲的年代。我们只能先做好自己。
    芊语芊寻:@碎碎想 嗯,先把自己想坚持的守住:blush:
  • 方晓遇:第一次知道这么民俗的唢呐原来是外来的。谢谢科普!
    芊语芊寻:@晓遇2017 是的呀,嘻嘻,别客气啦
  • Coolerting:其实《百鸟朝凤》已经刻画出了现实,很多人想要把某种技艺或者传承继续下去,但是却有心无力,因为这些传承已经无法挣到足够的钱了,当温饱问题都没有办法解决的时候,传承就理所应当的被放弃了。每年春节春晚都有京剧,CCTV5也会举办舞狮比赛,目的就是想让这些传承继续下去,但是现在有多少人真的愿意去学习京剧或者舞狮?因为这不能给他们带来大把的金钱。中国有很多需要传承的东西,但是真的能传承下去吗?下一辈或者下下一辈还会知道什么是京剧吗?我觉得国家不想办法,很多传承就会失传~
    芊语芊寻:@超人强 是的,所以这就是我为什么虽然从小学琴,而且几次面临选择,最终都没有走上专业道路的原因。这东西作为爱好来对待,也许会更纯粹。生存,那些都是很现实的问题。有些手艺,当你自己在传承的一方,总会强调如此重要,不该消亡,可是站在历史大的潮流之上,每个时代都有消亡的东西,不是你也是它。时代总要向前,但是总的来讲,我不悲观,因为我们总会想出更合适的办法来适应,在我们这一辈上,一定会有更好的想法更创新的方式来传承。就如同我在写的乐器小传~
  • 尘世天下:说得好,传承一定需要创新
    芊语芊寻:@尘世天下 是这样的!
  • 遇琳:看完电影的时候,心酸。看完你的这篇,想到四个字与时俱进。所有传承发展下来的东西都不是一成不变,而是与时俱进。真心不错。
    芊语芊寻:@遇琳 是的,传承需要的不止是感慨,而是实际的想法和努力

本文标题:乐器小传之唢呐:新的时代还有百鸟朝凤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xjro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