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应该从事什么职业,是做通才,还是做专才,也就是说是走专业路线,还是走综合管理路线,都和人格特质有关。
1、什么是“人格特质”
所谓人格特质,就是一个人独有的气质,独特的人格特点,也是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性格上的特征。比如,一个人遇到事情是不是更容易乐观地看待事情,是不是容易更加自信地看待问题。再比如,一个人是不是从骨子里就更加真诚,遇到问题的时候,更容易产生解决问题的动力,而不是先想到回避。这些都是人格特质。
2、“内控性”与“外控性”人格特质
有些学者把人格分为“内控性人格”和“外控性人格”两种不同的人格特质。具有“内控性人格”的人,特点是他一旦遇到事情,会觉得所出现的事情,都是个人能力和处世方式造成的,他的直觉会让他觉得:只要努力,事情就可以掌控。而“外控性人格”的人,思考问题的方式刚好相反。他们一旦遇到事情,往往认为事情的出现都是超乎自己掌控的,是周围环境太过复杂导致的。也就是说,同样一件事出现了,内控性人格的人,第一反应是别慌,慢慢来,我就不相信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而外控性人格的人也会去努力试一下,但搞两下之后,一看解决不了问题,就会去找上级、找救兵。
所以,如果你是一个有“外控性”特质的人,在找工作的时候,就应该寻找那些环境比较稳定的工作和岗位,从事一些例行化程度比较高、作业程序相对比较标准的工作。一旦遇到什么事情,就会有比较清晰的工作指南、任务标准来作为你行动的支撑。相反,如果你是有“内控性”特质的人,你就应该寻找一些有挑战性的工作,你的积极倾向如果此时不用,就有点浪费了。也就是说,对于有内控性人格的人来说,只有在迎接挑战的过程中,才能更好地显现出你的能力,以便晋升到更高的位置,处理更加全面复杂的工作。
3、两个决策回路|善用人格特质
两个决策回路—— “ 本能 ” 回路和 “ 思考 ” 回路。比如,你在街上,突然一辆汽车向你呼啸而来,你的第一反应就是“躲闪”。这是因为在你的意识系统里,“本能”的神经回路是第一优先的。至于车过去以后,你是选择忍了,还是对着车子骂上几句,这是第二位的,这是你的“思考”回路,处于第二位作决定。
当你知道了人类行为上的这两个回路,你就能理解利用人格特质的意义了。因为一旦你选择的工作可以充分发挥你的人格特质,多数时候,你做起事来,就像你躲车那样出于本能,别人没你反应得那么自然,那么快。因为别人可能需要理性系统权衡再三才做出来的事,而你是基于本能一下子就做到了。你的所有心理活动都是连贯的,由此就可以形成你的职业优势,这种职业优势是别人没办法比过你的。所以了解自己的人格特质,选择特定的管理方式,选择特定的工作,有助于你扬长避短,把本能的东西做到极致。
前沿的研究成果:
有内控性特质的人一旦对工作内容、工作方式、对同事,甚至是对上级不满意,他们就会不加隐晦地去努力改变这一切,他们有时甚至会声称自己要离职,但他们的离职意愿似乎不一定会转化成离职行动,这一点,有统计数据来支持。但是,在他改变周围环境的过程中,往往会得罪很多人,即使没有离职,后边的日子一般也不好过。
有内控性特质的人,大多喜欢凭本事吃饭,他们的天性决定他们不太注意维系同事关系。所以,这种人在遇到问题时,如果能够及时关闭“本能”回路、开启“思考”回路,注意他人的感受,也就是说他改变周围环境的时候,不要有意地去得罪那么多人,那就厉害了。
一旦内控性特质的人对于薪酬和晋升有所不满的时候,他们将离职意愿转化成离职行动的比例就会特别高,这也有统计上的证据支持,所以如果你是领导就要请你注意,这些内控性特质的人往往都是主动离职,而不是像外控性特质的人,总是等领导谈话之后,才接受被裁掉的现实。
人格特质,是一个人的特点所在,没有好和坏之分。希望你重视了解自己的人格特质,善用你的优势。善用人格特质的优势,弥补自己的缺陷。
推荐:
F怎样帮助T避免忽视他人的感受
在情绪非常强烈时,先不做出回答。告诉自己:“现在我还没有准备好回答这个问题。”
为回答做好准备,首先弄清使自己愤怒的原因。“当我说,‘我告诉他我们已经付了他200美元,’原因是我觉得被迫承担了这笔债务,事先却没有人和我商量,因而感到愤怒。”
从T的角度考虑问题,然后试着和对方沟通,说明自己对他的逻辑的理解。“你决定不给我打电话了,是因为已经过了我们约定的时间。而且你也不想打扰我。是这样的吗?”
用客观的词语解释你的感受,并指出其中的逻辑。“我误会你了。看到你的留言,我以为你对我有不好的看法,而事实上你并没有。”
就双方的约定提出建议。“我想我们可以定出一个政策来确定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不和对方商量而动用资金”。
T怎样防止F变成“难缠的雇员”
当你觉得自己可能会显得顽固、苛刻的时候,不要立即给对方反馈。“我明天再答复你吧,我想那样会更好。”
做好准备,尽量聆听对方做得好的地方。“我非常理解你说的这一点。你的这段话真是激动人心。”
以这样的方式说话:“我喜欢你和你所做的工作,而且我们还有办法把它做得更好。”“你刚才说的非常重要,如果我们把它的形式规范化,我想会更有助于你的意见得到采纳。”
表示合作的意愿,告诉别人你希望帮助他们的愿望。“如果你感兴趣的话,我愿意教你几个检查数字的方法。”
聆听别人的感受,然后和他们分享你的经验,表示你对他们的理解。“我知道有人要你写东西还一定要你遵守很多格式的时候,你是什么感觉,因为每次我要写方案的时候也有同样的感觉。”
指出工作的客观因素。“我们开发了一种标准的报告模板,这样,人们就能提高阅读报告的速度,并迅速找出报告的重点所在。”
注释:
T为“思考型”,F为“情感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