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中国作家文艺调频读书
读吕金波先生《老年问题》随想

读吕金波先生《老年问题》随想

作者: 孟夏闰月闻麦香 | 来源:发表于2018-07-30 00:31 被阅读172次
读吕金波先生《老年问题》随想

放暑假已有月余,却是时间上安排不合理。于八月受赠吕金波老师《老年问题》一书,在学校没有时间拜读,想着放了暑假细细品读,到如今才刚刚读完。

吕金波老师,用鲜明的例子把老年问题所涉及的方方面面都分析的很透彻。我一边读文一边自勉,文章中所说的事情都是发生在我们生活中的真实例子,也是老年人的殇,中年人的镜子,青年人可能的未来。

现在的人口老龄化,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老年问题。

人口老龄化是人口年龄结构的一种长期变化趋势,通常表现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老龄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超过某一界限并逐步上升的状态。按照联合国有关文件的分类,一个国家65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在4%以下的属于年轻型人口,在4%~7%之间的属于成年型人口,在7%以上的属于老年型人口。因此,一般将一个国家65岁以上人口的比例是否达到7%作为衡量是否出现人口老龄化的标志。

随着老龄人口的不断增多,还有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有效实施,促使老龄化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我国社会的主要问题。而且也伴生了一系列由于赡养压力过大,而造成的老人赡养问题。传统的养老方式是老人在家中养老,他们感觉被送进养老院是儿女的不孝。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认为在不久的将来养老院也会像幼儿园一样如雨后春笋般大范围破土而出。就像当初农村人接受幼儿园一样,潜移默化中,大多数人也会慢慢的接受养老院。这是社会发现的趋势,也是解决空巢老人一种方法。

吕金波老师在书中用了大量的例子写明老年问题:空巢老人是一部分,财产分配不均是一部分,儿女不孝是一部分。

看到老人晚年的无奈,还有凄惨的结局的故事,我的心里会痛。每个人都有老年,老人的现在就可能是我们的未来。对于赡养问题,我们做不到最好,但是我们可以尽心去做。做不到天天陪伴,就在过年过节老人生日去陪他们,有了空闲带他们去想去的地方。上班出门去老人跟前打声招呼,下班回家去老人跟前报个平安,没事多聊聊谈谈。

书中的故事有一大部分是财产问题,有的儿女强势且不讲道理。用农村人的话说,就是不通人性。找人解决也是解决不了的,自古清官难断家务事。在农村这样的事也并不鲜见,为了一块地,一份家产,亲人形同陌路者有之。老年人不得善终者有之。

儿女不孝在书中故事中也有一部分,这其中形形色色的儿女,和各种奇葩的理由让人无比心痛。忘记了当初自己是怎么长大的。还有一种是儿女不在身边,工作在外地,心有余而力不足。老人又不愿离开自己生活了多年的地方,更多是不愿意给儿女添麻烦。

还有个不得不说的书中提到的后老伴问题,也导致了一些不孝子女的产生。但是就我本人来说,我还是支持老年人找个后老伴。我们常说,最长情的告白是陪伴。儿女是怎么也做不到像老伴一样的陪伴的!

读吕金波先生《老年问题》随想

说到这里我的鼻子一酸,我又流泪了,年前母亲因病过世,我们没有办法帮母亲战胜病魔。眼睁睁的看着她离去。现在每当看到与母亲有关的一点点东西,都会难过的流泪。有时候,没有一点事,自己就会大哭一场。回到娘家,看着那熟悉的一切,心里的伤痛,无法形容!更何况父亲天天看着那些遗物,他的难过是我们不能体会的。

刚步入老年的他们是少年夫妻老来伴的开始,可是母亲就这样撒手而去,叫我们四个如何是好?任我们四个加起来也抵不过一个母亲对他好。父亲本来就思想脆弱,现在更加一倍,每当看着万念俱灰他,我们心里是又气又疼。都想办法让他高兴,可是谁也没有办法治他的心病。

更不敢在父亲面前提及母亲,除非话题避不开。我们姊妹四个,能做到时时陪伴吗?做不到。就是生活所迫,不得不承认不去工作不行!我们都是一般承不得风险的小家庭,上边老人,下边孩子,是农民,没有土地,只能打工,生活一切都靠打工维持。不做工,这一天就只能等着花钱。积蓄都是为了老人和孩子准备,养老育小,并无自己!

父亲希望我们天天在家陪着,可是确实陪着能解决问题吗?不能。一半的缺憾或许只能用另一半来填补。我们不反对父亲找个老伴,只要能好好过生活,何乐而不为!但是这确实是个问题,因为我们家里并不富裕,相反还很破落!所以就算是我们想,怕是没有人来。

今天我给奶奶去医院买药,带着女儿,她一边走一边问我,“妈妈这里是养老吗?”我说:“不是!”她说:“那为什么这么多老人,你看都坐着轮椅!”傻孩子,我去的时候给他说了,去医院买药!她大概是看着老人多了,才有此一问。是的,现在给老人孩子看病的居多。如今经济条件比起以前提高了很多,加上农合报销。还有一些老人能享受到国家其它政策的照顾。给老人看起病来,小辈还是不会拒绝的。

吕老师的书中也提到了很多好的故事,如父慈子孝,敬老尊贤,家庭和睦,尊老爱幼,安度晚年……以及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夕阳余热情怀!

而吕老师就是这样一个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老年问题》一书蕴藏着吕老师自强不息的豪迈之气,深刻地表达了吕老师老当益壮的精神面貌。这体现在在一幅幅照片上,一个个收集来的故事上,一篇篇记录在册的励志语言上,一句句保健知识的嘱咐上。还有那一位位老同志的寄语,句句肺腑,字字箴言,篇篇入心。

看大千世界,审人间百态,读《老年问题》,感吕老气概。百善孝为先,薪火永相传。中华民族的道优良德传统,我们要传承下去。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分析不够透彻,若要细究,推荐阅读吕金波老师《老年问题》一书。

读吕金波先生《老年问题》随想

后记

写这篇文章中途有两次因为泣不成声而中断写作,一次在家,一次在娘家。每次中断都隔了两天才又回来写。想念母亲,大概这件事一辈子都解决不了。那种永别的思念是一把刻刀,每想一次就会在心里刻下一刀。现如今父亲是我们最牵挂的。他不好,我们谁都不好,他好,我们都好。每次回家,都会察颜观色,他高兴了我们的心里就会宽一点,他眉头紧锁,我们的心里那根弦立刻就绷起来了,只能默默的在家里陪着他,什么都不敢说。我是想要把这本书拿给父亲看看,可是他的思想和情绪到现在都没有调整过来,我又怕他多想。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看到一句话:父母在,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我们刚刚失去了母亲,是极怕再让父亲难过的!可是却寻不到一个解法。

读吕金波先生《老年问题》随想

相关文章

  • 读吕金波先生《老年问题》随想

    放暑假已有月余,却是时间上安排不合理。于八月受赠吕金波老师《老年问题》一书,在学校没有时间拜读,想着放了暑假细细品...

  • 50岁如何看起来像40岁?《唐顿庄园》伯爵夫人亮大招!

    作者 | 吕底亚 中老年该如何穿衣?这是一个问题。 中老年能否穿出该有的美腻?这也是一个问题。 最近上映的《唐顿庄...

  • 看《吕思勉读史札记》

    《吕思勉读史札记》是作者史学论著的一个大集,这一本《吕思勉读史札记》是后人根据吕思勉先生的笔记和论著整理而成...

  • 研究问题首先需要有预设

    今日读吕思勉先生的文章《研究历史的方法》。 如何研究历史?吕先生的观点大致如下: 一、对于各种科学,先得要有一个常...

  • 研究问题需要有预设

    今日读吕思勉先生的文章《研究历史的方法》。 如何研究历史?吕先生的观点大致如下: 一、对于各种科学,先得要有一个常...

  • 也说先生——读《先生》随想

    今天是2019年农历大年初三,一个人在空旷的校园一隅的值班室里值班,打开了一本前几日从书店购买的《先生》,...

  • 古代早期的婚礼步骤

    近日读吕思勉先生的《中国通史》,讲到古代的婚礼,很多颇为有趣,暂记一例。该书成于民国年间,又吕先生喜欢用文言写作,...

  • 正确认识史书中的那些事

    今日读吕思勉先生的文章《旧时历史的弊病何在》。 吕先生认为,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1.偏重于政治。“一部二十四史,...

  • 【名师引领】 论文是怎样炼成的

    论文是怎样炼成的 ——吕志军老师《思到深处文自成》讲座随想 吕志军老师《思到深处文自成》,主要从...

  • 浅谈吕世浩先生读史方法之思辨

    吕世浩先生所述读史之方法,在于思辨二字。思辨,在我看来,吕世浩先生所说,并不是哲学那一派别所说“运用逻辑推导,而进...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吕金波先生《老年问题》随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yosm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