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太平宰相晏殊

作者: 柳子卿 | 来源:发表于2016-11-27 00:01 被阅读296次

文 | 卿卿子衿

声明:本文观点系个人所有,不代表任何各方观点。

据《二十四史·宋史·晏殊传》曰: 晏殊,字同叔,抚州临川人。七岁能属文,景德初,张知白安抚江南,以神童荐之。殊性刚简,奉养清俭。累典州,吏民颇畏其悁急。善知人,富弼、杨察,皆其婿也。殊为宰相兼枢密使,而弼为副使,辞所兼,诏不许,其信遇如此。文章赡丽,应用不穷,尤工诗,闲雅有情思,晚岁笃学不倦。文集二百四十卷,及删次梁、陈以后名臣述作,为《集选》一百卷。

提起晏殊,略微了解宋词的人可能知道,哦,晏殊曾经写过一些词,至于有哪些佳句名篇则不能道出一二,了解宋史的人也约莫知道,哦,晏殊曾官拜宰相,应该算是一代太平宰相吧,这大概是大多数人对晏殊的印象吧。

晏殊

纵观晏殊的一生,或许他的一生太过平坦了,在宦海沉浮的宫廷之门也能过的顺风顺水,这大略是太平年间的惯常了。生于宋太宗皇帝二年,那一年距离太祖皇帝已经故去两年了,一切的斧声烛影也已烟消云散了,那一年风平浪静,那一年是一个太平年。

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晏殊如同平常家的孩子一样,哇哇的出生了,一个太平年代,虽然北方有辽国时不时的来骚扰一下,但是我天朝上国物产丰盈自不会放在心上,况且真宗的澶渊之盟也不是盖的,源源不断的向辽国贡献岁币金银,地处北方的辽国每天要遭受的风沙吹进眼睛,地理环境的恶劣也肯定能催生人内心的焦躁之情,这就可以理解辽国的骑兵是不是的到中原来抢劫一番了,试想那个不毛之地种根草都不一定能长的出来更何况是庄家呢,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来大宋的边境抢劫无非就是想吃饭,有钱就行了,这就是辽人朴实的要求。

晏殊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出生的,可以说澶渊之盟后宋国的经济实力已经达到鼎盛时期,说是太平盛世也不为过。这样的环境下晏殊自然是没有太多烦恼的。况且他自小还是一个神童。据宋史记载,晏殊七岁就会写文章了,想我当年七岁才读小学一年级,字还没认得几个。

鹊踏枝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就这样,晏殊的名气越来越大了,可想而知,七岁就会写文章,这在以读书至上的封建时代是何等的有影响力,而且古代的写文章可不想现在小学生写日记那样,所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文章都是要有一定的文学功底才能灵感迸发进而挥笔成字,字字珠玑的。就这样晏殊在邻里街坊的一片赞誉声中度过了七年的时间。

晏殊

可能是晏殊的神童的名气太大,张知白任职江南抚州史时,竟向朝廷举荐了他,那一年晏殊十四岁,十四岁你们在干嘛,我记得我十四岁时我初中刚毕业。这里说一下封建社会的取仕制度,在隋朝之前,封建社会人要想当官主要依靠熟人推荐,比如学生张在朝廷担任侍郎,则学生张可以向朝廷举荐他的小学同学李同学,当然举荐了不一定能当官的,还要经过一轮一轮的面试环节,写诗作赋肯定是少不了的,就好比现在大学生毕业找工作要笔试,技术面试和HR面试一样,可能经过了四五轮面试最后被通知招聘人数满了也是有的。

木兰花

燕鸿过后莺归去,细算浮生千万绪。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

闻琴解佩神仙侣,挽断罗衣留不住。劝君莫作独醒人,烂醉花间应有数。

话说晏殊这神童的名号不仅抚州那个小地方管用,在全国这种大范围的人才海选会上也不遑多让,竟然在一千多人的海选会上脱颖而出中了进士。据宋史记载“帝召殊与进士千余人并试廷中,殊神气不慑,援笔立成。帝嘉赏,赐同进士出身。”这里多说一下科举制度下进士分类,凡参加科举考试,要经历乡试、省试、会试和殿试,这进士就是在最后的殿试中产生,殿试通常由帝国的最高统治者皇帝亲自主持,分为一甲、二甲和三甲,中三甲就是所谓的同进士出身,关于科举取仕的细节有空另开篇幅介绍,这里就不多说了。总之就是晏殊早在十四岁就是中进士了,按照现在的说法就是晏殊十四岁就已经考上大学了。

可见晏殊在读书上确实有一套,学而优则仕,意思是学习成绩好的的人才能当官,晏殊应该就是那个学习好的人。当时正是真宗年间,宰相寇准曾向皇帝进言说晏殊是江东人氏,江东在五代时期隶属于南唐,属于宋的敌对国,意思是不应该重用敌对国的人,结果真宗不以为然反问唐朝的张九龄不也是江东人吗。说起江东,说起南唐,那真是一个才子遍地名风淳朴的地方啊,大名鼎鼎的词人李后主就是代表。

踏莎行

祖席离歌,长亭别宴,香尘已隔犹回面。居人匹马映林嘶,行人去棹依波转。

画阁魂销,高楼目断,斜阳只送平波远。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

就这样晏殊在年仅十四岁时就是铺就了他的坦荡仕途。然而同时代的另一位大词人柳永却是仕途坎坷,最后柳永登门希望晏殊可以帮助照顾一下时却遭到了晏殊的无情羞辱,每每读到这一段总是内心难平,总不免要替柳永言几句不平。“针线慵拈伴伊坐”就这样柳永只得淡然退出晏殊的府邸。

晏殊

读完晏殊的珠玉词,却少有一种牵动心结的东西,或许晏殊的一生太平坦了,平坦到一切都是那么顺利,纵观整篇珠玉词,其中自然也不乏佳句,“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然而读到深处,却发现这无非都是通篇言一物啊,他没有柳永的仕途沉浮,也没有苏东坡的大气深情,李清照的国破家亡自然不会发生在晏殊的身上,所以在词的表现上总难免显得单调,多以寻常巷陌,闺情浅恨为主格调。说起宋词谈到晏殊,明明知道他是一个词人,却总要费一番心思才能想到他写过的一二词,不如提起苏轼,会立刻想起水调歌头,想起念奴娇,会想起的太多。

晏殊于仁宗年间官拜宰相,大名鼎鼎的范仲淹、孔道辅、欧阳修等都曾是他的门生,富弼是他的女婿,连后来搅的大宋朝廷大洗牌的王安石也曾受过晏殊的提拔,可见,这样的人生还有什么可苛求的呢,值得一提的是,晏殊确实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五代以后学校荒废,晏殊大力主张兴办学校,兴办学堂的传统也是从晏殊时期开始的。

终于在人生的终点,他走到了最后,一生有着神童光环的人平稳的走完了人生,他是晏殊,字同叔。

相关文章

  • 一代太平宰相晏殊

    文 | 卿卿子衿 声明:本文观点系个人所有,不代表任何各方观点。 据《二十四史·宋史·晏殊传》曰:晏殊,字同叔,抚...

  • 时光飞逝,珍惜时光。过有价值的生活,活出精彩的人生!

    北宋承平时代的太平宰相、富贵闲雅词人,他就是晏殊。他的词清丽脱俗,开创了北宋婉约词风,有“宰相词人”之称。 晏殊的...

  • 他是太平宰相,又贵为帝师,却因一事,实锤惧内

    他是太平宰相,贵为帝师,与欧阳修齐名,和儿子并称大晏、小晏,世人却不知他也有难言的苦处。 他就是北宋才子晏殊。晏殊...

  • 晏殊:富贵闲人,太平宰相

    宋代文坛有三位大咖,分别是晏殊、欧阳修和苏轼。 从传承关系来说,晏殊是欧阳修的主考官,欧阳修是苏轼的主考官,三人是...

  • 《浣溪沙》新的打开方式

    复习晏殊的《浣溪沙》 在作者介绍中我着重突出了“太平宰相”一词,介绍晏殊的官运亨通,身处高位,一生无波。 在疏通文...

  • 夜读·宋词(12)

    宋词读到晏几道,才算品到婉约的胜景。晏几道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今南昌)人。父亲晏殊既为一代宰相,亦为填词高...

  • “宰相词人”晏殊

    中国古代名留青史的文人墨客大多饱尝官场辛酸,于仕途一道上无甚太大成就。 比如屈原屈大夫,一心为国最后抑郁不得志只得...

  • 晏殊《珠玉词》学习总结

    晏殊简介: 晏殊,字同叔,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官至宰相,晚年出知陈州、许州、永兴军等地。 词作特点: 晏殊用字...

  • “宰相词人”晏殊(2)

    让我们继续聆听晏殊优雅的歌吟。 浣溪沙(选二)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酒筵歌席莫辞频。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

  • 太平宰相:分析晏殊词中的富贵气

    晏殊少年早成,年仅10岁便以神童之誉得宋真宗擢赏,从而铺展开了他五彩斑斓的人生道路:28岁为知制诰,30岁拜翰林学...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代太平宰相晏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ywgp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