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小的孩子就会觉得自己过得不好,觉得自己在过一种不正常的生活呢?我看着她抽泣,和休息室里活泼开朗的晓芸判若两人。
但她们是同一个人,同一个名字,同一种相貌。坐在我面前的是一个完整的陆晓芸,十九岁,法学院二年级学生。
“也许都是因为我不够优秀吧,如果从小到大我能一直很优秀,爸爸也不会讨厌我。”
含混着泪水的眼睛直直望着我,说完这句话,新的泪水向外涌出,落在她膝盖上,浅色牛仔裤开出两朵幽兰的花。我猜膝盖会先感到温热,随后阵阵凉意。眼泪浸湿衣服的感觉,我似乎很熟悉。
“小学时候我一直很聪明,是爸爸的骄傲,长大后,到了中学,我的成绩追不上班级里最好的那些男生,爸爸一开始没说什么,但我知道他从那个时候开始就对我失望了。我真想回到那个时候,再努力一点。”
情真意切。
“所以我时常想,我现在的这些问题也许就是因为爸爸对我表现出来的失望,而根本上,就是我自己不够好。”
“你觉得自己很差劲?”
“嗯,我觉得自己不够好,是因为我不够好,爸爸才不喜欢回家,回家就打我妈妈。”
“打你妈妈?”
“是的,也许认为妈妈对我的教育不够严格。”
“你的成绩有多差?”
“班级五、六名的样子。”
“我觉得挺好的。”
我回答的很快。半靠着沙发,让自己看上去很轻松。
“什么挺好的?”
晓芸的眼泪不知何时已经止住,她诧异地看着我,好像我说了一句她听不懂的语言。
“我觉得你的成绩挺好的,你也很漂亮,不哭的时候很开朗。”
“这是表面吧,老师,你不觉得人都有表面的自己和内在的自己吗?有时候表面上越开朗,心底里的那个自己越悲伤。”
“为什么告诉我这些?”
无论怎么说,如果我没有被她感动,她就会察觉到我对这些话的不信任,而不信任一个人说出来的话,也就意味着不信任那个人。
晓芸很不安,她显露出丰富的经验,情真意切地自我暴露,看起来毫不设防,没有阻抗。这样的谈话治疗无疑处在令人满意的进度。
如果进一步深入,来访者会告诉你更多自己的事,过去的,现在的,她的家庭和家庭中对她影响较大的人。
一些人,一些事,感情和对待事物的看法,织成一张巨大的网,立起来就是一个人的形象。
有时候只要一个很小的点,也能使一个人固定在某种形态中。
晓芸——一个需要进一步探讨原生家庭影响的抑郁女孩。
这样的结论,显而易见。写进记录中,今天的工作就可以结束了。
但,为什么告诉我这些?
“你觉得我现在的抑郁和这些没有关系吗?”
晓芸没有回答,而是紧跟着也问了我一个问题。她紧张地看着我,我的心向下沉去。
“我觉得有关系。”语气尽可能确定。
说完这句话,治疗室的气氛又缓和下来。
“所以,的确是我不够好吗?”
“我觉得你很好。”
“真的吗?”
你不就在等这句话吗?等着多少人告诉你这句话呢?绝不仅仅是我一个,不是吗?
可是这样的话你真的会信吗?就算相信了,又能改变目前的状态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