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回:
宿荒原柴将军喜结良缘
送粮草回边关再战匈奴
且道上文边城众人正举杯庆贺、既灭了山贼又获得了粮草,真正是一举二得。忽听得有边关急报。柴都护展开信笺:
粮草告急,命五日之内速归矣
于是柴都卫和城主商议,安排兵士约800余人负责押运粮草同至边关,并派遣新任不久的江副使为随行官,跟随柴都护一同前往。
不知不觉西阳西下,天空渐渐转黑,队伍又行军至荒原镇,马儿也倦了,人也乏了。柴都护与江副使商议,就在此荒原处安营扎寨。
只见一缕残阳柒红了这荒野城的半边天,几处枯滕的老扬树梢上歇着呱呱叫的乌鸦,时而又发着叫声飞向天空。叫声孤寂而又冷清。
柴都护想起这地方正是上次在此驻足之所。也想到了帮助过他的老农及女儿隐隐,要不是他们相救,自己早葬身在这荒原之上。
那老农庄户人把仅捕获得的一碗虾鱼熬了热汤才救活了他。女儿隐隐为他熬了地署粥。俗话说: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柴都护更不是那忘恩负义之人,于是便与江副使前往附近小桥茅屋处进行拜谢!这一老一少并未入睡,听到声响出屋看见柴都二人已到近前。老农道:不知二位将军到来,有失远迎,还勿见怪。
柴都护连忙拱手作揖道:承蒙老人家前次眷顾,特来表谢。遂拿出一些银两赠予他们。老农遂不敢受,叙聊片刻。突跪拜柴都护卫道,说有个不情之请,希望将军能够答应。柴将军说:你只管道来!
老农便道:膝下独有此隐女,已年方十六。母亲早逝,遂相依为命。无奈自己身患病疾,总想着给女儿寻个托付之人。
上次小女伏侍将军,见其谈吐举止,甚为钦佩。且生爱慕之心愿以身相许,托福终生。
老农作为父亲对女儿的心思又岂有不知。这次难得又遇将军,不得不托付心声,望将军成全。
这柴将军起先推托,又拗不过老农言语恳切。又加上江副使从旁撮合,只得答应下来。
古时都兴三妻四妾,加上他经年不曾归家,战事连连,也不知家人是否健在。于是,老农叫得小女出来拜见相公。二人对了八字生辰,江副使作了媒人。礼毕,便将两位佳人送入洞房。
且看这隐儿头上挽着一只红色透亮的赘儿,上身套件粉色素祆,着葱麻色淡裙虽半旧不新,却尽显庄户女本色。看那小嘴儿唇红齿白,眉色柔软,面色潮红尽显骄羞之色,也真是个绝色女子。
自此,在这荒原之上也便成就了将军与痴女的这段美妙姻缘。再此,每次柴将军经过荒原都会抽空去看望隐女,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第二日将军清点队伍,整束容装,押运粮草,继续向边关西行,荒原旷野上空又渲染起阵阵尘土。
……
有诗云:
边塞行军甚凄凉,古道驿站觅寻芳。
人心冷暖感知怀,烟缘天造女儿房。
边关峰火催马蹄,壮土可饮匈奴血。
荒原白骨葬谁家,天作英雄为红妆。
(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