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小朋友,从六周大就可以去托儿所了。通常12个月以下的小朋友在一起算一班,12-18个月一班,18-24个月一班,之后是2岁,3岁,4岁各一班。5岁以后,如果选公立学校,则开始免费的义务教育,即5岁算正式上学,虽然上的是学前班。在美国的中国家庭,通常都会选择3-5岁去托儿所先学学英语,以防正式上学后因语言问题,成绩落后。
我最近就忙着给我一岁半的娃找家托儿所。经我实践,在美国找一家托儿所基本上分六步:
1 分析自己的需求和给娃洗脑
2 上网打电话搜集资料
3 实地考察
4 四处找人问
5 让娃去感受一把
6 排队等着去吧
虽然这个话题,早有很多人详细的写过,但我还是打算再写一次,等我娃长大了来查看,也对这家伙有个交代。
1. 需求分析:
我需要一家托儿所一周帮我看两天娃。我希望娃能离开人独立玩一段时间,学会跟小朋友和平共处,顺便学一下英语。其他技能的培训,比如唱歌跳舞,基本不太需要。我希望托儿所能离家近一点,这样万一娃生病啥的,我能及时赶过去。
一岁半娃想在美国顺利上托儿所,最好具备两项技能。一是自己吃饭,最好不挑食。因为对一岁这个年龄段,美国托儿所老师基本不管喂饭。他们只负责每两个小时提供吃的。正餐和零食都有几种选择,小朋友可以选自己喜欢的吃。但是如果都不对口味,你可以选择吃,也可以不吃,但是到点收走之后就要等下顿了。二是自己能睡午觉。托儿所每天中午都有午休时间,不强迫一定要睡,但咱做家长的都希望这家伙能来一觉。娃实在不想睡,也可以出来玩,只要安安静静的就行。所以这个睡觉的技能也不是必须的。娃不需要会英语,(会用手比划基本就能沟通),不需要有与其他小朋友相处的经验,不需要自己会上厕所。(三岁之前的班,都不要求能自己上厕所。但三岁后的班这项就是必须的。)在娃的心理建设方面,我最近天天读各种小动物去托儿所的绘本。
2. 资料收集:
我大概花了一天的时间,收集资料。先是上网看村里接收一岁半小娃的托儿所,到底有哪些。我所查到的托儿所,大概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家庭托儿所,一类是所谓的正规托儿所。我说的家庭托儿所,就是开在美国人家里的,他们只要申请个执照就可以开班了,当然卫生条件和教学水平就因人而异。好处是很多家庭托儿所规模小,孩子不多,特别温馨,这种氛围对孩子来说更有爱,也熟悉亲切。正规托儿所,有公立的,有私立的。我说的公立,其实是社区中心开的幼儿班,准确来说不能叫托儿所,因为一周只能上一天,且这一天只上两个小时。当然这种班价钱非常便宜70刀一个月,只可惜不能满足我的需求。私立托儿所,也分两种,一种是连锁的,一种是不连锁的,比如教会开的。这些托儿所都差不多,有专门的游戏场地,老师相对来说素质比较高,也有相对完善的教学计划。从早上6:30就可以送过去,到晚上6:30来接。
不管是家庭托儿所还是正规托儿所,他们的价格都差不多,一周五天的价格是260-300刀一周。(对,你没看错,论周交学费,每周两三百刀。)村里最贵的托儿所大概2700刀一个月,这还没算注册费,材料费,迟到费等杂费。哎,每次想到托儿所这么贵,我都觉得要不然咬咬牙,自己在带两年。但最近实在有点支持不下去了。娃午睡时间越来越少,需要的关注越来越多。最终决定明年年初的三个月,先一周上两天托儿所,帮我过渡一下,也让娃体验一把当家庭碎钞机的优越感。
我们需要在网上搜集的资料大概有这么几项。托儿所名字,地址,电话,网上评价。要找自己周边的托儿所,最强大的帮手是Google。我用Google,搜到附近最热门的几家Daycare。顺便看眼他们在Google Map上的位置,看看车程。然后用美国的大众点评Yelp看他们的评价。还有一些网站也很实用,比如ChildCareAware.org 可以搜到托儿所的注册情况,和政府对某所托儿所检查的结果。(我们最关心的卫生问题,虐童问题都可以找到。我放了两张截图,谁有兴趣可以放大点看。)Care.com 比Google提供了更多村里幼儿园的名字,还能知道是啥类型,也有评分,成立时间,预估价格(这个网站的预估价格比实际低很多,所以还需要进一步打电话确认学费。)
找到评价和车程都能接受的托儿所名单后,下一步就是一个个的打电话确认学费杂费一切费,和是否有空位,需不需要排队了。这些信息,基本上必须通过打电话完成。(因为电话里还有可能得到一些优惠的价格。)通过硬条件筛选后,继续电话预约一下实地考察的时间,顺便问一下没有预约能不能去。
3. 实地考察:
每个托儿所,我都实地考察了两次。一次是有预约的,一次是突击检查。对于明确拒绝突击检查的托儿所,我感觉就算了,别去了。大部分的托儿所都不会拒绝无预约的参观,虽然有可能去了之后发现人家有门禁,前台姐姐又没在,等半天没人给你开门,也有可能想约谈的园长大人不在办公室,但这些都能理解。突击访问,去了之后也一切正常,没有啥诡异的发现,我觉得心里能更安稳点。
实地考察的时候,我就观察这么几件事。周边环境,硬件条件,卫生情况,小朋友们精神状态,老师对小朋友的态度,师生比(只要能取得政府执照的,一岁半的班基本上都是1:5),看看小朋友的菜单,日程表。通常带着参观的老师会问你有啥问题没有。其实我真的没啥问题。这种事有点听天由命的感觉,就算他回答的头头是道,也可能转身不这么做。但还是得问,其实问的时候,主要看老师回答有没有条理,态度咋样。要是对参观的家长都不耐烦,我觉得就撤吧。要是一切和眼缘,我就继续叨扰人家,等看到自己对这家托儿所比较有信念的时候就停止提问。我问老师的问题大概有这么几个,娃听不懂英语咋办,娃生病了咋办,娃打架咋办,娃哭了咋办,娃一天都干啥,能学着啥,对娃对家长有啥要求。哎,这种情形下,我是很能扯的。看了第一圈之后,我心里也基本上圈定了几家托儿所,这几家的共同点是硬件OK,卫生不错,小朋友活泼开心,老师看起来顺眼的了。
第二圈突击检查,我几乎全选的下午该去接娃的时间去的。除了在托儿所里再转悠一遍,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在停车场逮家长。问问他们为啥喜欢这个托儿所啊之类的,为啥不选周围别的托儿所,还可以问问别人家稍微大一点可以沟通的娃。
我两次去托儿所都是带娃一起去的,看娃的表情就能初步判断,这家伙喜不喜欢某位老师,有没有兴趣在那玩一阵。
4. 四处打听:
除了在托儿所停车场抓家长,我最近还走街访友。万能的朋友圈,华人微信群,我的邻居们,在社区小公园遇上的妈妈们,牙医诊所带娃的家长,我基本上都问了一圈。除了对某些托儿所的赞美之辞,也问到了一些比较有趣的消息,比如哪个托儿所没事老搞募捐,还有怎么给幼儿园老师送礼啥的。
5. 让娃体验一把
我们最终选定的托儿所刚好有空位,明年一月中旬就可以入学。就等着娃去体验一把了。入园材料主要就是出生证明,体检疫苗啥的。当然也要填写七七八八的表格,比如家庭成员表,照片版权,监控隐私问题啥的。
6. 排队等空位
这项对我家来说基本没有用啦。因为本来也是短期送,对托儿所要求没那么高。若是将来再需找托儿所,我估计我这波操作还需再来一遍,到时也许会涉及排队等位的问题。其实,我们村某个性价比超高的托儿所等位需一年之久,我也犹豫了一阵子要不要先排上再说,但深感美漂(在北京的叫北漂,在美国的叫美漂,应该有这个说法吧)的生活不稳定性,还是算了。毕竟占位费也是一笔相当大的银耗子。
但愿上天包邮的这个托儿所还不错,并祝我娃上托儿所愉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