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10日 星期三 晴
早晨抱着石榴给他背王维的《画》,静神一品,这首诗太有意思啦!
我就跟石榴聊:远看山有色。远远地一看,山有颜色,什么颜色呢?是像咱这草坪一样是绿色的呢,还是像秋天咱们摘苹果时那样山是红色的啊。
近听水无声,走近了听一听吧,这流水怎么没有声音啊?咱们见过的小溪啊、小河啊,都是哗啦哗啦会唱歌的,这里的水怎么没响声呢?为什么呢?
春去花还在。春天过去啦,怎么这些花开得还那么好啊?
人来鸟不惊。有人来了,怎么树上的鸟也不飞走啊,难道它们不怕人吗?你看,咱小院里的麻雀,喊一声就吓跑啦!
原来,这是一幅画啊!画上有山、有水、有花、有鸟,这样的美景,谁不喜欢啊!怪不得大诗人王维赋诗一首呢。
我发现自己这么深情一讲,诗的意境简直活了,那画面马上就浮现在大脑中。至于以石榴的认知,他能调动多少信息我就不知道了,但是我讲的这些东西他都见过,有的还让他体验过,儿童对于体验过的东西才有印象,所以,我相信这首诗他是可以理解的。
在《520亲子成长迹》社群里有一位妈妈,女儿5岁7个月,每天读经,接受传统文化熏陶,我很赞成这种做法,但是看他们读的内容是《易经》《黄帝内经》,觉得有点深奥。如果我让石榴读,一定是从诗词开始,逐渐过渡到《论语》《诗经》等。
以石榴的年龄和认知,可以听这些东西啦,从小我给他读《弟子规》,现在我说“弟子规”, 他就跟一句“圣人训 ”。
昨天苏老师检查一年级孩子背诗情况,有的孩子就是背不下来,在旁看着都替他们着急。为什么背不成呢?因为这些孩子没有语感,没有早期阅读的习惯,甚至他们上小学啦才开始阅读启蒙。这跟从小就渗透阅读的孩子得有多大的差别啊。
有一天,一个家长给我打电话,说孩子的作文总写不好,有什么办法?我问他孩子都读过哪些书。
他说:“没看过什么课外书,他不喜欢读,买了百科全书他也不看。”
我大跌眼镜,一本课外书没读过,就凭一本语文课本想写好作文,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上来就给一本百科全书,能有兴趣吗?这就像给一个刚会吃饭的孩子一块大肉:吃吧,这个营养丰富!能消化的了吗?
有的孩子四岁还没有开始阅读,那只好从最简单的绘本开始啦!
孩子的阅读不是以年龄来衡量,而是以他的认知程度和理解能力为基础去选择适合的读物。
家有考生的家长可能已经知道了高考政策的变化,其中一项就是加大阅读量,并悄悄地考验着学生的阅读速度,以前卷面大概7000字,现在是9000字,将来可能增加到1万字。“语文高考最后要实现让15%的人做不完。”

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看看部编语文教材,小学大量增加古诗文,一年级到六年级古诗词128篇,增加87%。初中语文的古诗词增加51%。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日积月累》这一栏里经常会出现文言文,一年级下册已经要求背诵并理解《论语》选段“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了!
也就是说,如果孩子只看课本不阅读、不读书、语言基本功不扎实,别说高考语文,就连中考语文都将应付不来。
这种改变其实就是要求家长们重视阅读,重视阅读能力的培养,重视阅读习惯的养成。如果一个孩子从来没有认真读过几本大书,没有这种定性和毅力,长大后,很难有耐心去钻研和思考,其发展必然受到限制。这就像一个人总是跑50米、100米,忽然让他去跑一个马拉松,不累死才怪呢!
早期阅读十分必要,而且非常重要,必须让孩子从小养成读书的习惯,这不仅仅是为了考试,更是为了孩子一生的幸福。
我是【520亲子成长迹】社群联合发起人:夏冰,我喜欢写日记,认同记录的价值,注重家庭教育,并愿意分享育儿心得。
一年52周,10年组成“520”。1周1篇育儿记录,10年之后,记录替我说出“我~爱~你”!
如果你也在做记录,并希望家庭的成长有迹可循,可添加夏冰微信号:745992887,或扫码加入520,我们一起相伴走拾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