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访工作推进会上的发言)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下午好!今天能与各位交流我的家访故事和心得感到非常荣幸,我的发言有以下三点:
一、准备阶段
接到家访这个任务通知的时候,我是忐忑不安手足无措的,因为大家都很清楚,在班主任这个岗位上我是一个新手,而且平日里我也不是一个特别健谈的人,要走进那么多家庭面对形形色色的陌生人确实是一个挑战。所以我就有意识地临时抱佛脚开始学习,首先是从书中学,因为所有接受家访的家长都特别想从我们这里获得一些教育帮助孩子的实质性建议,所以不妨读一些家庭教育方面的书。其次是向我的师傅张彦举老师学习,我先跟着他到五班学生家里去,做一个认真的倾听者,张老师的每次家访都是有备而去,看问题都能直中要害,处理问题彻底有效。然后是向周围的同事学习,在我们教休室里有吴主任、柴老师、数学吴老师、庞老师、鄢老师、何老师、韩老师,他们要么是资深老教师,或者是优秀班主任,平常我特别喜欢听他们与家长、学生交流,时常会悄悄记下来再现学现卖给我的家长和学生,在这次家访工作中,我同样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
二、人员选择
全班50名同学,从哪个、哪些同学访起呢?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看法!在很多年前我写过一篇教育叙事叫《请关注那个安静的女孩》,在宣布了要家访后,我同样又注意到了这个问题:成绩好的同学不愿意被访,因为家长老师整天谈的都是学习,他们压力很大;成绩差问题多的同学感觉自己作“恶”多端,家访就是开“批斗会”,十分排斥。内心真正期待渴望关注的是这样一部分孩子:每天安安静静地坐在教室里某一个角落,从来都是按老师的要求去做,作业认真不违纪,成绩一般不突出,老师几乎从不提问他们从不表扬从不批评甚至不知道他叫什么,尤以女孩儿居多。据我观察,最先收拾好屋子期待老师光临的是这些孩子,间接地通过朋友向我发出邀请的是这些孩子,有一个从来没有进过教休室的女孩儿走到我跟前小声地说了一句:“老师,您什么时候去我家?”
她们渴望关注,也更需要关注,所以我决定:家访就从她们开始!
三、谈谈收获
1.走进一个家庭,就对一个孩子有了更多的了解。
小毛同学的爸爸在XX工作妈妈在XX上班,还有一个上高中的哥哥,她生活在这样一个看起来体面而幸福的家庭里,但是她半岁就被送进托儿所,小学没有人接送,现在父母夜里加班时她需要一个人在家。小陈同学的妈妈在外地上班,爸爸工作也很辛苦,她和哥哥中午在午托班吃饭,早晚餐都是自己随便对付,这时候我才明白为什么经常看到她早上带个面包来上课,幸好那个时候我没有批评她。了解到这些,我对这几个孩子更加疼爱,反观自己的生活,也让我更加地知足,理解了幸福的独特意义。
小朱同学成绩不太理想,当家人指责她的时候,她终于爆发,哭诉道:没考好我也很难受!小冯同学成绩很差,妈妈把她说的一无是处,在和两个弟弟比较之后,父母同时得出了“长大后也指望不上她”的结论。了解到这些我也很惭愧,作为班主任平常太过于关注成绩和表面的稳定,而从未走进过孩子们的内心。
2.被访的几个女孩儿都开朗了许多,与我的关系也更加亲密了。
以前她们看到我大多都是微微一笑就跑开了,顶多会不好意思地说句“老师好”。现在,她们会主动往我跟前凑,不那么胆怯害羞了,在其他同学面前她们也好像有那么一种优越感:诶,老师去过我家,没去过你家吧!小毛同学会发短信说想我了,小朱同学成了我和其他同学之间的传话筒。
3.家访有助于我开展一系列的班级活动。
这一点在我的微生活里也曾提到,去了某同学家之后,我了解到这个孩子被妈妈“惯”坏了“懒”到了极致,竟然不收拾自己的房间不洗自己的内衣,只知道向父母索取而不知道感恩。联想到很多家长反映亲子关系紧张矛盾冲突不断,我就在“寻找班级感动瞬间”的基础上开展了“寻找爸爸妈妈的感动瞬间”这一活动,从元旦开始,准备持续到寒假开学。这个活动受到了家长们的支持和好评,就在昨天,这个同学的妈妈还给我发了短信说孩子改变很大。
所以,虽然说家访对我来说是个全新的概念,也是在摸索中前行,虽然说增加了很多工作量,占用了很多休息时间,但是看到孩子们有改变,而且我也有很多收获,所以接下来我很愿意继续进行家访,继续走进更多的家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