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象中,早些年的电视剧,都是由编剧直接写剧本,然后再进行拍摄。直接根据原著改编的,也有,就是相对较少。这两年,但凡新上线的电视连续剧,好像都有原著可循,像《步步惊心》、《鬼吹灯》、《盗墓笔记》、《琅琊榜》、《花千骨》等等。当然,金庸的就更无需赘述,不知被翻拍了多少版。
最近,一部电视剧,一部电影,引起了我的兴趣。关晓彤和宋威龙主演的《凤求凰》和奶茶刘若英执导的《后来的我们》。
《凤求凰》是先看的电视剧,看完后,满脑子的莫名其妙。然后从网上买了书,刷了一遍,才发现电视剧已经把小说改的面目全非。其实,原著很好了,如果在原著的基础上略加调整进行拍摄,想必评分要比现在好。难怪会有那么多原著粉吐槽这部电视剧,确实毁了原著男主容止在广大书迷中的形象。
对于原著改编的影视作品,往往容易限制人们的想象。如果先看影视作品,再看原著,你就会发现,影视作品中呈现的人物形象就会直接带入到你读书的过程中,作品中的男女主角和相关的人物就会和原著中的人物一一对应,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影响了读者对书中人物的理解。
鉴于此,电影《后来的我们》上映后,我是先买了同名的书,看了看。因为这部电影上映后的网评,确实不容乐观。
奶茶执导的处女作《后来的我们》是在五一前上线的,一直想去看,一直也没去。这部作品前期炒的比较火热,可能电影的名字会让人瞬间联想到奶茶的一首歌《后来》以及那份被遗忘在时间里的感情。
网上对于这部分电影的评价不是很好,台词矫情,场景生拼硬凑,悲伤逆流成河式的对白,以及中途退场等。但是,有一个网友说的很好,虽然这部片子有一大推问题,可是还会被一些细节所感动。看完后,你就会明白,这确实是刘若英的电影,整个电影都非常刘若英。
我尚未来得及看电影,只是买了同名的书看了一遍,说是书,其实就是电影笔记,记录了整个电影从最开始的构思到最后出品的整个过程。
奶茶说,有人问她这部电影是拍给怎样的观众看的?就像过去身为歌手,会思考歌是唱给谁听的一样。
她说,生而为人,跟大家一样,有各式各样俗世的烦恼,一样会感到困惑,会快乐开心,也会悲伤痛苦。但幸运的是,多了份能够唱歌、写书、演戏的机缘。她最想做的是通过不同的方式让大家看到每个人自己。听她的歌,你会觉得那不是奶茶的歌,而是你的歌。看她的电影,你会感受到那不是奶茶的电影,而是能在里面看到自己。
其实,如果喜欢一个人也好,一件事也好,就不会在乎外界的种种评论,毕竟众口难调。在我所知的所有艺人中,刘若英算是我很喜欢的女艺人。
喜欢上刘若英是从电视剧《似水年华》开始的。从那时起,乌镇这个地方,就像西藏一样,成为我埋藏在内心深处的一份特殊的存在。后来,听她的歌,看她写的文字和出演的影视作品,只觉得她活的很真实。不可否认,她有些行为在多数人看来,有些不合理。但是一个感性的人,活的真实了些,也没有错。
2011年,刘若英出版了散文集《我的不完美》,书中收录了一篇名为《过年,回家》的故事,而电影《后来的我们》就源自这个故事。
故事的主角叫阿志和淑芳。阿志跟淑芳高中时就是班对,后来毕业一起考上台北大学。淑芳父母早逝,阿志与父亲相依为命。离开那天,阿志的爸爸送他们到车站,临走时还不忘嘱咐二人“相互照顾,回家过年”。后来,不管是读书期间,还是后来的工作及分手,两个人每一年还是相约回老家。阿志不忍父亲伤心,淑芳对阿志的父亲又特别感恩,因为阿志的父亲一直会写信跟寄很多家乡水果到台北给淑芳,所以二人一直未将分开的事情告诉他。就这样,十年过去了。后来,阿志结婚,妻子又怀孕了,阿志才最终决定带真正的妻子回去。只是,那个时候,阿志父亲已经听不清也看不见了。见面时,阿志的父亲还是将他的妻子认作淑芳,亲切的拉着她的手说话,阿志也没有跟父亲说明。父亲过世后留下一封信给淑芳,信中说,虽然自己看不见也听不见,但是他知道,回来的不是淑芳。他说,父母对于儿女,只有一个要求与愿望,那就是看见你们健康快乐。其实你们工作有没有成就?娶了谁?嫁给谁?都不重要,只要你们好好的,爸爸都开心。
奶茶说,这部电影原名为《过年,回家》,后来改为《关于爱》,因为她想在电影中表达所有的爱,大爱、小爱、父子爱、恋人爱以及朋友爱。后来,她听到了五月天的新歌《后来的我们》,觉得那就是她想要表达的,最终将电影命名为《后来的我们》。
“只期待,后来的你能快乐,那就是后来的我最想的。后来的我们,依然走着,只是不再并肩了,朝各自的人生追寻了。在某处,另一个你留下了,在那里,另一个我微笑着。另一个我们还深爱着,代替我们永恒着。如果能这么想,就够了。”
其实,后来的我们缅怀的,不一定是逝去的爱情,也可以是我们逝去的时光。在过去,那时的你留下了,在这里,现在的你继续着。无数个你永恒着,让人生精彩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