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说到,禹顺利地完成了舜布置的治水任务,回到首都后成为了司空。
禹建立了大功后,一点也不自傲。舜经常与他聊天,谈论治国之道。有一次,舜对禹说:“啊!大臣应该是我的左膀右臂,你们要帮助我为百姓造福。如果我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你们一定要指出来啊!”禹笑着说:“帝说的很对。做为天子,最危险的就是不听忠告啊!”舜又说:“我想发展六律、五声、八音等音乐,不知你意下如何?”禹同意了。他做了一首名为“九韶”的乐曲,里面有几句唱到:
天子明哲啊!大臣贤良啊!众事安定啊!
又有一首唱到:
天子细碎无大略啊!大臣懈弛不进取啊!这样万事就要败坏啊!
舜听了非常高兴,连连说:“是啊是啊,不得不谨慎啊!”于是他决定推选禹为继承人。
十七年后,舜在巡猎时死于苍梧地方一山野间。禹十分悲痛,与百官为舜守丧三年。按照前任留下的良好规矩,禹假装的推脱于舜的儿子商均,自己隐居。大臣们也很配合,便都去朝见禹而不是商均。禹便会到了阳翟(dí)正式即位。

禹即位后,征服了一些不服的小部落,同时,由于没有洪水,人们安心耕种,生产力提高了许多。禹还明确规定,部落之间征伐而被俘虏的人不必杀害,而是统一看管。而这些人种田之余,还能出很多力,让贵族们能够衣食无忧。从此,原始公社制社会逐渐的转换为奴隶制社会。

禹在治水时为方便于管理,便划分天下为九州,每个州中抽调3万民夫,这样就有了27万劳动力。而现在,禹冶炼了九个大鼎,象征着自己的权利。可是,当禹有了这么多权利,欲望的野心驱使着禹,让他想把权力交给儿子启,而不是现在最有能力也最该让位的伯益。可是,禹还是在表面上准备传位给伯益,而暗中让启扶植势力。不久,禹在巡视会稽时逝世。伯益假装退让,不料启乘机夺取了王位。启夺权后,彻底地废除了禅让制,中国直至清末帝溥仪才终结的世袭制,开始了。启后来将国名定位了夏,即夏商周之夏。

感谢收看本期三九侃史,我们下期再见。
<阶段总结>
夏王朝之前的总结:这是个不错的时代,虽然难以考究,依旧能反映出人们当时的善良—禅让,能选出更优秀的人才治理国家,虽然没有持续多久。五帝、尧舜禹,多么崇高的名字。不管他们做的事有多么贤德,这终究是人干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