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后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什么意思?
难道我以后就不能成为我自己了吗?”

文|游子
在我们的人生中,在这条不断向前行走的路上,没有人知道自己的极限在哪里,不逼自己一把,我们就很难发现自己可以做到多少。
她,是一个河南姑娘,却有着北方汉子的性格。
她一直跟自己说要做一个温润,赤城且有趣的人,要专注地去做一些让别人感到快乐和温暖有力量的人。
所以,在刚进入大学时,她就有一个清晰的目标:一年要读多少本书,去几个城市,学习除专业以外的一些技能,交志同道合的朋友……
在大学,除了上课,她也给自己安排的明明白白的。
在课余时间,她会请教老师一些专业外的知识和探讨一些专业性知识。
她读书、健身、做公益,也自学乐器,偶尔也涂涂画画,和朋友出去狂欢。而且,在这个美丽的沿海城市—大连,她也经常出去走走,感受大自然,和大海来个拥抱。

张艺兴说:“努力不一定有用,但是不努力一定没用,而努力永远都要比不努力有用。”
还有句话说:“越努力,越幸运。”
是的,或许她就这么幸运吧。大学一年下来,每学期成绩考的还不错,也得过不少奖,学会一门乐器,通过资格证考试等。
在大学她看到自己一步一步的在前进,她很欣慰,但这份欣慰的背后是她日复一日的坚守和日复一日的努力得来的。

她说,第一次资格证没通过时的那个阶段,特别患得患失,害怕失败,害怕付出没有回报。那个时候身边的师哥师姐和老师跟她讲过许多道理,但她就是无法从转钻牛角尖的意识里跳脱出来。
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是这样,别人讲再多的道理,都不如自己吃亏一场。当一个人主动意识到自己的毛病并且想要做出改变的时候,那才是问题真正得以解决的时候。
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她明白了,失败于我们人生的意义,不是击垮我们,而是告诉我们,人生无常,要永远保持努力的态度。
所以,再次备考,为了通过三月份的证券从业资格考试,她每天刷真题,一直坚持到考试前的最后一周,最后几乎刷到恶心。然后只身一人从大连跑到沈阳参加考试,虽然60分是个不算高的分数,但总算是过了,那个闪闪发光的证书上还是印上了合格的标志。

有人问她,你大学一定过得很累吧?她说痛并快乐着,快乐多一些。
其实最快乐的是那份踏实感,那份踏实是她内心深处的力量之源,给力量之源不断输送原料的是日复一日的行动力。
大学她不敢说自己把学习这件事做到了极致,但她觉得她把学习这件事做好了,最后她想要的也都有了。
有人说:一生至少有两次冲动,一次为奋不顾身的爱情,一次为说走就走的旅行。
然而在大学这一年她都做到了。
她幸运的遇到了对的人,开始了一场纯纯的恋爱,相互鼓励,一起努力学习。读了七八十本书,也去了想去的城市,交了几个好友……
她没有像高中那样只知道死读书,还不见成效。一切只因为她在大学把自己认为最重要的一件事做好了,然后再去痛痛快快地做其他她喜欢做的事。

这个大一暑假假期,她去做了自己想做的事情,参加了一个公益活动,“阳光志愿者支教72小时行动”。虽然这次支教只有十天时间,但她做到了,给自己的大一生活创造了一个很好的结尾。(接下来的大学几年,她又有了明确的规划)
就在支教结束后,意外收获到惊喜,昔日曾经走丢的老友,又重逢。(“好久不见,别来无恙”)。最后,两人又达成共识,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和我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直到所有的灯都熄灭了也不停留。你会挽着我的衣袖,我会把手揣进裤兜。走到玉林路的尽头,坐在小酒馆的门口。
没错,她们来到了成都。

没错,文章中的她就是我。
那个一直在努力,一直在奋进,永远在奔跑的那个我。
我们还年轻,接下来的人生,还有千万种可能。
未来还有什么等着发生,没有人知道。
但希望,无论怎样,我们都能喜欢那样努力着的自己。
并且,感到快乐。
愿每一个认真而努力生活着的人,
最后生命都给了他们该有的幸福和快乐。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淡然而努力。
写于2018年 8月7日 凌晨1点 成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