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各位老师的分享!圣人之学,心学也,只要在心上持续用功,持续学习,一定会有真正的成长。今天的经典导读有六点很有感触:
一、习。传习录的“习”,是实践,不是复习的意思。因为圣贤思想不是知识,不是用来记诵和复习的,而是用于在自己的身上反复实践。
二、学习了很多知识,为什么少有心灵成长?很少能学以致用?学习圣人之学要有个源头和根本,从源头和根本上下一番苦功夫,才能循序渐进,很多都是在枝叶瓜果上用功,不在心上建设心灵品质。
三、格物。格物不是在一事一物上格事物上的理,真正的格物是在自己心上用功,是诚意正心,是在起心动念上去除不明和贪欲,在自己心上为善去恶,是涵养自己的心性,达至自己的良知。
四、良知即天理。依良知而行,就是循天理而动。循天理而动,必得天助。顺之者昌,逆之则亡。
五、心上求。心上求是向内求,是开发自己心中的无尽宝藏,是唤醒自己的良知。良知越来越清澈,格局和境界越高。向外求,则是知识越广而人欲愈滋,财力愈多而天理愈避。学了再多的知识,也不建设自己的心灵品质,反而让自己的内心越发被贪欲和不明遮蔽了。
六、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立志用功,宛如种树。刚种植时,只管栽培灌溉,不要想枝,不要想叶,不要想花,也不要想果,空想何益?只要不忘记栽培灌溉的功夫,何愁没有枝叶花果,追求圣人之道,就要找到根本,在根本上下功夫。在源头,在心上用功,就不愁没有长进。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久久为功,终究会变化气质。
曾超的分享,让自己感触很深!反省前的他不正是自己吗?自己渴望成长,也渴望改变,渴望能够开发自己的心灵宝藏。可自己也只是在事上反省,还没有真正在心上用功。每次提到反省都基本是以任务的形式去做,很纠结,很难受,所以心上也没有太大的改变,很少有成长。同样的错误会接着再犯,也一直知道自己不对的地方,但总是害怕去面对。您说的很对:要想成长成就就必须:学习+反省+行动。
回头想想自己一路走来,一些人生格言都很正确,只是自己理解浅了、偏了。比如“心生万法”,由于自己没有付之于深刻的反省和行动,反而变成了空想、甚至是妄想!再比“知识改变命运”,知识本没错,只是自己停留在知识的表层,没有深入去探究表层下的那颗内心,学了很多知识反而以资口耳之弊。
还是要深入反省并付诸于行动。反省要在起心动念上反省,不能停留在事上,起心动念上反省成效卓著。
在起心动念上善待他人,而不仅仅是在语言意识和行为上。在事上反省,往往是头痛医痛、脚痛医脚,这样的反省始终触及不到问题的根源,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所以痛苦和烦恼还是层出不穷。心是一切根源,心体现在起心动念上,起心动念决定了意识、语言和行为,意识、语言和行为决定了所有的事,所有的事汇集起来就是人生。
反省就是反省心灵深处细微的起心动念,在起心动念处反省,就是在念头上反省。念头如同种子,好的念头结善果,不好的念头结恶果,即便没有造成不好的结果,但回看当时的起心动念,我们可能就会发现自己根本没有想象的那么好,隐藏着自己的不明和贪欲。不明和贪欲是遮蔽和障碍心的层面提升的两大因素。
在起心动念处反省,遵循的根本原则是反省一切与大我不相应的起心动念,在起心动念处反省,能够找到内心深处的错知错见,并将其断除,其成效若干倍在于世上反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