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佛法与外道》之“抵制外道”

《佛法与外道》之“抵制外道”

作者: 大智度彼岸 | 来源:发表于2019-05-12 06:38 被阅读0次

上一篇“认识外道”粗略的介绍了外道的定义、分类,以及与佛法的本质区别。本文想说一说,佛弟子为什么一定要抵制外道?

首先从一个佛经上的故事说起吧:

有一群盲人要去一座城里乞讨。到了城门外,觉着随身的家当不方便,就把东西留下,选派一个人看守着,其他人进城乞讨。大概这些家当里有些值钱的东西吧,总之是让一个骗子看到后动了邪念。

于是,骗子等了一段时间后,来到留守的盲人身边说,你的同伴让我告诉你,他们去另外一个地方了,那里有人作大布施,要你去帮忙往回拿,让我替你们看守这些东西。那个盲人听信了他的话,按照他指出的方向走去,结果掉进一个大坑摔死了。

过了不久,进城乞讨的盲人回来了,带了不少东西出来。骗子又对这些人说,你们的同伴去另一个地方了,那里有人作大布施。他让我替你们看守东西,让你们去找他。这些盲人听信了这个骗子的话,放下东西,按照骗子指引的方向走去,也掉进同样的大坑摔死了。骗子席卷了这些盲人的家当跑掉了。

这段故事出自《佛藏经》。佛在经中讲了这个故事的寓意:那个骗子比喻恶魔外道,一群盲人比喻某些佛教学人,深坑则比喻修行中遇见的邪道。

未来世——包括我们今天这个时代,会有外道邪师利用人们的习气,借助种种美妙的音声语言、诗词歌赋、世俗典籍、外道经书,障碍佛经正法流通,赞叹传播外道邪见。而很多信徒在邪师的蛊惑下,放着佛法经典不去精进修学,反而贪求现实的名闻利养,而去外道法中寻求寄托。结果就像故事里的那些盲人一样,不仅冤枉的丢掉了本有家珍,还稀里糊涂堕落恶道,乃至深陷无间地狱永无出期。

正因为外道邪见对佛弟子有巨大的伤害,所以佛在这部经中又说:“若比丘说法杂外道义,有善比丘勤求道者应从坐去。何以故?舍利弗,有信白衣敷置高座,不应演说外道语义,若不去者非善比丘,亦复不名随佛教者。舍利弗,说法甚难,如是说者,我说此人名为外道尼犍弟子,非佛弟子。是说法者命终之后,当生尼犍子道。何等是尼犍子道?邪见是尼犍子道。何等为邪见?谓是地狱畜生饿鬼。”

也就是说,白衣凭着对大乘佛法的虔诚信仰,布置高广法座,请比丘说法。而这些比丘却在讲大乘佛法时夹杂外道邪见。这时,善比丘就该离座而去,不能随顺外道邪师继续欺诳白衣。否则,就不能算是佛弟子了。而那些夹杂外道思想演说佛法的人,就是外道邪师,舍报之后必当堕落三恶道。

在其他经典中,也有很多开示告诉我们,佛弟子不应学习外道典籍。比如《梵网经》中说:“若佛子,自佛弟子及外道人、六亲,一切善知识应教受持大乘经律,应教解义理,使发菩提心。”

又说:“若佛子,有佛经律大乘法,正见、正性、正法身,而不能勤学修习,而舍七宝,反学邪见二乘、外道俗典、阿毗昙杂论、一切书记。是断佛性,障道因缘,非行菩萨道。若故作者,犯轻垢罪。”

上述两段文字出自菩萨戒经,这表明,佛弟子不能教授和习学外道典籍,这不是普普通通的要求,而是大乘菩萨戒的规定,如果受了菩萨戒还要学习或者传播外道思想,就是犯戒了。

上面一段是从传教弘法的角度说,要求弘法者教授佛法时,应该按照教理行果的次第,教授弟子以佛陀教法诠释义理,让弟子们明白如何发菩提心,实践菩萨道,取证佛果。并不是糊里糊涂什么也不懂,随随便便学一点世间善法,马马虎虎做一点世间慈善,以为这样就能成佛了。如果弘法者不能如此教授弟子,就违反菩萨戒,成为外道了。

下面这一段是从学习者的角度来说的。佛弟子应该随顺佛陀开示众生悟入佛之知见的本怀,学习正知正见的佛说经典,而不应该学习外道典籍和世俗杂论。否则就会障碍佛性的开显,破坏菩萨道的行持,犯戒成罪了。

当然,我们不否认,某些世间善法对于我们亲近佛法会有一定帮助,也不能全盘否定。比如莲池大师就曾指出,中国人学习来自印度的佛教义理,难免要用中国传统的文化学术帮助学习理解。但是,大师也同时指出,在引用世间善法帮助我们学佛时,也要有选择的借用,而不是毫无禁忌的随性乱来。比如莲池大师推荐的就是适合那个时代的孔子、老子的著书。并指出,可以借用他们的概念名相,但需要用佛法的义理去解释他。而已经走入佛门的弟子,就可以直接学习佛经,不必再学世间善法了。

在佛经中也照顾到了这方面的问题。比如《菩萨地持经》卷五菩萨地持方便处戒品之馀中说:“若菩萨于佛所说弃舍不学,反习外道邪论、世俗经典,是名为犯众多犯,是犯染污起。不犯者:若上聪明,能速受学;若久学不忘;若思惟知义;若于佛法具足观察,得不动智;若于日日常以二分受学佛经,一分外典。是名不犯。如是菩萨善于世典、外道邪论爱乐不舍,不作毒想,是名为犯众多犯,是犯染污起。

这是说:如果菩萨对于佛说经典舍弃不学,反而乐衷于学习外道邪论和世俗书籍,即为违犯菩萨戒。不犯的情况有五种:一是极为聪明,对于所学内容很快就学会。二是长时间学习佛教典籍后忆持不忘。三是有较强的分辨能力,思惟知义。四是不会因为邪说而动摇对佛法智慧的正确认知。五是能正确处理学习内典与外典的关系,每天把学习时间分为三分,三分之二用来学习佛典,三分之一的时间学习外典。

当然,这里说的三分之一学习外典,也是学习那些对理解佛法有帮助的内容,而不是学习外道邪说。除非有人为了了解外道思想,以便破斥外道,则不在此列。

自古以来,中国佛教不少祖师大德为了接引普通大众亲近佛法,常常引用某些外道典籍和世间善书,让普通人了解到,佛法并不是与世间善法格格不入的另类,从而打消世间人对佛法的抵触情绪,并逐渐成为佛教弟子。祖师大德不会在已经成为佛弟子的大众当中大肆传播外道典籍,也不会把外道典籍等同佛经,更不会以外道典籍替代佛经,绝不会导致佛弟子背离佛教,跑到外道的队伍中去。要做到这些,就需要弘法者审时度势,善识根机,才能运用得当,不致弄巧成拙。

然而遗憾的是,在我们今天的佛教界,却屡屡有人违背佛法根本知见,不顾当代的时节因缘,片面迎合大众习气,以弘扬佛法为名,兜售外道典籍和邪说,使得众多佛弟子盲目跟风,误入歧途,出现许多令人啼笑皆非的闹剧。这些现象将在下一篇中详细揭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佛法与外道》之“抵制外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dyqa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