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不读毛泽东,纵称英雄也枉然

作者: 狮子Hans | 来源:发表于2017-10-14 00:07 被阅读99次

停更两个月,没怎么看新的书,主要为清清脑,想深入研究下毛泽东,主要是在看《毛选》,还有其他毛泽东的文集,诗词,书信传记,还有传记等,除此之外,还有电子书《毛泽东传》。

平生不读毛泽东,纵称英雄也枉然

读完,不禁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虽欲从之,末由也已。”《毛选》不是一次就能读懂的书,它值得反复的研读揣摩,若只是泛泛而读,无疑是“如入宝山,空手而归”。

比如读最喜欢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和《论持久战》,读第一遍觉得写的非常精彩,毛主席在教你怎么打仗。读第二遍觉得非常有内涵,毛主席在教你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论和辩证法。读第N遍后才恍然大悟,毛主席在教你怎么做人、为人处世。

1

毛泽东,无疑是中国两千年以来第一等的人物,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成功的创业者。和刘邦朱元璋提三尺剑取天下一样,毛泽东更是白手起家,凭着两支杆子——“笔杆子”和“枪杆子”打下了新中国。与毛泽东的开创新中国的事业相比,我们所称道的其他所谓事业,都不过是小巫见大巫的。《毛选》可以说是毛泽东创业历程第一手的记录。我们与其把《乔布斯传》当圣经,倒不如认真拜读下《毛选》。

在没有深入看毛泽东的文章和选集之前,在我印象里毛泽东就是一代伟人开国领袖,至于说怎么雄才大略,怎么高屋建瓴这些都是概念很难有具象化的画面和感觉出来,但是真正看完之后这样概念就会清晰。老毛的著作涵盖面很广,有对当时中国各阶层分析、国内政治经济形式的判断、国际局势的洞察、对革命发展未来的展望、对斗争策略的思考、对发展经济的建议、对组织建设、思想建设的透彻理解,有对历史、对战争、对人性的分析和研究,也有对中国革命战争战略战术问题的筹谋,等等不一而论。带领早期共产党员在当时艰难的环境不断发展壮大自己,建立一个新的国家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创业,当然其复杂度、难度远不是做大一家企业可比拟,我想这也是很多成功企业家和商业领袖从老毛文章里面学到的。“取法乎上,得其中矣”,认真研究学习毛泽东的思想,以经世致用,若能得其中,亦足矣。

在中国历史以来历朝的几百位统治者,能留下著作的寥寥无几,而且大多还只是诗词歌赋。只有毛泽东将自己的文章一一留存并发行,让每一个中国人都能去阅读。《毛选》里的文章细致的叙述了整个共产党的革命史和发家史,并将自己的韬略与智慧清清楚楚的写在书上,其教育意义不是三两句就能说明白的。我可以肯定的说,时光越流逝,《毛选》的意义越突出。在未来一定会有更多人从《毛选》中得到更多的力量。

2

无论研究什么问题,毛泽东都要从最根本开始说起。引用他24岁写给黎锦熙的信为例。

动其心者,当具有大本之源。今日变法,俱从枝节入手,如议会、宪法、 总统、内阁、军事、实业、教育,一切皆枝节也。枝节亦不可少,惟此等枝节,必有本源。本源未得,则此等枝节为赘疣,为不贯气,为支离灭裂,幸则与本源略近,不幸则背道而驰。夫以与本源背道而驰者而以之为临民制治之具,几何不谬种流传,陷一世一国于败亡哉?而岂有毫末之富强幸福可言哉? 夫本源者,宇宙之真理。

为了寻求“改造中国”的本源和良方,毛泽东的思想从幼年开始就经历了无数次的变动,佛教、儒学、改良主义、自由主义、无政府主义,都对他造成了极大的影响。然而他真正的涅槃重生却是要等到他全然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后。最后选择马克思,不是头脑发热,是马克思解决了他心中最大的问题:本源是什么?他被马克思关于历史和社会的解释所震撼,马克思对于底层穷苦人民的关切又与他不谋而合。他对记者斯诺说,“我一旦接受他是历史的正确解释后,此后丝毫没有动摇过。”他正式成为了马克思的学生,他将马克思的理论奉为真理,并且利用马克思主义这把锋利的剑披荆斩棘。

平生不读毛泽东,纵称英雄也枉然

他面对困境时反复使用马克思主义结合实际情况来分析形势与局面,并推理出最为正确的解决方案。然后跟随着方案行动,这才让他屡次冲破敌人的重围,在迷茫一片的前景中杀出一条血路。这方面的详细情况他在《毛选》中反复的写出,如果没有真理的加持,我想他很难在革命的低谷写出这样一段话:

但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即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他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信任,也让他永远相信着自己所走的这条路是正确的。故而他才能“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他才能一直保持着那股乐观向上的精神,从容面对一切挑战。

3

从1921年成立共产党,到1949年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这28年的道路异常艰难曲折,13个共产党的创始人,有7个是中途脱党或者叛党,有4个是中途牺牲,最终能走上天安门的只有2个人,董必武和毛泽东。经历国民党的大屠杀,党内的排斥,5次围剿,被中央军和地方军围追堵截的万里长征爬雪山过草地,八年的艰苦抗日战争,到面对有着美帝国主义支持的武装到牙齿的几百万国民党军队的解放战争,至始至终都有坚定不移的信心和艰辛信革命一定会胜利的,恐怕也就只有毛泽东了。

红军的失败是什么呢?在战略上说,只有反“围剿”根本没有成功,才叫做失败,而且也只能叫做局部的和暂时的失败。因为国内战争的根本的失败,就是整个红军的覆灭,然而这样的事实是没有的。广大根据地的丧失和红军的转移,这是暂时的和局部的失败,不是永远的和全部的失败,虽然这个局部是包括了党和军队和根据地的百分之九十。

整套《毛选》,“暂时的失败”和“最后的胜利”出现了很多遍,你可以感受毛泽东对“最后的胜利”坚定不移的信心和永远不会被达到的乐观主义精神,相信你一定会被感染到。

4

《毛选》可以说是经典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材,有着以哲学为基础的宏远战略眼光。以前学马哲的时候没有任何感觉,但《毛选》里,处处都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各种战略战役战术,毛泽东的文章到处充满了哲学辩证思维。《论持久战》就是其中的一个经典,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辩证法和唯物史现有机地结合起来、贯穿始终,用以说明中日战争过程和结局。以下摘抄几句经典语句:

1.敌强我弱,我有灭亡的危险。但敌尚有其他缺点,我尚有其他优点。敌之优点可因我之努力而使之削弱,其缺点亦可因我之努力而使之扩大。我方反是,我之优点可因我之努力而加强,缺点则因我之努力而克服。所以我能最后胜利,避免灭亡,敌则将最后失败。
2.能够而且必须在战略的防御战之中采取战役和战斗的进攻战,在战略的持久战中采取战役和战斗的速决战,在战略的内线作战之中采取战役和战斗的外线作战。
3.战阵就是两军指挥员以军力财力等物质基础做地盘,互争优势和主动的主观能力的竞赛。竞赛的结果,有胜有败,除了客观物质条件的比较外,胜者必由于主观指挥的正确,败者必由于主观指挥的错误。

5

《毛选》的思想可以说是包罗万象,非常丰富的,的确很难用简单的几段总结出来,更多需要自己去体会,去学习了解。网上有毛黑很多,但这些毛黑中应该很少人会有认真读过毛泽东的文章,不过就是人云亦云罢了。如果大家没有足够的时间或者心思去读完整套《毛选》,这里强烈推荐读下这几篇:《实践论》、《矛盾论》、《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

毛泽东思想并不是旧纸堆里的落后产物,而是中国乃至人类史上的财富,是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共同孕育的产物。最难能可贵的是,他随处便能买到,你随时都能阅读。所以我希望大家能真正去阅读,去理解《毛选》里所蕴含的珍贵思想,那么对于你个人的生活及能力无疑是巨大的升华。

平生不读毛泽东,纵称英雄也枉然

毛泽东思想,永垂不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平生不读毛泽东,纵称英雄也枉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eotu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