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诗的八堂课》有感

作者: 井朗 | 来源:发表于2019-10-22 07:09 被阅读0次

凡诗者,博弈第一,滋味第二,声色第三,肌理第四,玄思第五,情色第六,乡愁第七,死亡第八。弱水先生将悟得的诗之精髓浓缩成八堂课,与其所研究的现代主义风格自然密不可分。先生善博引,笔风温润,气韵自然,以八章篇幅便将诗的奥妙讲的引人入胜,令人叹服。

初读此书,其实并不觉能沉下心逐句看完。及至开读,书中精妙处频频抓人眼球,渐令我爱不释手。书中第一课自然是千古话题,博弈。何为博弈?王国维说,博者悟性上竞争,而奕者理性上竞争。博和弈本是两种相差颇大的思维方式,一是借天命,一则是与天斗。诗的写作方式与博弈极为相似,有人靠灵感,有人靠技艺,大抵如是。赌博型的天才写诗信手拈来,诸如李白苏轼,下棋型工于格律用词的诗人推词敲句,比如杜甫。

味觉不同于视觉嗅觉,这是一种身体化的,神秘的,主观的感受。在辨诗品诗上,缪钺《论宋诗》有言:唐诗如啖荔枝,一颗入口,则甘芳盈颊。宋诗如食橄榄,初觉生涩,而回味隽永。又举王安石绝句《南浦》中:含风鸭绿鳞鳞起,弄日鹅黄袅袅垂。亦大有滋味可品。古人以味论诗,《吕氏春秋 本味》云:精妙微纤,口弗能言,志不能喻。西方也有文艺鉴赏力一说。究其根源,与中国口味实属一字。中国人素有以味论诗的传统,这得益于其滋味独绝的禀赋,然而,如今已然式微。不可否认,新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视觉更加充盈,影像受到热捧,而味觉逐渐退化,因而也鲜见有人坐下来认真品诗了。对此我们也不得不冷静思考,品茗,饮酒,膳食,这些意象如何以味觉这一纽带与之相连?传承已久的味蕾天赋又如何继续发扬?无论古体诗,亦或现代诗,滋味这一要素都不可或缺。

谈及声色,顾名思义,即音韵。40年代顾随论诗:举形音义三位一体以成其说,认为三者莫要于义,莫易于形,而莫艰于声。叶公超也说:文字是一种有形有声有义的东西,三者之中主要的是意义,因此我们不妨说,形与声都不过是传达意义的媒介。弱水先生将声色列为第三,足见对其地位的认可。诗中声色的体现,集中于韵律。可以说节奏长短,旋律缓急,字词变化都会影响人们对诗的听觉感受。然而,现代诗重视觉甚于听觉,使得古诗爱好者难以深爱。但凡现代诗有让人难忘的句子,必然有声音在帮忙。例如北岛的: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又比如顾城: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诗,古文各要从声音证入,不知声音总为门外汉。好诗总会发出声音,而好声音总能给人愉悦。

肌理第四,肌理一词最早由翁文纲提出,后由钱钟书多次引用。它与诗之触觉相关联,根据弱水先生所阐述,它兼备丰致与骨感,锤炼与氤氲。肌理的重要性无可讳言,它不是一种技巧,不是文字上的修炼,而是字眼与诗境的谐和,是诗的内涵的肉体化身。我们所使用的字,文本都有不同的质感和肌理。弱水先生为此列举中外两个例子,鲁迅的《秋夜》与莎士比亚的晚期悲剧。对比之下,肌理不同立显,至于肌理风格各异,体现于诗经与楚辞,稼轩词与清照词。我们写现代诗,亦不可忽视其要用。

至于玄思,情色,乡愁,死亡,皆为诗之主题。玄思为何?字面意思来看,是玄学思考。最初的诗歌里不涉玄虚,如《诗经》,但楚辞里有了一点幽玄的味道。及至魏晋,清谈家们为避世而遁入抽象世界,以玄思,玄谈,玄理自为逍遥。此时玄言诗开始兴盛,禅诗也开始出现。说理诗流行一时,有其时代特色,放置今日亦有可鉴之处。而情色,因世人颇多顾忌,鲜少有人研究。情色不同于色情,色情诉诸本能,情色却上升到了艺术。诗的情色有传统,《诗经》中的郑风卫风,《圣经》中的雅歌皆可证。莎士比亚从姓到名皆与性有关,其诗句中有大量咸湿双关语。诗歌若没有情色,会很难沉醉于纯粹。据弱水先生引证,其实,许多著名诗人都有艳诗流传,然而后人教授时却讳为人知。一首出色的艳诗,会刷新我们对生命的感觉和对于语言的深层认识。乡愁死亡二者,无论是古体诗还是现代诗,都写者颇多。乡愁是游子与家乡间的情感纽带,是永恒的主题。诗是乡愁,因为诗也是一种抚慰人心的软力量。死亡则是归宿,未知死焉知生。为什么要讲死亡?弱水先生答:因为无论是玄思情色,或乡愁,其歇脚处无非死亡。死亡是一个宏大的主题,诗中谈死并不是从生理角度,而是上升到哲学高度。唯有尝试过对死亡进行思考,其诗的深度,才能为人认可。

说诗,只八堂课自然不足以囊括所有。然而,江弱水先生的《诗的八堂课》却给我许多思考,无论博弈,滋味,声色,肌理,玄思,情色,乡愁,死亡,皆脱不出对生活的思考。可以说诗是对生活抽象的凝练的概括,诗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但有一颗玲珑心,生活便会过成诗。诗意生活就是此番道理。与我而言,滋味最有吸引力,其中一诗,我尤为喜爱,引来与各位共赏:

稻米炊能白,

秋葵意复新。

谁云滑易饱,

老藉软俱匀。

杜甫《茅堂捡校收稻二首 其二》

相关文章

  • 读《诗的八堂课》有感

    凡诗者,博弈第一,滋味第二,声色第三,肌理第四,玄思第五,情色第六,乡愁第七,死亡第八。弱水先生将悟得的诗之精髓浓...

  • 诗歌之美

    诗歌之美 --读蒋勋、江弱水作品有感 看到同学提供的书单里有江弱水的作品《诗的八堂课》,马上就想着买来看看,为什么...

  • 读《诗的八堂课》

    《诗的八堂课》包括:博弈第一,滋味第二,声文,肌理,玄思,情色,乡愁,死亡。讲了诗的发生学,然后从味觉、听觉、触觉...

  • 诗的八堂课

    1. 用了一周的时间,读了这本小书,薄薄的,讲诗,有的时候,也讲人生。作者江弱水,是一位大学教授,应该也是一位诗学...

  • 诗的八堂课

    江弱水的小书,我爱了。 明天写书评。

  • 冉冉征途间

    不读江弱水的《诗的八堂课》,我怕永不知诗有如许之美,如许之深,一直抵达生死的尽头。读罢最后一章《死亡第八》,一种苍...

  • 再读《诗的八堂课》

    诗人写诗都写什么?怎样写出来的呢?如何去读懂一首诗?看了这本书,你可以从作者举出的许多独具魅力的诗词佳作中获得感性...

  • 诗歌的意象之美

    江弱水老师在《诗的八堂课》第五堂课玄思第五一节课提到:诗的境界有两层:止于技,进于道。冯友兰在《新知言》里说,一首...

  • 诗的八堂课——读书笔记

    卞之琳有诗:“友人带来了雪意和五点钟。” 读这本书,是在去成都的动车上,翻阅《诗的八堂课》,忽而进一口又一口深长隧...

  • 《诗的八堂课》:像小说一样好看的谈诗录

    读《诗的八堂课》时,我常常会笑出声来,有时一捶桌子,心道:这如何想来?细细思索几回,唯有叹服再叹服,既叹其情趣盎然...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诗的八堂课》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eyfv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