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经济学法律读书
读书日记 13 正义的成本 2

读书日记 13 正义的成本 2

作者: 魔鬼的小牧师 | 来源:发表于2017-10-06 09:40 被阅读10次

平时我们上网看书读报,经常看到诸如英国人很冷漠,日本人很有礼貌之类的话,在社会科学,特别是经济学,分析的基本单位是人,具体而言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一群人的行为汇聚之后就构成家庭活动,市场行动,国家政府等社会现象,对于不同学科而言,人有着不同的定义,就经济学而言,则是以简单的特性来刻画人,那就是理性和自利。以理性和自利来描述人,相信很多人都会觉得不可思议,如果我们想的稍微长久一点,人只不过是一堆血肉的时候,最要紧的事情不是玩游戏看电视,而是如何求得温饱和安全,如果不能存活下来,早就被大自然淘汰了,因此,与环境互动的过程,那一堆血肉最早形成的特性就是自利,设法存活下去,做对自己有利的事情,随着时间进一步流逝,血肉之躯和环境里的条件长期互动博弈时,就会慢慢摸索出一些经验法则,看到火要小心,看到野兽要逃跑,渐渐的这些法则就会形成一套因果关系,理性,就是能了解事物的因果关系,并且运用的这种智能。作者认为一个人为了有效得适应环境,会为自己选定许多规则制度,同样的一群人在一起生活博弈时,也会不可避免得发展出一套规则制度,比如,在古时候,两个人迎面相会于独木桥之上,到底该让谁先过桥?最后博弈的结果,也许是以两者的年龄,性别或者有没有背负重物等因素来决定,无论如何当人们的权益发生冲突时,就需要制度,作者将制度成为工具或者机制来处理,当大多数人都接受这种工具时,一个为众人所支持的制度油然而生,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诺的观点是长远来看,决定一个社会繁荣或者萧条的就是这个社会是否拥有一套好的制度,制度的出现,是理性自利的人为了降低行为成本和解决共同的问题所逐步发展出来的,好的制度不但对个人产生影响,也对国家社会产生重大影响。

供给与需求的相会,在经济学原理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那就是供给与需求,供给的特点是价格越高,供给量越大,而需求方面则是,价格越低,需求量越大。这二者之间反向的关系反应了人行为上的规律性。比如,如果公司的老板能够广泛纳谏,这就等于讲真话的价格比较低,那么讲真话的人就会变多,相反,如果老板不愿意听从劝谏,讲真话的价格高,自然讲真话的人就会变少。或许聪明的你会提出反例,在股票市场里,往往价格上涨得厉害的股票,买的人越多,奢侈品价格上升,买的人反而越多,这又如何解释?对于一般人来说,奢侈品属于只能远观欣赏的东西,但是对于富人来说,奢侈品却是一种能够突出地位的手段,当奢侈品变得越来越昂贵时,和一般的商品差距越来越大,更能突出这种性质,也就是当货币价格上升时,另一种抽象的价格,让自己鹤立鸡群的价格变低,因此,价格与数量之间,还是相反的关系。在股票市场里还是一样,如果一个股票的价格持续上涨,等于透露出这只股票赚钱获利的机会比较容易得到,也就是比较便宜,自然要多买一点,股票的价格自然上升,但是赚钱获利的价格却在下降,经济学原理还是成立。

人是环境的动物,这句话是一种比较粗糙模糊的说法,人是成本效益动物才是精确平实的描述,事实上,由成本收益的角度,才能解释为什么人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调整行为,一方面,人会辨别环境里各种因素对自己的影响,然后有意无意的做出最自己最有利的取舍,当环境的条件发生变化时,人也会根据相关因素来调整自己的举止。

很多人对经济学的印象是数学模型,央行利率,股票市场价格等等,很多人厌恶经济学是因为他们只谈钱,充满着铜臭味,他们认为自己的喜怒哀乐,爱情,亲情,和朋友心灵上的沟通更有价值,是金钱所买不到的,让人感受更深刻。可是,这只是近距离,小范围的事情,只是小范围的价值转换,如果把距离扩大,那么可转换性则进一步降低。相比之下,以价格标示的金钱财富,却可以方便得,无所不及得发挥这些功能,我可以把钱从上海汇到山区,捐给贫困的失学儿童,即使我对他们充满同情,我的同情能汇到山区吗?金钱这种价值确实容易转换成其他价值,口袋里或者支付宝里的钱可以用来买几本书,把金钱转换成知识和思维方式上的真,可以捐给慈善机构,转换成行为上的善,也可以去外国旅游,转换成感官上的美,金钱这种价值在辨认,交换,处理上要比其他价值容易得多,当我的口袋里多出500元钞票时,所有人都知道我可以掌控500元的资源,服务,并且所有人都可以接纳和承认,但是我口口声声说我拥有500个正义的单位,我能拿他来交换一个苹果或者一本书吗?因此和其他价值相比,金钱这种价值的运用比较没有争议,正因为没有争议,所以金钱所衍生的活动可以引申蔓延至各个领域,创造并且积累出更多的价值。当社会资源,也就是财富越来越多的时候,才能有更加充沛的条件去追求其他价值和支持人的尊严,设想在原始社会,哪有什么爱情,如果一个男人能够给你带来足够的热量,哪怕你不爱他,你也得嫁给他。女性现在越来越独立,追求爱情,其基础也是女性现在收入越来越高,社会资源越来越多所造成的。离开具体的环境条件,单纯得谈愿望,道德和价值都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公平正义的逻辑究竟是什么?公平正义的概念是一种工具性的概念,对于公平正义的追求,并不是终极目标,而是追求生存和繁衍,社会繁荣的手段而已,因为资源有限,所以即使是在原始社会所形成的公平正义的概念,背后都有经济的考量,比如偷窃,偷盗自己部落的牛羊会遭到惩罚,因为资源有限,而偷盗别的部落的牛羊甚至会被鼓励。有许多人都会有这样一个概念,那就是生命无价,那么生命到底有价吗?过去飞机失事,每位乘客都要赔偿数万元,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可能要数十万元,此外还会根据死者的终身说得赔偿,因此医生律师赔的多,一般人赔的少,比如消防员和解放军士兵工资高,因为他们会遇到生命危险,老师的工资一般就比他们低,事实上生命正在以各种形式被赋予某种价格,很多人喊出生命无价的口号时,是因为他们缺乏回到具体场景做选择的思维,比如国宝无价,生命无价,那么面对是救一个人还是救一件国宝时,如何选择?生命无价,充满了道德性,却没有实际操作的可能性,如果接受生命的无价的观点,那么请问人的生命是无价的,凭什么鸡鸭鱼肉却可以定价?难道你们会给农场小鸡买一份保险?

熊炳元的正义成本通过大量的案例阐述了经济学原理,比如成本收益,金钱概念和供需关系等等,最后用经济学思维去理解法律,这就是法律经济学,如何用经济学思维来认知人的行为,社会,法律等等,在正义的成本1的序言里我看到这样一个小故事,浙江大学的教授姚先国发表了这样一个观点,那就是不要娶漂亮的女人做老婆,为什么呢?因为从经济学上分析,年轻漂亮的老婆收益急剧递减,而成本逐步增加,搜寻成本,信息成本,谈判成本,保管成本,维修成本等等,万一不行,还有重置成本,最后他把这番道理讲给他的朋友听,他的朋友连连点头,最后结婚的时候还是娶了一个漂亮老婆,他认为,即使经济学的观点都对,人还是不会按照经济学的逻辑百分之百的做,这样的观点对吗?我认为不对,人就算是在娶老婆这件事情上还是按照经济学的逻辑在做,他的观点存在明显的漏洞,那就是娶老婆不光看长相年龄,还要看性格,脾气,家庭环境,事业,认知等等各个方面,虽然随着年龄的增长,容貌会衰老,这方面确实收益降低,但是如果你的老婆很温柔,很能照顾人,能给你带来温馨的生活,如果你的老婆认知水平很高,很有文化,还能给你的事业带来帮助,还能很好的培养下一代,综合来看,虽然长相方面收益递减,但是其他方面的收益会过这方面的损失。所以如果有人劝说你做一件事,如果给你计算单方面的因素,不是他认知水平有限,那就是在忽悠你啊。

相关文章

  • 读书日记 13 正义的成本 2

    平时我们上网看书读报,经常看到诸如英国人很冷漠,日本人很有礼貌之类的话,在社会科学,特别是经济学,分析的基本单位是...

  • 读书日记 12 正义的成本 1

    在经济学中,如果要找出一个最为重要,最为核心,也最能反映经济学精髓的分析概念,那一定是成本,在经济学分析中,这个概...

  • 读书日记 14 正义的成本3

    有经济学理论认为人是理性的,但是有些学说提出了异议,他们认为人是情绪的动物,而且人会做出很多不理性的事情,当经济学...

  • 【1225读书清单】《正义的成本》

    01诚实的本质 诚实表面看是一种高贵纯真的美德,但其实它只是一种好用的工具,它最大的用处就是可以帮别人节省判断信息...

  • 【1229读书清单】 《正义的成本》

    01怎么赔? 一场意外,使上百个骨灰坛损毁,家属们痛心,要求赔偿,请问该怎么赔? 02洗衣店的赔偿标准 一件衣服在...

  • 读书笔记《正义的成本》

    书名《正义的成本-当法律遇上经济学》 作者:熊秉元 2016年6月17日 “法条本身已经是某种‘结果’,反映了当时...

  • 正义的成本

    在武侠小说中,总有一些人不计回报的去做一些似乎正义的事情;在现实生活中,也存在很多这样的人,在他们力所能及的情况下...

  • 正义的成本

    关于作者 熊秉元,台湾地区家喻户晓的经济学家。在华人经济学界,他与张五常、黄有光、林行止并称为“四侠”。熊秉元被公...

  • 正义的成本

    第一 人是理性的 ,自利的 第二 存在不一定合理 ,但是存在一定有原因 第三 好的价值要出现 ,是有条件的 第四 ...

  • 《正义的成本》

    第一,正义是一种工具性概念,它不是目的本身。 人类社会需要靠正义来维持运作、创造价值,因此,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日记 13 正义的成本 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fely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