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6岁的年龄段,父母都希望孩子开始为自己的行动负起责任。但对于有些孩子来说,如果犯错,他们会误把这个错误当作自己“没用”或“不够好”的证据,这种羞愧感很可能就是自我消极对话的开端。
场景|孩子碰倒了桌子上的马克杯,把它摔碎了,这是你最喜欢的马克杯。
他说:“我真没用。”
孩子正在形成对自己的认知,与别人比较,我是怎样的一个人?在评判别人的同时,他也在评判自己。他因为你难过而感到愧疚和担心。他没有将这一意外当作情有可原的失误,而是启用了灾难性思维方式,对自己说“我什么事情都做不好”。
你可能会想:如果他真的对此很抱歉,也许他下次就会小心一点。
如果马克杯很珍贵,你可能会对孩子的粗心大意感到生气。结果,你的情绪脑区占了上风,你开始数落孩子一直以来都不够细心,使得孩子感觉更糟。有些大人经常使用“令孩子感到羞愧”的教育方式,误认为它是让孩子懂事的最佳方法。
他的想法:我真是一个笨蛋,我一直都会是一个笨蛋。
你的孩子不会想“我做了一件蠢事”他想的是“我真蠢”。羞愧是一种令人痛苦的情绪,而孩子特别容易受到它的伤害,因为无论他们有没有表现出来,他们都希望取悦自己的父母。而如果没有达到父母的期望,他们就会觉得自己辜负了父母。
犯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帮助孩子以建设性的方式从中学习,并免受羞愧心理的影响。
如何应对/眼下......
1,说“没事的”,并予以倾听。
不要把关注点放在摔碎的马克杯上,相反,应该让孩子自己表达出想说的话。向孩子解释,错误是生活的一部分。
2,让孩子善待自己。
羞愧的反面是同情。向孩子指出,他不会允许自己的朋友这样说自己的,那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3,不要令孩子羞愧。
研究发现,通过让孩子感到羞愧来管教孩子,会增加压力激素皮质醇的水平,而这会损害孩子正在发育中的大脑。
长期而言......
帮助孩子发现自我批评的声音。
说自己什么事情都做不好,表明孩子心中有关自己的负面想法正在排挤相应的积极想法。而且,这也是孩子感到无力改变的迹象。和孩子解释,他可以与这些想法争辩,让这些想法消失,或者可以想一想自己的长处和所取得的成就,让更好的念头取代它们。
检查是否存在完美主义倾向。
有些孩子对自己特别严格,他们内心深处很可能住着一位特别严厉的批评家,而这个批评家不断告诉他必须做到完美。和孩子谈谈他对自己的期望,并向他解释,人永远不可能做到完美无缺。完美主义往往存在于整个家庭。探索你自身是否有完美主义的想法,给孩子示范对于成功和失败的健康态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