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布置班级文化
这几天忙着布置班级文化,真是看起来简单,操作起来却很费时间。
班级文化是一种能量场,强调的是浸润,潜移默化。好的班级文化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优良的学习环境,提供一种较好的文化氛围,使人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受到教育,改变意识。
好的班级文化强调育人,强调特色,强调熏陶。如很多标语“入班即静”“入座即学”在无声中规范着影响着学生的行为,起到引领作用。由此,布置须用心。
这几天都在布置,可以说花了较多人力物力,效果还好。不过,没有体现出与班级口号所一脉相承的文化氛围,也没有突出温馨的教室文化,只是简单的贴了一些作品和标语。
好的班级文化应该凸显出一个主题的,但班上并没有。可是,对比于不布置,现在的班级文化却也可以算是大方美观,毕竟也耗费了一定的时间和心血。
无论如何,布置优秀的班级文化需要策划和设计,而非现在这样的简单的画画剪剪。整个班级需要在一个主题的统领下,进行各部分的设计和布置,而非七零八碎,东拼西凑。不过,这项工作确实耗费了大量的心力,既然如此,何不在稍稍拔高一些要求。为了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即便耗费了大量的精力,也是值得的。
学生们在良好的环境下学习,本身就是一件快乐而美好的事情。
(二)讲评试卷
两节数学课,讲完了一张试卷。
提前到班上抄好题目,讲完了还有10多分钟下课,于是我又出了相匹配的练习在黑板上,让学生继续思考。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数学课的模式变成了后半节课大都在练习中完成。这样的效果反而会更好。
数学是一门有关思维的学科。怎么去想是最重要的。书上的练习较为简单,但考试题型多样,所以在学好教材的基础上,必须要拓展一些题型,以巩固、补充、深化教材。使学生在学会学习的基础上获得更多的发展。
课堂重点在于使学习真正发生,使学生走向深度学习。知识易于流于表面,流于形式,而教师的教容易流于走过场,加上班上人数较多,如果不深入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就难以对学情做出正确的把握和分析。
于是,在数学课上,要深入到学生当中去了解具体的学习情况,学生是否真正掌握还是滥竽充数,这些老师心中要有数。
也有些学生缺乏良好的思考习惯,速度快也错误多,为此,要不断强化其思维品质的培养,多提问,促发思考,使学习不是停留在口头上的说说而已。
对于数学学习,练习是必不可少的。对于练习,优质优选是必要的。所以要求教师要有较好的练习筛选意识和较好的自我出题的意识。最好是自己出题,这样的话,也知道考点在哪里。
(三)坚持当天日更
下午连着晚上布置班级文化,加上午休没有时间为午睡,晚上9点一回家洗完澡这些就困了。实在没有精力来写日更,于是,又是第二天才补的。不论如何,都要坚持打卡。
简书里的日更活动,勋章是只有20天的。因为有时会没有时间,也有时会忘记。在此要明确一下,坚持当天日更。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以后的日更尽量在晚上睡觉前完成,要下定决心,不能有例外。不要又养成了拖延的坏习惯。
平常要写什么,生活中可以多构思。再过一段时间,可以把字数要求提高为2000。这要求有更好的思考能力,多想,会想。
这几天没有挤出时间来读书,惭愧,也怪自己意志不够坚定。要改变这样的不好的习惯,知行合一。
晚上9点左右回家,洗完衣服也才10点多,11点半睡觉,要充分把这段时间用起来,要是读书还是不错的。但有时,学校里没有写完日更,又要完成日更。大部分的时候,很容易一下子睡着。要养成好的习惯,锻炼一下自己的意志力,坚决11点半睡觉,把睡觉前的这一段时间安排好,用来看书。
前几天看完了冷玉斌老师的书《教书·读书》的第一部分教书,不仅为冷老师的文字折服,还为其思想所震撼。他说,我希望,我能成为学生好的精神命运。多么的大气磅礴!这是一种自信,一种引领,一种影响,一种志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