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位自称一天能“写300首词牌、2000首诗、15000字小说”的14岁少女爆红网络。但在调查后发现,岑某某出书的出版社和任职的“国”字头新闻机构,都是杜撰的或非法的机构。所谓的“神童”,不过是过度包装的产物。一个年仅14岁的孩子,所获成绩和年龄严重不符,这种过度“包装 ”并不会给孩子带来所谓的“成功”。
“神童”背后,站着用力过猛的家长。古有方仲永因没有得到良好的后天教育,最后从神童变成了普通人,造成了“伤仲永”的悲剧。而如今的岑某某年纪尚小就有出口成章的才华,有面对千人演讲自如不怯场的风采,假以时日,也必定会绽放光彩。但岑父却在孩子本该积攒实力的年纪,过分宣扬孩子的优势,用不合常理的方式强制给孩子的镀上一层“不纯金”,使孩子在急功近利中,错失另一个自我,沉浸在所谓“鲜花和掌声”中。可真正的一鸣惊人,应是厚积薄发。
世界上文学创作者恒河沙数,但没有谁是靠海量的创作数量进入文学史的。比如,唐朝诗人张若虚,现存作品只有两首,可其中一首《春江花月夜》,却“以孤篇压全唐”,何等了得。而清朝的乾隆皇帝,酷爱文学,自称“十全老人”,一生作诗4万多首,可如今大多数人仍只知道他是一位皇帝,不觉得他是个诗人。岑某某“一天能写2000首诗”,因为不合事实、违背创作规律、超出了人们的认知,必定会引来诸多质疑和非议。
诸多“神童”身后往往存在一条灰色利益链条。一手打造岑某某“神童”称号的背后推手有虚荣心极强的家长、为了追求利益而放弃职业道德的机构及行业人员等。他们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不惜牺牲一朵含苞欲放的“祖国花朵”,使本该在校园中发挥自己的优势,而不是在传播“成功学”的讲台上。“神童”频出,又很快被揭露,消失在公众视线,而这条利益链条却依然会在一次次断开后又重新连接。
这种过度包装“神童”的行为,警惕着我们社会应该加强对这些违规机构的监管,靠牺牲孩子来满足自己虚荣心的父母也应该及时进行反思。依靠人们根深蒂固的“神童情结”,盲目地对孩子进行包装,无视社会正义,将孩子捧到“神坛”。当虚假的“包装纸”被真相点燃时,曾经得到的鲜花和掌声,都会变成狠狠的讽刺,而暂时没有被点燃的虚伪包装,也必定逃不过时间和事实的检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