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则
今天我要说的第一个话题是对上次文章《跨越心理舒适区》的一些补充和不一样的看法。
心理舒适区是我们每个人的一种最常见的状态,而经常突破和跨越心理舒适区其实并不是适合大多数的人,也就是不停的成长,尤其是大跨度的成长的其实只是一小部分人才能做到。
还有,心理舒适区对每个人都有正面的意义,它能给我们安全感和掌控感,让我们摆脱焦虑甚至恐惧,感觉舒服,幸福。
突破心理舒适区,的确会让我们成长,但是,不是每个人都需要不断的成长,或者说不需要大跨度的成长。
现在的时代是快速发展的时代,如果我们不能突破心理舒适区,成长起来,跟随上时代前进的脚步,那么等待我们的只能是被动选择,被迫的放弃现在的心理舒适区。
第二则
我们经常会高估自己的能力和判断力。
以前在「得到」学习的时候,已经屡次听到过这个话题了,内心里也是比较认同的,但是没有想到,这次发生的事情,让我体会的更深刻。
事情缘起于前两天一个朋友发出邀请,说晚上请客,去我们村东头的饭店喝酒。只是没想到,喝酒的时候忽然就下起了暴雨,我们当时的情景,只是知道下雨了,没想到下的很大。后来,一个朋友的电话响了,是他的妻子打来的电话,说汽车在水中熄火了,水很深。平时是知道那个地方下雨的时候水深,这次是判断失误了,原因是觉得刚开始下雨,那个地方的水现在应该不会太深,估计开车能过去,结果...。
朋友挂完电话,告诉我们,他妻子开的车困水里了,他要过去一下,旁边另一个朋友立刻站起来说:咱俩开我的车过去,拉出来就行了,大家别走,等我们回来继续。说完,俩人立刻就开车走了。
他们俩走了后,我和另外两位朋友面面相觑,水那么深,他怎么把被困的车拉出来啊?酒是喝不下去了,正在这时候,停电了。我们就起身走出房间,到了酒店前台,这里有应急灯。我们估计去援助的人已经到现场了,就打电话询问一下吧,结果,去的车也因为涉水过深被困了!
先总结一下,这两辆车被困,我的朋友犯了同样错误,对困难估计不足,对自己的能力和判断估计过高,结果就会导致出现意外状况。
事情还没完呢,这时候雨小了,其中一位朋友说,我骑电动车回去开铲车,过去救援,我和另一位朋友表示赞同,这个方案比较切实。谁知道,过了一会,他竟然开着一辆轿车过来了,说咱们先过去看看具体情况吧,我说,水太深了,咱们靠近不了啊。车在雨中慢慢的走着,躲开了几处水深的路口,在距离第一辆被困车辆大约200米的地方就不敢走了,前面水深。打了电话,等了一会,在灯光和大雨中,看见几个人影,时间不大,人到了,是我的一位朋友和他妻子还有他的儿子,赶紧让嫂子和侄子上车,朋友说,今天没办法了,等明天再说吧,他还得回去告诉另一位朋友。
于是朋友开车把我们几个陆续送回家。
结果,第二天早晨知道了,朋友在回家的时候也因为涉水过深被困,只能走回家了,被困的那个路口,他是知道那水深的,我见面后问,昨天晚上你不是故意绕开那了吗,怎么后来又走那个路口了啊,他说,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稀里糊涂的就走了那了。
这就是整个事件的主要脉络,其中的每个人(也包括我自己,根本不相信水那么深,最深的地方有1米深)都对困难,大雨和水深估计不足,对自己的能力和判断力估计过高。同时,在比较极端的天气下,因为亲人或朋友被困,而且明知没有生命危险的时候,做出了几乎是最坏的决定;假如在同样的极端情况下,朋友和亲人处在比较危险的环境下,我们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定吗?我们能给予最正确的援助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