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学艺者:灵意心

作者: 一朴信信 | 来源:发表于2019-05-16 20:20 被阅读115次

列子太学幸福人生《学列子 知人生》系列  汤问第五08总第072篇

灵的学习与意识的学习,一个是先天的学习,一个是后天的学习,效果也天壤之别。灵在学习时,调用的是无意识,不需要调用内心和意识,但内心和意识却完全参与,良心得以启动,用心得以专一、均匀。而意识在学习时,内心和意识被客观生活调动,而后再调动行为,因为被动,所以内心和意识不能完全参与,只能部分参与。总之,学习的“主人”是灵,而不是意识和思维,意识和思维只是灵的影子,唤灵才是学习的最佳选择。

欲学艺者:灵意心

灵以学习为乐,而且学必合道,一学就会。为阐明此道,列子汤问篇列举了如下学习故事。

故事一:郑师文学琴

匏巴弹琴,能使鸟儿飞舞、鱼儿跳跃。郑国的师文听说后,便跟随师襄游学,但三年也没弹好一支曲子。师襄说:“你可以回家了。”师文放下他的琴,感叹地说:“我不是不能钩弦,不是不能弹曲,是我的心不在琴弦上,心志不在乐声上,内不能专注于心,外不能相应于乐器,所以不敢放开手去拨动琴弦。姑且稍微给我一些时日,看我以后怎样。”

没多久,又去见师襄。正当春天而拨动商弦,弹奏《南吕》,凉风忽然吹来,草木随之成熟结出果实。到了秋天而拨动角弦,弹奏《夹钟》,暖风慢慢回旋,草木随之发芽开花。正当夏天而拨动羽弦,弹奏《黄钟》,霜雪交相降落,江河池塘突然结冰。到了冬天而拨动徵弦,弹奏《蕤宾》,阳光随之炽热强烈,坚冰立刻融化。弹奏将要结束,拨动宫弦而弹奏四季调和乐律,于是和暖的南风回翔,吉祥的彩云飘荡,甘甜的雨露降临,清美的泉水流淌。

感悟:乐曲让人的生命能量发生同频振动,而忘掉身边实在的温暴寒暑,真切感触到曲中的虚拟场景,与弹奏者形成了三方共鸣,灵魂的交融。乐曲何以至此?因为弹奏者的生命能量——心灵、意识、精神合一形成了高频振动,灵动化成了律动,律动呼应了灵动。所以,师文学琴,学的并非技艺,而是唤灵、育灵、活灵,灵魂发动了心意而已。

欲学艺者:灵意心

故事二:薛谭学讴

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把秦青的本领完全学到手,自以为学完了,就告辞回家。秦青没有制止,在郊外的路口为他饯行,打着节拍悲伤地唱歌,歌声振动了林木,回响遏止了行云。薛谭才认错请求返回继续学习,终身不敢再说回家。

秦青曾对他的朋友说,过去韩娥经过雍门时,曾依靠卖唱维持生活。她走了以后,留下来的声音在屋梁间回荡,三天没有断绝,周围的人还以为她没有离开。韩娥经过旅馆时,旅馆的人侮辱她。韩娥因而长声悲哀地哭泣,整个邻里的老人和小孩,都随之悲哀忧愁,相互垂涕流泪,三天吃不下饭。旅馆的人急忙追赶她道歉,韩娥回来又长声长久地歌唱,整个邻里的老人和小孩,都欢喜雀跃,拍着手跳舞,不能自己停下来,忘记了刚才的悲哀。然后给她很多钱财送她回家。所以雍门的人,直到现在还喜欢唱歌和悲哭,模仿韩蛾留下来的声音。

感悟:像郑师文学琴一样,技艺的学习是有限的,只是机械的模仿而已,唯有不掺杂任何意念的灵魂跃动,才能形成高频共振,感染别人。

欲学艺者:灵意心

故事三:伯牙与钟子期

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音。伯牙弹琴时,心志在于登高山,钟子期说:“好啊!高大庄严地像泰山!”心志在于流水,钟子期说:“好啊!浩浩荡荡地像江河!”伯牙表达什么,钟子期一定能感受到。伯牙在泰山北面游览,突然遇到暴雨,停在岩石下,心中悲哀,于是拿起琴弹起来。先弹《霖雨之操》,又弹《崩山之音》,每弹一曲,钟子期都能感受他的志趣。伯牙就放下琴而感叹地说:“太高了,太高了,你听琴的本领!你心中的想像跟我心里想的一样,我从哪里逃得掉你对声音的识别呢?”

感悟:琴声只是心灵的载体和桥梁,而心灵的相通源于能量同频。可见,灵的状态才是艺术的最高境界。

故事四:纪昌学射

纪昌向飞卫学习射箭,先学不眨眼。于是躺在妻子的织布机下,两眼一直盯着脚踏板练习。练了两年后,虽然用锥子尖刺到他的眼角,也不眨眼睛。接着学视小如大,视微如著。用牛尾毛把一只虱子悬挂在窗口,面向南望它,十天之间虱子就变大了,三年之后,就像车轮那样大了。再看其他东西,都像山丘那样大。然后用燕国的牛角做的弓,北方的篷竹作为箭杆,射穿那只虱子的心,而悬挂虱子的毛没有断,得到了飞卫的称赞。

欲学艺者:灵意心

纪昌学完了飞卫的本领,不甘心全天下只有一人能与自己匹敌,就去谋杀飞卫。两人在野外相遇,相互对射,箭头在中途相撞,落在地上,尘土也没有扬起来。飞卫的箭先射完,纪昌还剩下一只箭,射出去后,飞卫用荆棘的末端把箭劈开,毫无误差。于是二人哭泣着扔下弓,在路上相互叩拜,请求结为父子,顿着手臂发誓,不得将学射的技术告诉别人。

感悟:一是纪昌学射,做到了灵魂投入,全神贯注,心无二用,意识凝聚,所以才能持续五年,终于学成。二是虽然技术学成,但仍怀名利欲望,所以再次被真正高境界的师父感化。灵魂薄弱,必有后患。何谓境界?此中不言而喻。

五、造父习御

造父跟着泰豆氏学驾车,愈加恭敬谦卑。三年后,泰豆才跟他说:“古诗有言:‘擅长制造良弓的人,必须先学做簸箕;擅长冶炼的人,必须先学做皮革。’”泰豆于是立起木桩作为道路,让造父学习快走。木桩只能放一只脚,按照步伐数放置,泰豆踩着木桩行走,快步往返,不会摔倒或出现过失。造父这样练习,三天就完全学会了他的技巧。

然后泰豆说:刚才你快走,脚上有了感觉,心里有了感应。推广到驾御上,协调于缰绳和辔衔之间,快和慢马的嘴唇能感觉到,马的步法你的心中能体会到,从而使所有节奏处于掌握之中。操作时内得于心,外合乎马的感觉,所以能进退像用绳墨画的一样直,转弯像圆规画的一样圆,要去的地方再远,也会一直有气力。这就真正学会了驾御技术。

欲学艺者:灵意心

掌握在衔上,感应在辔上;掌握在辔上,感应在手上;掌握在手上,感应在心上。这样就不用眼睛看,不用鞭子赶,心境闲暇身体端正,六匹马的缰绳不乱,二十四个马蹄跑得不出差错;转弯进退,没有不中规中矩的。然后车轮之外就可以没有多余的车道,马蹄之外可以不要多余的地面,也不会觉得山川谷地有多么险要,平原湿地多么平坦。

感悟:学习技艺时,务必灵魂参与,真心投入,心灵状态不到位故不教。从以上故事可知,灵魂能量才是真正的正能量,是技艺学习的真正保障。

难怪列子为我们讲述了尹生“请薪其(列子)术者十返而不告”、“老成子学幻于尹文先生三年不告”、“造父之始从习御执礼甚卑泰豆三年不告”、“学视者先见舆薪学听者先闻撞钟”、詹何五年学钓、列子九年御风等诸多此类学习故事。

相关文章

  • 欲学艺者:灵意心

    列子太学幸福人生《学列子 知人生》系列 汤问第五08总第072篇 灵的学习与意识的学习,一个是先天的学习,一个是...

  • 《鬼谷子》养志法灵龟

    养志法灵龟 【原文】养志法灵龟①;养志者,心气之思不达也②。有所欲,志存而思之。志者,欲之使也。欲多则心散,心散则...

  • 闲扯格致正诚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

  • 极尽

    极尽 雨笙 极而尽 劲而极 物无尽 思无极 贪物尽 乐悟极 喜物者欲 觉悟者灵 灵心,物情 零心,无情 不如常乐无...

  • 思维导图|《鬼谷子:养志法灵龟》余祖江绘制

    本经阴符七术·养志法灵龟 养志者,心气之思不达也。有所欲,志存而思之。志者,欲之使也。 欲多则心散,心散则志衰,志...

  • 偶书

    秋池映南山,月下闻桂香。 心生幽然意,欲觅解者难。

  • 心慎而行

    心慎而行 张状元/文 心之慎,人之性。居常情,知实变。 心居者,欲之源;居灵者,魂不迁。 世人者,威之剑;慎心变,...

  • 认知一体化~174中道启论

    .欲寻中和,先知意念。像机寻景是起念,按下快门为生意。心起谓念,心发谓意。意通不能融,念融未可契。虚不入灵,止于玄...

  • 想着期待的故事

    读着书 想着期待的故事 欲成心事者 需进文开意 以为事 清理慢慢心

  • 2019~3-19凑字数

    捭阖者,道之大化,说之变也。必豫审其变化。吉凶大命囗焉。口者,心之门户也。心者,神之主也。志意、喜欲、思虑、智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欲学艺者:灵意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jcqn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