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过的好快啊!
去年5月份,正是抑郁症快到巅峰的时候,每天在学校坐立不安,煎熬中想着休学,但又不想在家无所事事,刚好看到了冯唐版《飞鸟集》,就想着给自己每天找点事做,写写文章。于是就开了这个专题。
但是事实证明,悲伤之中做出的决定大多是三分热:才更了一篇,就在一次极度难过整理手机的时候删掉了简书(那段时间整理了好多次,就不停地删照片、删文件、删短信、删好友、删app),更文也就断了。
后来呢,我在6月份以健康为理由,请了大概3个星期的假。但因为我还要参加学校期末考试,功课丢不下,每天在家仍是学习,请假之前列的计划表成了一纸空文,而更文也在一次次犯病中被遗忘。
进入高二,小高考如“癞蛤蟆拔山倒树而来”,简书的app仍没有回到手机,只在微信里关注了公众号,但我竟一点也想不起我曾经挖的这个“坑”还张着空荡荡嘴等我填满。
打仗一般的小高考过去了,可喜可贺拿到了4A。而按照学校历年传统,计划出国的学生可以申请脱产(不用去学校学习,自行准备出国的考试)。许多人都以为脱产了很轻松,但其实根本不是——至少我不是。3约底申请脱产,4月8号赴香港参加ACT考试(申请美国大学的标化考试,约等于高考),5月1号到12号考5门AP(大学预学课程),6月初考SAT2和托福,7月参加夏校……忙,真的很忙。4月的ACT考试只用了两周准备,5月的AP由于前面小高考落下很多课程,现在全部自学,三周5门。在写下一段文字的时候,我内心仍满是对马上的AP考试感到心虚,甚至有一丝愧疚:都火烧眉毛了,还有闲情逸致在这里写文章,干不相关的事!
对了,还没说我是怎么又想起来这个更文的:今天中午休息,在微信看简书的推送,感觉文章很不错,就把app下载了。登陆后,看到有几条未读消息,原来在我离开的这快一年,居然还有人关注了我开的这个专题。只是估计许久不发声,关注的人也早忘了自己曾关注过吧。不管怎么说,那一刻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激动,不是受到什么指点的大彻大悟,只是像找到了多年前自己藏起来的一笔宝藏,一下子惊醒,一下子颤栗。
大概在今天中午之前,我已经算是半个行尸走肉了:每天早晨7点半准时闹钟起床,8点坐到书桌前直到11点半,12点半继续坐到傍晚5点半,6点半继续学习到10点半。大腿因为跳舞一直有伤,坐长了时间很疼,这段时间甚至连睡觉都会被疼醒,但是我别无选择,只有学习学习再学习。我知道自己不是被什么信念所支撑,每天学习并没有给我成就感和使命感,我只是像一个惯性定律下的物体,没有外力作用,就只好一头冲撞到底,无法停歇。我厌恶这种生活,但是我改变不了,就只能在书本之下麻木腐烂,机械地刷题。
我打算继续开始这个断了快一年的更文,不为别的,就只希望自己别这样麻木下去,起码,麻木地慢一点,慢一点。
R.I.P
(或许这个R.I.P需要被解释,但有些东西被解释反而失去了原来的味道。在此说明这不是随便乱用,真的是我想用,我希望它出现在这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