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逆向思维
巴菲特说他这一生遇人无数,但是从没遇到过像查理这样的人:
查理就是如此独特的人,他的独特性既表现在他的思想上,也表现在他的人格上。比如说,查理思考问题总是从逆向开始。如果要明白人生如何才能得到幸福,查理首先会研究人生如何才能变得痛苦;要研究企业如何做强做大,查理首先研究企业是如何衰败的;大部分人更关心如何在股市投资上成功,查理最关心的却是为什么在股市投资上大部分人都失败了。
他的这种思考方法来源于下面这句农夫谚语中所蕴含的哲理:我只想知道将来我会死在什么地方,这样我就永远不去那儿了。
很多人都会问芒格,如何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芒格并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应用逆向思维,对“关于如何才能过上痛苦的生活”开出了三味药:
第一:要反复无常,不要虔诚地做你正在做的事。只要养成这个习惯,你们就能够绰绰有余地抵消你们所有优点共同产生的效应,不管那种效应有多么巨大。
第二:尽可能从你们自身的经验获得知识,尽量别从其他人成功或失败的经验中广泛地吸取教训,不管他们是古人还是今人。这味药肯定能保证你们过上痛苦的生活,取得二流的成就。
第三:当你们在人生的战场上遭遇第一、第二或者第三次严重的失败时,就请意志消沉,从此一蹶不振吧。因为即使是最幸运、最聪明的人,也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失败,这味药必定能保证你们永远地陷身在痛苦的泥沼里。
马云曾经说过:“成功不可复制,但是失败可以学习”。记得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的开头也写过一句类似的话:“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则各有各得不幸。”其实很多智慧并不深奥,甚至是非常浅显的,只是大部分人都忙着“赶路”,没时间停下来思考,也有相当一部分人从来都不思考,更谈不上总结和归纳,那这样的人生,注定将走向曲折和坎坷。
掌握逆向思维,我认为贵在生活中多运用,当我们遇到无法解开的难题的时候,不妨“反过来”想,或许能带给你意想不到的结果。
2 跨学科多元化思维
几乎每个系统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若要理解这样的系统,就必须熟练地运用来自不同学科的多元思维模式。 ——查理·芒格
芒格提倡要学习在所有学科中真正重要的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所谓的“普世智慧”,以此为利器去研究商业投资领域的重要问题。这些学科包括历史学、心理学、生理学、数学、工程学、物理学、化学、统计学、经济学等。
他之所以采用这种思维方式,是因为他觉得世间宇宙万物都是一个相互作用的整体,人类所有的知识都是对这一整体研究的部分尝试,只有把这些知识结合起来,并贯穿在一个思想框架中,才能对正确的认知和决策起到帮助作用。
正如约翰·缪尔谈到自然界万物相互联系的现象时所说的:“如果我们试图理解一样看似独立存在的东西,我们将会发现它和宇宙间的其他一切都有联系。”
芒格对公立学校的教育也有一些他个人的看法:他认为各个学科之间划分得太独立,仿佛井水不犯河水,而这样的教育方法是有问题的。学科之间本无界限,是人类人为地把它们划分成开来,如果仅仅掌握一个学科的理论,是远远不够的。有一句谚语是这么说的:“在手里拿着铁锤的人看来,世界就像一颗钉子。”显然,这是在讽刺那些仅仅知道一种方法的人,在他眼里,所有的问题都可以用他手上的那一把锤子来解决。而这和事实极为不符,每个问题都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复杂系统中相互作用。
3 终身学习,广泛阅读(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通过广泛的阅读把自己培养成一个终身自学者;培养好奇心,每天努力使自己聪明一点点。 ——查理·芒格
查理一直在强调终身学习的重要性,他本人和巴菲特就是典型的成功案例。他曾说过,巴菲特比他刚认识的那会进步很多,包括他自己,如果他们两个人在50岁开始就满足于当时的一切,就不可能有现在市值上千亿美元的资产。
“我醉心于智慧,我为追求准确和满足好奇心而醉心。我认为人们应该掌握其他人已经弄清楚的道理。”
“如果你把自己训练得更加客观,拥有更多学科的知识,那么你在考虑事情的时候,就能够超越那些比你聪明得多的人,我觉得这是很好玩的。再说了,那样还能赚到很多钱,我本人就是个活生生的证据。”
因为芒格一辈子酷爱读书,连他的长子曾经都形容说:“父亲是一本长了两条腿的书。”
这个时代的科技、商业、环境都在悄然变化着,尤其是商业和科技,往往是瞬息万变,而我们接受的教育又往往具有巨大的延迟性,所以,自我教育-在公立教育外的自我学习就变得非常重要。区块链技术、共享经济...很多正在发生,还没来得及形成系统教材的事物会接踵而至。如果我们手里只有一把钥匙,就很难打开未来世界的大门。唯有持续地、不断地提升自己,才能适应这个时代。
4 芒格的品格-正直、善良、勤勉、不算计他人
在书中,读到过一个案例,芒格要收购别人的一家公司,当时这家公司的所有者报价22万美元(心里还忐忑,怕报高了),结果芒格给了他30万美元,并说:“我知道你是聪明的,而我是对的。”
这类案例有很多,芒格不像一般的投资人一样,希望支付的价格越来越少,芒格的行为,在他人看来就是有点傻,因为他经常支付一些实际上根本不需要支付的费用。但是芒格从不以为然,一直坚持这样的原则。而他的这个品德,也赢得了他人真心实意的赞赏和尊敬。
芒格的爷爷曾经告诉过他两个最重要的人生道理:“专注做好手头的事”、“节约开支投资未来”。芒格,一直在践行。最典型的就是芒格还是律师的时候,有个案子需要他处理,芒格不仅熬夜做出一个方案,而且还做了一个备用方案,以防顾客不喜欢,可以替代。当时顾客说:“你再做一个方案吧,我明天早上过来取”,结果芒格站起来说:“不用等到明天,现在就给你”,说着从抽屉里拿出备用方案。客户极为震撼,从此,指定芒格做他的备用律师。
芒格的人生并非一凡风顺,经历过离婚、穷困、丧子以及病痛,但是芒格并没有消沉,反而一直在用行动去改变能改变的。我认为,在人生的一些关键转折点上,芒格的品格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如果芒格当年作律师时三心二意,没有好好做,他就不会和他的客户结下深刻的友谊,后面也不可能和客户一起做起了房地产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如果不是他的品德,后面也不会认识与巴菲特共同认识的人,从而间接结识了巴菲特。
芒格的品格我认为是所有他思想体系的地基,没有一个优秀的品德,再好的思维工具也会沦于表面。唯有与他人合作,才能逐渐干出一番事业。
最后
阅读完这本书的时候,我脑海中浮现出一个场景:一个老爷爷,在饭桌前、在办公室闲暇时、在机场等候室,戴上老花眼镜,缓缓拿起手中的商业报纸或者是名人传记、或是有趣的学科知识书籍,开始安静地、饶有趣味地阅读起来,嘴角扬起淡淡的微笑,宁静而又快乐。
他是一个值得当代人好好研究的一位智慧老人,而非外人理解的浅层身份-投资者、巴菲特的智囊。在我眼里,他像一个研究学问的科学家、哲学家。说他是现代版的富兰克林(18、19世纪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一点都不为过。他总是那么严于律己,对于那些人性中的弱点,他总是洞悉并且一生都在避免犯错,即便是花甲之年,依旧精力充沛,学习依旧。
篇幅有限,他的投资思想、他总结的25讲人类误判心理学等内容不在此多阐述,有兴趣的可以去阅读他的这本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