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的第三节课是江苏省苏州市留园区小学的吴妍彬老师讲的五年级上册的《鸟的天堂》,吴老师通过回顾旧知进行导入,作者和他朋友几次去了鸟的天堂?每次看到什么不一样的景象?在老师的引导下,解决以上的问题。当以上的问题解决后,文章的结构和脉络基本上就已经清晰了。让学生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又从“鸟的天堂”里没有鸟、“鸟的天堂”里有鸟、那“鸟的天堂”真是鸟的天堂啊!这三个句子概括了课文主要部分,引入了大榕树的学习。从课文里面找出能体现大榕树的特征的相关语句,并透过感情朗读、讲解等方式,发现和感悟大榕树的特点;另外,在“鸟的天堂”里生活的小鸟有什么特点呢?我也透过让学生自主发现,自由发表意见,自由说出理由来想象鸟儿在“鸟的天堂”里生活的快乐和自由。
在本课教学中最大的成功之处就是让学生在个性化阅读的过程中抓住重点段落,边读边想象课文描绘的画面。例如:在教学课文的第八自然段──描写树的部分的时候,吴老师是这样做的。这一段话语句非常生动: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让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说说自己的体会。让孩子带着自己的感受去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