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大讲堂国学国学与传统文化
《道德经与个人成长》:无为无执,物壮则老,自知者明

《道德经与个人成长》:无为无执,物壮则老,自知者明

作者: 小说家郭大侠 | 来源:发表于2018-02-21 17:02 被阅读6次

很多人想成长,却不知道从何做起。我的建议是读老子的《道德经》,就拿以下三句话作为例子,能顿悟个中玄机的人自然能飞速成长。

1、“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顺势而为。当我们顺应三极道(天道、地道和人道)而行,就相当于拥有了天时、地利和人和,这种情况下我们是不会失败的。

“无执”,就是佛法所说的“放下我执”。当我们不再执着于某些外在的东西,比如名和利,我们也就不会失去自我。

所以我们应该做一个“无为”和“无执”的人,顺其自然,不执着于刻意为之”。这样的话,我们才不会失去自我,过上幸福的生活。

2、“物壮则老”

“物壮则老”,是指“事物发展壮大到一定程度之后就会衰落,这个时候与其和‘物极必反’的规律相抗衡,勉强为之,不如当止则止,蓄势发展新的力量”。

“物壮则老”的典型代表人物是苻坚。他把前秦从一个弱到没朋友的小国,变成一个强大到不容忽视的大国。可惜,在国家不断壮大的同时,苻坚内心的欲望也在不断膨胀。头脑发热的他,做出了不符合当时实际形势的决策,最终他亲手建立的王朝难逃灭亡。

从苻坚的例子,我们可以得到的启发是:“要时时刻刻警惕自己,不要被一些美好的表象所迷惑,泰极否来,物壮则老。”

3、“自知者明”

很多人都对“人贵有自知之明”这句话都相当熟悉,但你有想过它真正要表达的含义是什么呢?

这句话的真实含义就是“很多人是没有自知之明的,所以才显得有自知之明的尊贵。那些没有自知之明的人,往往犯贱”。

没有自知之明的典型代表人物莫过于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

而有自知之明的典型代表人物则是韩信。刘邦曾问韩信:“像我自己,能带多少士兵?”韩信说:“陛下不过能带十万人。”刘邦说:“那你呢?”韩信答道:“我带兵的话,是越多越好。”刘邦笑道:“统帅士兵的越多越好,那你为什么被我捉住?”韩信说:“陛下不善于带兵,但善于统领将领,这就是鄙人被陛下捉住的原因。陛下的能力是天生的,不是一般人努力就能达到的。”

韩信正是因为有自知之明,所以能成为一代的军事家。

以上三点是《道德经》中“道经”部分非常经典的内容。当我们能真正明白“无为无执、物壮则老和自知者明”的道理,并将其运用到生活和工作中去,何愁不能成长?

相关文章

  • 《道德经与个人成长》:无为无执,物壮则老,自知者明

    很多人想成长,却不知道从何做起。我的建议是读老子的《道德经》,就拿以下三句话作为例子,能顿悟个中玄机的人自然能飞速...

  • 2022-02-05

    2022.2.5吴广明 一、今日成长 1、物壮则老:老子《道德经》第31章,告诫我们事物发展到高峰的时候就会衰...

  • 百字瞻瞻53: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道德经与孩童生长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道德经 . 第二十九章》 事物壮大了,就会趋于衰...

  • 《道德经》物壮则老

    物壮则老 “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善于用兵的军事家,都心怀仁慈,希望国家止于至善。达到了想要的目的就立刻停止,...

  • 《道德经》第五十五章2

    第55章 物壮则老 第二节 【原文】 知和①曰常②,知常曰明,益生③曰祥⑤,心使气曰强⑤。物壮⑥则老,谓之不道,不...

  • 物壮则老

    ——《道德经》学习笔记 第三十章原文: “以道佐人主,不以兵强于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之。善者果而已矣,...

  • 物壮则老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 其事好远。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 果而...

  • 道德经55物壮则老

    《道德经》第五十五章 物壮则老 道德经学用 【原文】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shì),猛兽不据,攫(jué...

  • 道德经·第33/81章 - 自知者明

    道德经·第33/81章 - 自知者明 春秋时期 · 老子 【原文】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

  • 物壮则老,适可而止

    老子说:“物壮则老。”(《老子·第三十章》)做得太过了,得的太多了,很快就走下坡路了。就像坐过山车一样,一下子冲到...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德经与个人成长》:无为无执,物壮则老,自知者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lxvt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