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三月中旬的,随着天气日渐回暖,我们更加适应了新年后的紧张工作氛围。我的BOSS告诉我说,你的徒弟那个小陈,他怎么样?工作能力行不行?能否独立带项目?这个人好像不怎么爱说话!我给他发的微信,邮件他几乎都没有回,沟通能力欠缺啊!要是不行的话我就辞退了,重新招一个!
小陈,毕业后在一家汽车主机厂做车间白车身的质检。做了一年多,转行来我们行业。出来时,对于新的行业很陌生,产品不熟悉,流程不熟悉,环境不熟悉。性格内向,不善于沟通。做为他师傅,我还是真心想他能做下来的,因为这样我就可以将手上的项目托给他,也让他有立足的基础。作为产品工程师,必须要有项目在手上,才能证明你的价值。虽说我年龄不是很大,但我也算阅人无数。对于他这样的新人,我必须采取非常手段,加以培养。
我的领导问我,C同事能否转正,对他印象不好。既然是我带的人,作为他师傅,我还是需要对他负责的,除非他真的无药可救。我跟领导说了,这孩子还可以,就是沟通能力欠缺点,做事还是可以的,稳重,不骄不躁,我可以在培养一段时间,放心。
C来公司三个月了,我一直在观察他。第一天,我简单帮他办理完入职流程后,给他发了一些公司的介绍,产品的介绍,以及工作流程,让他自己先熟悉,有个概念。后面安排两个星期,让他去车间自由实习,除了安全法规方面我没有太多指导他,主要靠他自己理解吸收的资料。任务两个星期后,我找他聊了聊。我问他,感觉怎么样,报告实习报告写了吗,给我一下。他提交了实习报告,看着我。太老实,不会主动说话,一本正经的。我想了一下,有的挤牙膏了。我说,你没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为啥别人师傅都带他们徒弟下车间实习,我却不管你们,任由你们自由发挥,是不是觉得我有点不负责任啊?他笑了一下,没说话。有点意思,我告诉他,你这么想就对了。我问你,你两个星期在车间自由实习,认识几个人,安排的每条流水线的大班长,关键岗位人员,普通作业人员,你认识几个了?他看着我,很是不解。我告诉他,公司对你的定位是产品工程师,产品工程师重要的一项能力是沟通,要解决问题就离不开沟通。所有的问题都是需要通过沟通来解决的。沟通的前提是对事对人对号入座,你得先把人给我搞定了,这个你得学会先沟通。在公司上班,你的核心两个:技术和人际。后面你慢慢体会。接下来,我们聊聊项目的事,你实习的内容我会在后面在帮你补充。我们手上这个项目目前还有两个月批量,产品技术状态,我这边都锁定了。接下来我会给你指派项目上的事,给你练练手,你尽管发挥,现阶段考核都是我的,犯错没关系,重要的是你得自己学会反思,这个后面我会再跟你详细说,今天就到这,你下班去吃点饭吧。
事实上,这个项目在我手上基本上属于收尾了,所有的技术状态都锁定,图纸也完成冻结。我掌控这项目的风险,业务的处理办法和流程我先交给他,然后让他去找其他部门沟通处理,目的是让他熟悉相关人员和业务流程,当然我最关心的是我在等待他犯错,因为犯错是使人成长最快的途径,当然我要做的是纠正他的问题并出面摆平他犯的错,大前提是不会对客户的产品产生影响,此类业务我会一旁让他发挥的,并做一些补充。
我们在这个世上行走着,就是要行未行之事,行未完之事。
前面我谈及,我那徒弟之事。说实话,在我看来,他并非不善交际不善表达的人。我这个人比较喜欢观察身边的人和事。C同事,在和我的另一个徒弟D友情交好。要说这人不善交际,他细分下来也可以画个一二三四数种分类,有些人和陌生人话少,有些人和交好的人却喋喋不休,有些人只是对自己感兴趣的侃侃而谈,确实也有这么类人不喜欢和别人说话。所以对于C给我第一印象的时候,我也说过不善交际,但我却有怀疑过,因为我自己有时候也不愿意说话。所以后来我就想观察一下,看看C是否真的不适合这份工作,我坚信任何时候当你有权利决定一个人的去留时,请你三思。
我给C安排一次技术变更会议,一次现场问题评审,一次和E同事去扛纯净水(我们办公室是分小组打扫卫生和饮用水供应的,我也抗水的哈哈)。第一件事,技术变更会议,在我的指导一下,我先教会他如何制作技术更改的材料,以及更改的流程和注意事项。那是他第一次加班,下午我在教他,他认真做了笔记,下班后我告诉他明天做好就可以了。他说没事,我回去也是没啥事,我做一会。我对加班这种事不喜欢也不抵触,我认为如果你花费的事情值得去做,对你个人有价值,就值得去做,因为我们这么年轻不是嘛。C是一位,做事认真,不急不慢,很稳重的不急躁的人。像这样一位没有太多兴趣爱好,有点安静的人,他们在做一件事,如果不断重复做,思路理顺的情况下,你会发现他们的效率会越来越高,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很容易做到专注。所以我一直很喜欢C这点,这是他的优点,优点知道吗!我经常当着C的面跟E说,你知道吗,C做事很稳重,效率慢慢可以提升起来,你要学习学习。当然我是故意的,我这是变着法子让C知道我在夸奖他,给他自信。第二件事,现场问题评审,我让他准备一份会议纪要,让他写好会议主题,告诉他需要参加的人,和开会的时间地点。那么问题来了,我们知道要干什么(what)了,知道了和谁(who),在哪儿(where),什么时候(when),那么怎么做呢(how)?How,我问他,他看着我,我说两个字:沟通。去吧,开会的时候告诉我一声,我也一起。就这样,我将他推到一线,去了现场后我就找借口离开了,临走我告诉他一句话,今儿你跟他们沟通,能说服他们就是他们听你的干活,说服不了你就听他们的干活,我不会救你的。你们不用手下留情,尽情蹂躏。第三件事儿,扛水,我们三和其他人一起去扛水,他和E一起,他轻松扛一桶没事人一样,E憋的脸红,一边跟他开玩笑,还帮他开门禁。所以这个孩子吧,他不说话是因为他习惯和熟人开口,和不熟悉的人他就是不知道如何开口这么回事。想想我们那会儿刚出社会,不知所畏。在办公室比谁干活效率高,出门见人说人话,见鬼就学鬼叫。有啥事,只能自己冲上去,硬着头皮去想办法解决,勇气可嘉啊。我一直对自己的理念就是对一个选择就多一条退路,少一个选择你就离目标更近一步。所以我对他培养的思路就是不给他选择的余地,让他去面对现实,给他一份属于他肩负的成就。告诉你们一件事,他现在已经是我们部门技术变更组织会议最高效的人了,四个月的努力,还是很优秀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