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雾欣雨鲜 图片:网络
你生活中最美好的时刻,是什么时候?对我而言,是吃东西的时候,至少是等待吃东西的每一个时刻。
吃东西,让我获得快感,让我不断分泌多巴胺、内啡肽等触及神经的物质,不断带来那美妙的快感。吃东西是快乐的源泉,谁让我停止吃东西,我便与谁割席断交,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因为那阻断了这份快乐,带来的自然是痛苦。等待吃东西的时刻,让我充满期待,此时那一份快乐触手可及,跳一跳便够得着,延迟快感甚至可以让我的快乐倍增。
一天早餐喝粥,临近中午,早餐与午饭之间仿佛间隔500年,肚子早已报警,前胸与后背之间已没有什么缝隙,此时当一份食物,摆在你面前,你能视而不见,能抵挡得住吗?我是不可能忍住的,那一刻定会响应国家的召唤“撸起袖子加油干”。即使在饱腹的情况下,面对事物,哪怕品尝或试吃都可以,我也不可能抵挡住美食的诱惑,此刻理性已在九霄云外,什么不健康、肥胖与我有什么关系,只是有所克制,兽性不会那么强烈。
你会问“贪吃是什么”?你会想到什么?为什么面对食物,理智永远逊色于情感,动物本性无处藏匿。贪吃就是猪吗?以前人们一贯这样认为,或许你此刻心中仍有这般想法,但在人类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食物资源极度匮乏,人类长时间处于饥饿平衡线之下,食不饱腹是常态。
想像一下,一个妇人在原始森林的某一角落,好不容易发现了一颗果树,上面结满了果实,果实还有点青涩,还没有完全成熟,此情此景,这位妇女的最优策略是什么?如果你觉得她会继续寻找别的食物,等果实成熟了,过几天再来也不迟,那你极有可能错了。求存的本能会告诉他,此时不享用便没机会享用了。她直接食用果实,尽管味道不是那么美妙,直到吃完树上的最后一个果子,她才会满足的离开,她也有可能带上几个给同伴吃。
为什么她要这样做呢?进化心理学有一种解释,由于食物极度匮乏,获取食物非常不容易,那是“错过了设个村,就没有这个店”的现实,她过几天再来,很大的可能性果实已经没了,自己反而得继续挨饿,接下来没找到食物,甚至危及生命。人类进化的第一目标是求存,生存是人类的第一需求,也就是今天创业者所说的“刚需”,而且是绝对的刚需。
人类进化上百万年,而食物不再匮乏是近几十年的事情,人类为了求存尽可能多吃食物,一部分维持当下人体的基本生理需求,一部分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防患于未然。工业革命以来,食物慢慢变得极大丰富,理智战胜不了进化机制的预设,面对食物便欲罢不能,贪吃不过是人性使然。
现在我们常说的自律,健康饮食少吃多餐,吃个七八分饱,大多数人根本做不到,由此带来的焦虑进一步引发暴食暴饮。看到好吃的东西,忍不住想吃,是人的本能反应,是进化机制为了保护人类而预设的缓存机制。
传说18世纪法国“断头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有句名言,她说那些穷人吃不起面包可以去吃蛋糕嘛,就像中国晋惠帝说的“何不食肉糜”——现在的穷人听从了这些建议,开始吃蛋糕和肉糜了。食物丰富带来比饥饿更严重的问题,那就是肥胖、三高、糖尿病等等,如何在贪吃的同时,还能保持优美的身材,控制自己的体重?
下一篇文章,我们将谈谈如何从“贪吃”进化为一名优雅的“吃货”,你不仅要吃,还要会吃,更要会做,最好能了解食物的文化,以及食材怎么变成美味可口的食物过程,也就是对于吃来说,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扫码关注:更多知识与生活技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