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养儿子富养女儿是人们津津乐道都话题,但是随着经济收入的提升,消费升级,独生子女的八零后九零后也开启了下一辈独生子女的时代,一个孩子六个大人疼爱,就再也不是穷养儿子富养女儿的概念了。
小孩子的衣食住行得到了显著的提升,较之他们的父母。当然这一代的老人们的老年观和消费观也有所改变。给子女带孩子并非成了老年人的必须选项。经济能力尚好的家庭也会选择请保姆带孩子,让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情,一来可以得到更好的照顾,二来避免老人因为带孩子而引起的其他身体劳累或者分歧和冲突。
凡事各有利弊,保姆带孩子,解放了老人的同时老人也失去了爷孙之间的天伦之乐。孩子不是一下子长大的,孩子是在一蔬一饭一分一秒中慢慢长大的。孩子长大的过程就是远离家庭远离家人的过程,初中开始寄宿住校的学生也是比比皆是,所以父母孩子的有效陪伴也是区区十几年,何况老人和孙辈的相处。
带小孩子固然是累的,但是辛苦的同时,陪伴小孩子成长的过程也是我们回顾人性建立的过程。小孩子,天真烂漫,代表了一切纯洁无暇。
我的侄子java今年三岁了,身高一米出头,嘴巴上分不清s的发音,但是生活上心理却门清,有着同龄人一样的聪明的小脑袋瓜。
自打java出生,就是我的父母一起带着他,如今三岁了,不但爱活动,反应能力也是特别的快,分享几个日常。
01
java想要一个玩具,爷爷承诺了回老家的时候给java买,等到到了老家,java还惦记着这个玩具,爷爷又回复说等咱们离开了老家爷爷给你买。
java不乐意了,他说爷爷你骗人,在xa的时候你说回xb给我买,到了xb的时候你又说回xa给我买,爷爷你在骗我。
小孩子年纪虽小也可以明辨浅显的是非,小孩子会认为不撒谎不骗人就是最基本的原则。与此同时,承诺就要兑现,做不到的事情不去承诺就不会惹起非议。
02
问java最爱谁,java说:我最爱爷爷和我
然后一旁的奶奶说:java奶奶爱你怎么办
java说:那你就爱我呗
在家里,全家都爱java,但是爷爷更有耐心,能教育和陪伴他,无论他情绪高涨还是哭打喊闹的时候,爷爷都耐心的在他旁边,所以在他的意识里,爷爷就是最爱的人,因为爷爷对他最好,其他人也好,但是如果一定要有比较,还是最爱对自己最好的那个人。
小孩子都知道,首先爱自己,其次爱对自己最好的那个人。自爱是本能,爱人是报答你对我好。
03
java和爷爷说话,爷爷有时候走神儿了没回他,java说爷爷你怎么不说话啊,你怎么生气了吗爷爷,你不要生气呀爷爷。
有时候java也会说:奶奶你为什么生气啊,奶奶回答:你不好好吃饭,java:那我好好吃饭吧你不要生气了奶奶。
小孩子都知道在意别人的情绪,知道退让,他关心身边的人的情绪,如果他做什么可以让对方改变不好的情绪,他也愿意去改变自己,对于自己在意的人,退让是本能和最好的选择,因为亲人和爱人没有什么输赢。
04
java想看电视了,然后对爷爷说,爷爷电视里面是谁呀,爷爷说哪有人,java说有啊,你打开电视看看。
永远不要低估一个三岁小孩子的智商,为了达到他的目的,他也会去欺骗,人们欺骗的本质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前提是知道如果不欺骗需求达不到满足的情况下。
05
一起出门,爷爷穿着拖鞋,java说,爷爷你怎么穿拖鞋,等我长太了我给你买双凉鞋,爷爷问你去哪买,他说我去孩子王给你买,买双红色的,你喜欢吗?
因为从小他的衣服和玩具都是在孩子王,所以惯性思维认为孩子王有一切衣服和玩具,所以长大了也要去孩子王给爷爷买拖鞋。眼见不为实,但是人们的认知都源于被告知,没有知识增量就容易思想狭隘。但是这个故事依然是有爱的。
06
爷爷奶奶带着java出门,后来奶奶逛街去了,爷爷带着java回家,到楼下才发现没有钥匙,然后就带着java在外面玩等着奶奶回家,java玩累了,对爷爷说:爷爷以后咱们三个钥匙,你一个奶奶一个我一个。
小孩子也是有思维的,知道发生了什么问题,知道下次怎么解决问题,虽然浅显,但是动脑了。有些成年人面对问题依然是被动接受和无所作为,甚至都不会思考下次如何避免。
07
奶奶煮了一根玉米,java吃完感觉很好还想要,他问奶奶还有吗?奶奶说有,实际上只煮了一根,然后java看明白后说,奶奶你为什么要骗人呀!没煮哪有玉米呀
小孩子也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他们对待事物第一个想法是真假,而非好坏,他们会去和事实做比较,他们相信自己看到的,并也敢于提问和揭露问题。
没有一个小孩子是主动选择来到这个世界上,越是接触童心的善良和美好,越是感觉作为家长的责任重大,生孩子不是终点,养育孩子才是重任,每一个家长身体力行的教育好孩子,每一个家庭都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思维意识,小家好了,国家这个大家庭才会更好。每一个人对于建立更好的社会和国家都身兼重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