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加工心理学能够在行为主义统治的美国心理学世界里异军突起,这与它在方法上的突破密切相关。具体地说,信息加工心理学最具代表性的方法包括:因素型实验方法、眼动研究方法、口语报告分析法和计算机模拟法。
因素型实验方法
信息加工心理学的实验法,尤以反应时和作业成绩为指标的实验受到重视。与其它心理学分支相比,反应时法是其最有效的和最典型的实验方法,主要包括减法反应时法和加因素法。
减法反应时法是指当两个信息加工系列具有包含和被包含关系时,即其中一个信息加工系列除含有另一个信息加工系列的所有过程以外,还存在一个独特的信息加工阶段或过程,这两个加工系列需要的时间差就是这个独特的信息加工阶段或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就如辨别反应包含简单反应的全部加工阶段,同时它还有一个信号分辨的心理加工阶段是简单反应所没有的,那么通过反应时间的相减就可以得到辨别的心理加工所需要的时间。很明显,心理加工越复杂,需要的加工时间就越长。
但是这种方法也有弱点,使用这种实验要求实验者对实验任务引起的刺激与反应之间的一系列心理过程有精确的认识,并且要求两个相减的任务中共有的心理过程要严格匹配,这一般是很难的。这些弱点大大限制了减法反应时法的广泛使用。
20世纪中期,斯腾伯格提出了加法法则,称之为加因素法。这种方法是减法反应时法的发展和延伸。加因素法反应时间实验的逻辑是:如果两个因素的作用是相互制约的,即一个因素的效应可以改变另一个因素的效应,那么这两个因素只作用于同一个信息加工阶段;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分别独立的,即可以相加,那么这两个因素各自作用于不同的信息加工阶段。这样,通过单变量和多变量的实验,从完成作业的时间变化来确定这一信息加工过程的各个阶段。因此,重要的不是区分出每个阶段的加工时间,而是辨别每个加工的阶段和加工的顺序,并证实不同加工阶段的存在。加因素法假设,当两个因素影响两个不同的加工阶段时,它们将对总反应时产生独立的效应,即不管一个因素的水平变化如何,另一个因素对反应时间的影响是恒定的,这就是所谓的两个因素的影响效应有相加性。加因素法的基本手段是探索有相加效应的因素,以区分不同的加工阶段。
眼动研究方法
眼动(eye-movement)即眼球运动,它有三种基本方式:注视(fixation)、眼跳(saccades)和追随运动(pursuit movement)(阎国利,2004,pp.5-13),这三种眼动方式经常交错在一起,目的均在于选择信息、将要注意的刺激物成像于中央窝区域,以形成清晰的像。眼动可以反映视觉信息的选择模式,对于揭示信息加工的内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眼动实验依赖于眼动仪,眼动仪就是记录眼球运动信息的仪器。
从近年来发表的研究报告看,利用眼动仪进行心理学研究常用的资料或参数主要包括:
(1)眼动轨迹图;
(2)眼动时间;
(3)眼动的方向和距离;
(4)瞳孔大小与眨眼。
眼动心理学的研究是一个方兴未艾的领域,其技术手段、研究思想和涉及的课题领域都还处在迅速的发展过程中。
口语报告分析法
口语报告分析法,也称为出声思考法,是一种由被试大声地报告自己在进行某项操作时的想法来探讨内部认知过程的方法。口语报告多半在操作时进行,也可以在操作后通过回忆来叙述。在口语报告实验时,要求被试大声如实地报告操作时自己思考的详细内容,使内部的思维过程外部言语化,但不要他们解释情境或思维过程。被试所报告的应主要是短时记忆中保留的很快就会消失的信息。内克森和西蒙等人采用这种方法,在认知研究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口语报告分析法已经被许多信息加工心理学家所接受和采用。
计算机模拟法
计算机模拟是信息加工心理学最有代表性的一种研究方法,它是通过对心理过程的计算机模拟来认识人的心理活动过程的本身,即对人的内部信息加工过程进行逻辑分析。计算机模拟通常和理论分析结合在一起,多从程序缩减、流程分析、程序模拟三个方面入手。
PS:引用内容,读书笔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