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某,大四,毕业于浙江大学传媒学院,在职来职往现场寻找一份媒体播音主持人的实习工作,个人特别要求:收入稳定。
专业技能初步印象:
现场的频道音流畅,音色美,个人形象长得像高挑,帅气,阳光,亲和力强。
家庭背景:
出生在一个曲艺世家,爷爷是收音机里的相声演员,爸爸是舞台上的评剧演员,听从内心的感召,从小就有在荧屏工作的理想。
家庭经济不好,父母年初离异,跟随打临工的母亲,想找一份稳定的职业,成为家里稳定的经济支柱。
职业测试题:
iPhone已经上市,请描述你所看到的图片,做一个网络民生节目的主持片段。
高某答题讲稿:
不说不知道,真相闹太套,请听我《图说八道》,先来看图,近日国内某著名风景区,某苹果专卖店,是在非节假日迎来了客流高峰,那场面是人山人海,左一层右一层,原因呢,是iPhone7手机上市了,这段时间我这个朋友圈都已经刷爆了,有哭穷卖肾的,有借的这个iPhone手机防水这一点说要把iPhone7放进洗衣机的,有谣言要在你微信活动方面的,五花八门,说什么都有,不过那吐槽最多的,还是对蓝牙无线耳机说线都没有,我手机被偷了,我还在那儿听歌呢,no此言差矣,无线耳机简直就是运动神器啊,为什么这么讲呢?他开启了一项全新的有氧运动,捡捡捡,为什么这么说啊?从这对耳机的获取途径当中,我们不难发现,你可以在马路上捡,可以在公交车上捡,在厕所,在公司,在公园捡。捡总是开心的事,如果您是终极果粉的话,以下内容可能会造成您的心理不适,因为什么呢?跟一个从来没有买过苹果手机的人相对比,当你买了iphone4的时候,人家买了一个洗衣机,当你买了iPhone4s的时候,人家买了个空调,还有一些小型家电帮你买了,当你买iPhone5的时候呢,人家买了一个对开门冰箱,以此类推,当你准备入手,或者说给自己的老婆大人入手一部iphone7的时候,人家已经差不多把家具置办全了,细思极恐啊,不过买什么样的手机是自己的选择,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经济实力。
达人问题一:主持人的工作可能稳定吗?
新媒体的活动主持很少有发工资,按活动计件,而电视台这类收入还是比较稳定的。
达人问题二:稳定重要还是职业发展重要?
应聘者回答,还是稳定重要,因为家庭目前没啥经济来源。
达人三(香港卫视文艺台):职业测评的表现点评:
职业综合素质好,形象符合香港卫视的风格,而且思维逻辑、现场的应对能力、跟观众的互动交流都很好,很有培养潜质,很讨人喜欢。
提供的工作机会是可以在深圳,北京和香港选择,实习工资3000元,转正后根据能力是6000到8000元。
达人问题四(中华英才网):职业测评的表现点评:一开始就应该跟观众交流,比如问一下观众,对于iphone7的哪些功能比较感兴趣?嗯,接下来有针对性的进行,引导观众去解读iphone7,这样应该比较好,所以觉得网络节目可能不适合这个应聘者,如果做一个线下活动,或者电视的主播,相信能做得很好。
达人问题五:职业测评表现的点评:一出场起评分非常高,这里提一点建议:段子太满了,在信息量方面我听完不知道这场发布会需要知道的关键的信息点在哪里?
达人六:网络节目其实有太多的形式,刚才题目基本上是一个播报类的,所谓播报类的就是主持面对的摄影机在做节目表达的一个类型,我们也没要求人家不一定要求现场有互动,我们看那些互联网上很多播报类的节目,他们也没互动,对不对?
刚才说的主持人在播报里缺少太多iPhone7的实用的关键信息,但是你别忘了,刚才那个问题,他不知道iPhone7有什么实用信息,我们都不知道你别说他了,考主持人,又不是考对于科技数码的一个理解,但我觉得,第一语言表达流畅,第二语言节奏不错,第三还蛮亲切的,所以基于这几点,一个新人还没毕业的孩子而言,起点分已经挺高的啦。
达人七:我认为看这个题目,第一个看图片,第二个谈民生,第三个要适合网络,这三点他都没做好。看图片,他说人山人海,图片里那空着呢,那排的一个一个的护栏全是空的,没有那么多人哪,第二个民生,最重要的是人民生活,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为什么买苹果现场不像原来那么火热,因为我们现在的生活讲究的是更直接更节俭,所以我们用的都是华为,根本没有人再去买苹果。第三个就是网络,网络就是需要短,你看刚才应聘者的讲稿里,背景、冲突、问题,再找一个智慧的解答就可以了,刚才那个应聘者说的太长了,我都听不下去了。
雷明:应聘者其实谈到了民生,谈到的这个苹果七的价格比较昂贵这个问题。他刚才的表现还是不错的,毕竟只有15秒的准备时间,伯乐识英才,刚才周波老师对他的评价,原话是这么说的,抛弃他的外形,他的基本素质还是不错的,这个很中肯,你们不觉得吗?
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1-这一类节目看多会发现,达人们不知不觉的对应聘者的要求高了,把自己职业生涯的一些经验之谈,或拿自己作为标准来要求对方。但我们可以借由他们的眼光,了解一下他们岗位的中高素质水平达到什么样程度。对于应聘者的而言,不要轻易气馁,因为这种情况太常见了,哪怕你获准应聘入职,身边的同事时不时都忘记了你刚入职的身份,会拿同等岗位的平均水平去要求你。甚至于对一个企业而言,他给了你一份工资,他就有理由让你发挥一份价值,企业规划当中没有特意留出一个岗位,比如说专业指导老师,更没有在旁边同事的时间里,刻意留出一些时间来指导你,所以一个新人,刚入职的时候是要经历各种身心的严厉考验,出路只有几个,一你要心理素质过硬,二你要悟性高,三你要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来学习可能都还不够。
2-几乎所有的应聘者的缺陷,都在于谈吐没有特别的针对性。像本期的应聘者,一长串的播报,很通俗,但听者云里雾里的没听懂,不知道他要表达的重点所在,论点并不清晰。15秒的准备时间确实太短,不能过高的要求应聘者,但同时能很好地为应聘者提供了一个未来职场素养提高的方向,就是思辨能力的不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