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一个很容易发现但却被绝大多数人都忽视了的大问题,那就是我们凡夫只能感知到当下的主观感知觉境界:对过往的回忆也只是当下的主观感知觉境界;对未来的设想也只是当下的主观感知觉境界;认为的外境也只是当下的主观感知觉境界;认为的他人也只是当下的主观感知觉境界……
总之,我们感知到的的一切人事物境,全都只是当下的主观感知觉境界。能感知觉的心,就像一面只能呈现当下影像的镜子一样只能感知觉到当下的主观感知觉影像境界,这境界与梦境是平等的——都是自心所现的影像。
但是,未熏习到佛陀正法者,除了少数思想家、科学家,绝大多数人对自心只是感知到感知觉境界的这种实际情况都不知不觉,且认知上恰恰时时处处都与这实际情况相背,总以为感知到了心外客观存在的种种时空境界。这就是种浅层次的无明颠倒梦想、错觉。这种无明错觉不破,必然被感知到的境界所困,或说被自心所愚弄,哪怕定力再高深,也无法从根源上解决这迷困之局。
所以大乘正法的修行,首先要正闻熏习佛陀教导的知见来得闻所成慧,而不是从修定下手凭自己的定力来开智慧。那样如果可行,世间成就四禅八定者全都可以开发真实智慧觉悟实相了,那佛菩萨就都可以歇息了,实际上不是这么回事。
大乘佛法正确的修行理路,一定是先要依听闻正法来发现凡夫的无明颠倒,和了解觉醒的理论方法标准,以得闻所成慧;次以此闻慧如理作意融会贯通根本法义,得思所成慧;再以此思慧指导修止观才得修所成慧,即开发出真正的智慧,也就是觉悟实相见道。这是修学大乘菩提道的客观规律。
故闻思修的次第不能颠倒,也无法颠倒。
大乘根本法门:六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