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绘历史
乘着周末,来到浙江赛丽美术馆参观了"浮生绘世"浮世绘原作展。
那究竟浮世绘是什么呢?
浮世绘是日本江户时代流行的风俗画,它分为手绘和木刻两种版本,画作的题材以江户市井生活和风景为主,它的诞生、发展和代表作标志了17至19世纪整个日本的艺术史。
日语中的【浮世】一词在古代原为【忧世】的意思,因为自中世界产生的厌世的人生观是建立在对净土向往的来世期待上的,随着佛教理念的世俗化,此岸现实取代了彼岸理想,较之过去或者未来,此时此刻【现世】的享受成为人们追逐目标,【忧世】也由此被更为轻松的明快的【浮世】所取代。
日本浮世绘技术来源于中国的雕版印刷术。木板印刷术发达的宋代对当时的日本木刻版画兴起起到了推动作用,浮世绘在其绘画风格与制作品质上也力荐中国的木板画的模式,从而逐步形成了浮世绘。可以说浮世绘这个跨越3个世纪的东洋艺术明珠,在世界艺术史上还是占有它光辉的一页。
同时日本浮世绘对当时西方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绘画背离西方学院派传统也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像绘画大师马奈、莫奈、德加、毕沙罗、惠斯勒等都热心收藏或借鉴日本版画,凡高也深受日本浮世绘的影响,曾以油画临摹过《花魁》、《雨中大桥》和《开花的梅树》等日本版画。

浮世绘的绘画题材较为广泛主要包括:
题材 | 介绍 | |
美人绘 | 以年轻美丽女子为题材,描绘游女和茶室人气看板娘,后来也添加了街头美女题材 | |
役者绘 | 以著名的歌舞伎演员为主题 | |
武者绘 | 以传说、传奇、历史小说中的武士为题材。但幕府规定不得绘制织田信长、丰臣秀吉时代以后的武士 | |
戏 画 | 以滑稽有趣的事务为题材,常用拟人化的手法 | |
鸟羽绘 | 得名自鸟羽僧正,常常将人物的手足画得很长很滑,属戏画的一种类似现代的漫画 | |
漫 画 | 既绘画教学手册,有各式各样的题材和现代漫画定义不同 | |
名所绘 | 满足当时的无迁徙和旅行自由的民众对名山秀水的憧憬,也有作旅行手册的用途 | |
历史画 | 以历史上著名的事件作为题材,明治维新后为巩固天皇在日本的统治地位也有以历代天皇为题材的创作 | |
见立绘 | 取材自既有的历史故事,但以当时的人时地物为仿套 | |
相扑绘 | 以相扑为题材,也有相扑力士的肖像画 | |
张交绘 | 一张纸上区分成数个大小不一的区块,各区块中各有独立的主题,常常是多位画师共同完成,一张画显各种画风 | |
死 绘 | 名人去世时的追悼肖像画 | |
子供绘 | 以小孩子游玩时的情景为题材 | |
讽刺绘 | 以实事为题材,例如安政大地震(1855年)后出现的鲶绘,因为当时的人相信地震是由鲶鱼引发的 | |
玩具绘 | 应用在玩具制作上种类很多,如人气浮世绘小型版、变装游戏纸娃娃等 |
原作展览
本次原作展展出了:喜多川歌麿、鸟文斋荣之、葛饰北斋、歌川丰国、歌川国贞、歌川广重、歌川国芳、歌川广景、菊川英山、月岗芳年共10位浮世绘师的300多幅原作。最为难得是有:歌川广重《五十三次名所图会》、《东海道五十三次》;歌川果贞《役者见立东海道五十三次》;月冈芳年《风俗三十二相》;歌川国芳《木曾街道六十九次》 五大系列原著成套展出。绘画题材涉及美人绘、舞者绘、名所绘等,通过这次展览可以说是让我系统性的了解了浮世绘的发展史,看到了浮世绘不同时期的风格样式,以及感受到了不同画师的浮世精神。
"青楼画家"-喜多川歌麿(1753年-1806年)
是于鸟居青长同时代的画师,堪称大器晚成且后来居上将美人画推向空前绝后的顶峰,是浮世绘美人画成就最高的大师。他笔下的美女,不仅是一道社会风景,他更善于将视线投向女性的心里深处,通过有意夸大美女的面部表情和动态,突出微妙的心里与感情差异作为表现主题,进一步追求人性真实和内在的心里,这些看似千人一面的美人画,实则在遵循日本传统的同时注入了爽快利落的优雅,使美人拥有不同的个性,令人感到这正是歌麿要塑造的形象结晶。作品:《青楼十二时》



"古趣盎然"-鸟文斋荣之(1756-1829年)
是与喜多川歌麿同时代的人气画师,二人亦是竞争对手,较之喜多川歌麿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大手绘,鸟文斋荣之则以站立的全身像取胜,以理想化的样式与喜多川歌麿抗衡,《青楼美人六花仙》系列表现出 宽政中期之后的新风格,人物动态出现了新的变化,优雅的坐姿不同于以往亭亭玉立的美人像,较之喜多川歌麿常于表现女性的肉体美与性格差异, 他笔下的人物更加趋典雅倾城更趋理想化,在日语中花仙与歌仙同音,他借此比喻吉原六位有真实姓名的花魁静谧中洋溢着温馨的书卷气息,矜持超然的动态,涵儿不露的表情,显然有别于世俗的亲魅,这也是鸟文斋荣之个人品格的写照,他将自己的精神进阶寄托于对古典趣味的营造之中。


"画狂人"-葛饰北斋(1760年-1849)
日本化政文化的代表人物,14岁开始学习雕版印刷,18岁向胜川春章学习,开始了他自己的绘画生涯。1826年北斋以不同角度的富士山为题材,创作了系列风景画《富裕三十六景》其中以《神奈川冲凉裹》最为有名。葛饰北斋一生用笔墨追求完美、真理、生命的意义。他60多年的艺术创作生涯期间改号频繁多达30回,好像在强调其作品和思想风格最重要的转折点,这种做法一方面对画作的归属问题造成了不少麻烦,另一方面它又是史学者们最普遍使用的一种方法,以识别出其历史创作有别于其他艺术家。葛饰北斋的作品可谓多种更多样,水墨画、版画、染画和图书插画数不胜数,一种如饥似渴的狂热迫使他从孩提时代就不在放下画笔和色彩。












"万众明星"-歌川丰国(1769年-1825年)
歌川丰国善于以写实手法表现演员的肖像、动作于表情,尤其是那些精彩的亮相瞬间,在他笔下显得异常生动并富有个性。逐渐形成了丰国样式,他由此赢得役者绘界的稳固地位,大手绘成为役者绘的主流 ,丰国因此成为幕末役者绘的主要画师。他陵墓的碑文上这样写道:"常年来为排忧造像妙笔生花,生气活动宛若神在,又彩笔美人之实时娇态,流行诸国, 华人翻刻亦相求,恰益阳斋之好,如日升腾,丰国之名独领风骚,画风自成一家,实乃近浮世绘师之冠,后有众弟子86人联署俨然是确立歌川王国的宣言。"



歌川国贞(1786年-1865年)
日本江户时期浮世绘画家,又称三代歌川丰国。出身名门,以美人画、尤以女性头部绘画著称。后继承师父名号,成为三代歌川丰国。画号“五渡亭”、“一阳斋”、“香蝶楼”。他创作期长,画作多,传世作品数量庞大,是目前浮世绘画家中传世作品最多的一位。
作品:豊国揮毫奇術競








"乡愁广重"-歌川广重(1820年—1825年)
"我将画笔留在身后,留在江户,我将开启新的旅程,去欣赏西方极乐世界的著名景色"歌川广重将其一生事业都奉献给了风景画的创作之中,发表了无数成功之作,1833-1834年间创作的锦绘《东海道53次》确立了他作为最受欢迎的浮世绘画家之一的地位,在该系列绘画中,他善用写生笔法,加入寓人手法,把各种从事活动的小人物都融入他的画中。他的绘画风格较为亲民、清丽在日本和欧洲都获得了很高的声望。在欧洲他粗犷的 创作风格唤起了先锋艺术主角们的关注和 热情, 梵高的浮世绘版画收藏品中有其众多风景画藏品。事实上歌川广重非常善于这类风景画,有别于其他浮世绘画师,他将气候特征弥漫在整幅画中,凸显出大自然四季的变换,强烈的诗意感是其整个创作中最显著的特征,在描绘某个地方的气候方面,他有与众不同的能力,能将时间定格在某个无法复制的时刻,尽显出大自然的精髓。




"武者国芳"-歌川国芳(1798年-1861年)
歌川国芳可谓歌川派的另类,他的制作不仅涉及浮世绘的所有题材,而且在浮世绘最主要的题材美人画和役者绘之外的武者绘领域大展身手佳作颇丰,被誉为"武者国芳",1828年发表的锦绘系列《通俗水浒传豪杰百八人之一》是其成名作,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 城中轶事肖像系列中的写实手法采用了明暗造型,使物像具有立体感。这是当时进入日本的西方绘画对浮世绘产生影响的直接反应。《木曾街道六十九次》绘制的是中山道的69个旅馆,起于日本桥终于京都, 每个旅馆都作为 71张绘画的其中之一而出现 ,这71个旅馆都有其名字和街道的名称,并写有谐音让人产生无限联想,画面设计了很多故事和人物, 由此我们可以说鉴赏该系列最核心的有两点:一是画面上绘制的人物以及人物在画面中所构置的故事内容,二是旅馆名称谐音所产生的无限联想。除了除了武者绘和役者绘外,歌川国芳还在另外一个领域开辟了新天地,这就是被誉为幕末第一人的讽刺画和戏画,这对于研究国芳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内容,他的作品在以轻松的形式抨击幕府专制政权的同时也充分体现了江户市民的乐天性格。





"美人画中兴之祖"-菊川英山(1786年-1867年)
菊川英山浮世绘画业从继承喜多川歌麿的风格开始起步的, 从人物形象到题材的选择,从背景描绘到光影描绘,都受到前辈的巨大影响。但他所追求的主要内容不在是人物的心里活动和细微的表情,也不是质感的真实性,而是努力塑造偶像般的稳健品格。人物脸部呈长额蛋形,鼻梁被相应拉长且挺拔,眉毛细长而弯曲,可见鸟文斋荣之的遗风,典雅的造型受到大众欢迎,尤其在全身人物立像中首创S型动态:既头部倾斜,腹部略微突出的娇媚姿态,这是江户末期浮世绘特有的猫背猪手造型的起点,菊川英山由此成为连接幕末浮世绘的桥梁人物,浮世绘类考中将他赞誉为浮世绘美人画中兴之祖。


"血腥芳年"-月冈芳年(1839年-1892年)
月冈芳年继承了其师歌川国芳的武者绘,并根据中日两国的民间奇闻怪谈,创作了许多被称为残酷绘的表现血腥场面的作品,因此月冈芳年也被称作血型芳年,自1872年前后开始,芳年从歌川国芳风格的武者绘中超脱出来,以西方绘画的理性写实手法向更具合理主义风格的物语绘方向发展,并于1885年始发表若干美人画佳作。
芳年的美人画代表作 《风俗三十二相》系列从表面看与众多歌追随者的"大手绘"别无二致,仔细解读便会发现芳年的匠心所在。有节制的人物形态刻画上,外在的放纵与内心的温情,仿佛有一股即将爆发的温热,画中人物的性格亦传递得惟妙惟肖,娇羞的期待有绝望的爱情,还有小家碧玉般的温情,特别是整套画的最后一幅《明治妻君》把受西方文化熏陶的虚荣的时髦女郎的那种手足无措的笨拙姿态刻画的精妙绝伦,让人忍俊不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