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听闻《海上钢琴师》大名,几次试图观看,因各种原因总是看了个开头便作罢。这个周末在家奶娃闲来竟然默默看完。果是得享大名,堪配其位。情愫丛生,却又无从道起。从小习惯给文章归纳中心思想,一下子又道不出这影片的中心思想是啥。其中又夹杂了私人的感受,讲出来难免又是第一百零一个哈姆雷特。
1900的人生真是又平淡又传奇。说出来是一个好故事,这个故事三言两语似乎也能讲完。印象深刻的有三个片段。一是海上起了大风浪,胖子马克思晕船后与1900在钢琴上的滑移表演。硕大的钢琴在客舱里如行云流水般滑移,撞毁精美的玻璃门又穿过狭长的甬道。毫无逻辑,十分荒诞。令人怀疑从头到尾只是马克思的一场绮梦,因为他说1900在这个世界不存在,而马克思每次和1900交谈时眼神总是不对焦的状态,似乎也在印证他的不存在。二是1900在舷梯驻足不前,朝前方陆地使劲掷出帽子。帽子掉落海面,1900返身回船。那一刻他在想什么?影片最后他自己回答,是因为看到城市的漫无边际。所以他可能做了不上岸的决定,于是让帽子替他踏上陆地,而终究帽子只是跌落海面。他也许在心里叹口气,也许认了把一个完整的自己留给大海。也有可能他掷出帽子只是像掷出一颗硬币一样,扔过去他就上岸,可是帽子跌落,所以他选择了返船。三是马克思和1900在废弃的弗吉尼亚号上的诀别,1900选择在船上随同弗吉尼亚号一同毁灭。一个接受自己的命运,一个接受朋友的决定。1900的决定坚定又平静,看不到孤独,看不到怨怼。在舷梯返船的一刻他应该就已经看到了自己的命运。他选择接受自己的命运,就像贾宝玉最后出了家,张岱最后散发入了山林。所以返船后的一曲,听众在钢琴曲里听到的都是旧日时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