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创世劫
“额涅,我们从哪里来?”牧克德与母亲对坐,中间的篝火随风而动,忽明忽暗。
“孩子,我们是白山柳树佛赫妈妈和东海灵石乌申阔玛法的后代,他们是第四次大洪水后最初的人类。”
“第四次?洪水之前有和我们一样的人类吗?”
“当然有,洪水既毁灭了生灵,也孕育了新的生命。被毁灭的仅仅是生灵的生命,而这些生命中所孕育、所附着的来自远古的灵,一直存在,并且有一些就在我们的身体中。”
“远古的灵?这些灵有是从何而来呢?”
“他们来自阿布卡赫赫(天母)。
阿布卡赫赫的下身裂生了巴娜吉额姆(地母);上身裂生了卧勒多赫赫(布星女神)。于是有了我们生活的大地,空中的斗转星移。
我们没有见过她们的体魄,但是我们却能时刻感到她们的存在。空中的云雷是阿布卡的气息;山谷,泉水是巴娜吉额姆的肌肤,日、月是阿布卡的眼睛;星辰的变换是卧勒多在布置。
阿布卡用三女神肌肤造出的力大无比敖钦女神,后来变成了九头大魔鬼耶路哩。经过阿布卡和耶路哩的第一次天空大战,阿布卡赫赫成为阿布卡恩都力(天神)。
无论仁慈的、残暴的、正义的、邪恶的其表现形式是什么,都以灵为基础。形的消散,不影响灵的存在。
恶灵的再次聚集,也就有了后来的多次天空大战,人类也参与其中。
第四次洪水前的人类,除个别升入天宫成为神,基本被耶路哩或灾难夺取了生命,留下的灵则附在我们的身上,或者在神灵居住的上界,人与动植物居住的中界,祖灵、亡灵、鬼魂所在的下界之间游荡,或是依附在云朵、山川、河流等物体上。”
“阿布卡赫赫的额涅又是谁呢?”
“阿布卡赫赫的额涅叫做老三星。水、火,光三种灵气的星体汇集后裂生出了阿布卡赫赫。老三星则是由宇宙之初的巴纳姆(宇宙伊始混沌之液)演化而来的。”
(2)鹰之灵
“额涅,我们为什么要把房屋建到树上?”
“孩子,那是因为我们的祖先乌申阔玛法,在神鹰的帮助下,学得萨满之法,保一族平安,后代得以繁衍。神鹰喜树而居,玛法为了感谢神鹰的帮助,在树上建房。”
“我们屋顶的鹰巢也是因为这个吗?”
“是的,神鹰的后代,我们世代供奉,也是我佳珲(鹰)一族名称的由来。当然,鹰不仅仅是我族的守护神,也是我们的朋友,每户人家必有一只雄鹰为伴,更有习得萨满之法者,可与之灵魂相通。”
“除了供养鹰之外,为什么我们每到祭祀时分,还要喂食鸦鹊呢?”
“孩子,万物皆有灵,但是每一种生灵所聚集的灵是不一样的,乌鸦与喜鹊就是两种聚集了特殊灵气的生灵,缘何这种灵气聚集多聚集在其身上,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他们都给我们提供了莫大的帮助。
乌鸦,有人说起会带来灾难。但是,对于我们一族来说,它带来的却是灾难的预警,反而使我们远离灾难。喜鹊,有人认为其可带来好运,我们却认为其可穿越生死,借助其身上的黑白羽毛,萨满法师可与祖先对话。”
“额涅,我也想有一只自己的鹰,我也想成为萨满法师。”
“不要着急,等你长大了,你一定会有一支属于自己的鹰,但是是否能成为萨满法师,就要看你的造化了。”
(3)言为约
“额涅,这本书上写的是我们祖先的故事吗?”
“是的,这是几百年前,祖先留下的鱼皮书,这种书籍的制作方法是从那乃部族学得的。”
“书上的文字怎么读呢?”
“这是祖先最早留下的一本书,后人通过临摹流传下来,而书中的文字,早已无人认得。”
“我们从什么时候不再认识这些文字的呢?”
“据我的果洛麻麻(外婆)讲,她小的时候还有几位老人能读出书中的部分段落,这几位老人去世后,就不再有人会了。”
“为什么没人教,没人学了呢?”
“生活中用不到了。人活着,每个人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吐个吐沫是个钉,即使拼尽性命,也要兑现诺言,能够打动人心的是你的诚信,不在乎是否记录下来。若被天神收了去,生前的事情,也概不追溯了,一辈子的事儿,就是一辈子。儿孙的事儿,是儿孙的事情,一切从头来过,恩怨不再延续,书面上的约定也就更不需要了。生命短暂,不需背负着过往去生活。
因此,当你活着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你的言行就是你立身的根基。”
“嗯,孩儿记住了。那么知识、故事、传说是如何传下来的呢?”
“当然是口口相传,即使有些失传了,也不要紧。天神总会通过萨满之口,将一些需要我们牢记的告诉我们的。”
(4)江神祭
“额涅,那乃人为什么会用鱼皮做书,他们和我们有什么不一样吗?”
“那乃人和我们有着共同的祖先,相同的语言,但是祭祀的主神及生活习惯和我们略有不同。”
“他们主祭的是什么神呢?”
“他们主祭江神。相传远古时期,那乃人生活的地方,有一次天降大火,正值火势蔓延,吞噬人们的危难之际,江神现身,凭空之下引来一条大江,围住了大火,并召来鱼群,排满江水,江面宛如平地,那乃人踏鱼过河,逃脱火灾,江神再唤鱼群上岸,那乃人得以饱腹,重建家园,繁衍生息,自此之后,那乃人将江神作为了他们的主神进行祭祀。”
“他们是生活方式和我们又有什么不同呢?”
“自从祭祀江神开始,他们就傍水而居,说这样既可以得到江神的庇护,又方便世代敬奉江神,他们采拾江中鹅卵石夯实土地,种植苔藓遍于屋底,砍伐江边落叶松铺设地板,搭屋建房。
他们钟爱江中之鱼,梳理鱼皮,穿在身上护体防寒,他们也不使用文字,但是会将生活点滴书画在鱼皮上与神灵交流,他们主要以鱼为食,在吃鱼时,又不愿鱼受到烈火煎熬,从而生吃鱼肉,他们敬江神,直饮江水,说这样可以更好地与江神神灵想通,他们用鱼祭祀,认为这是最好的礼物。
他们长时间在水边生活,人人深习水性,水中穿梭,犹如鱼蟹,他们人人会造船,家家都有数条桦木皮船,水上行舟,可直接踏圆木行走江上。
他们,春、秋、冬三季打鱼,夏天狩猎。
他们生活习惯和我们最大的不同是在冬天。
在冬天来临之前,我们准备好过冬的食物,或储藏或腌制,到了冬天,取出食用,很少再出远门,上山打猎。
在夏天,鱼儿最为活跃的时候,繁殖的季节,他们不去打扰鱼群,到了冬天,结冰后,他们直接行走于江面,此时的鱼是最肥的,最不爱动的,也是鱼儿扎堆儿的时候。若江神眷顾,一次凿冰捕鱼,可以吃上几个月,当然,他们冬天下的网,会把网眼扩大,仅捕大鱼,放走小鱼。
捕鱼后的祭祀是他们一年中最重要的祭祀,谁打捞上来当年最大的鱼,部落的祭祀就在谁家举行,这条鱼也会被作为祭祀江神之用。随后,部落内部会相互交换打捞上来的各种鱼类,每个家族的全鱼宴是他们全年吃的最丰盛,玩的最开心的时候了。
这个时候,他们也会邀请像我们一样的其他部落的人参加宴会。我们也会带上我们部落的美酒或美味赴宴,虽然这不是必须带的,我们也是不会少带的。”
“额涅,下次,我也想去参加,看看那是怎样一种情景。”
“好的,我相信你一定会喜欢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