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总觉得自己一直在干违心的事,对父母如此,对朋友如此,有的时候可能对自己也如此。我不太敢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喜欢也好,讨厌也罢。总是表现出一种淡淡的感觉,但我的内心已经排山倒海般。可能我就是害怕让别人发现我真实的情绪,是一种变相的自我保护?也许吧。
不会说话,容易紧张是我一直以来的缺陷。当别人滔滔不绝的时候,我也尝试着思考,可当下,我往往总结不出什么。支支吾吾的,可我明明也有很多小情绪的,只是说不出来罢了。
我还记得他说了句“尝试表达”。可我真得说不出来。只能待挂掉电话,一个人静静地,回忆他在电话里的内容,然后再一个字一个字敲下自己的想法。除了以这种形式告别,我想不出更好的办法了。
他说他的世界中没有普通朋友,我们连朋友都还不是,只是属于认识的人。
说实话,听到这些话,多少有些失落吧。但我依旧静静地听着对方讲述着他的那些经历故事。
我是个慢热的人,但一旦我把你认定为朋友,那就是一直的朋友了。话说,人生来本就是独立的个体,谁都是谁的过客,没有一直一直的关系。可我就倔强的认为,既然选择了这段友谊,还是要维持下去。既然从一开始就害怕失去,还不如就不要尝试去深交。不然相处中一直害怕失去,这是一件挺恐怖的事。
一直害怕习惯,一直不让自己去习惯,可往往自己就特别容易产生依赖。有的时候会不自觉的期待着对方的消息,捕捉对方的情绪。
舒适的友谊模式应该是自然的不刻意的。刚开始不必要有太多的联系,待经过慢慢的交流慢慢的了解,如果你符合我的交友原则,我自然而然会跟你分享很多事。
他说“他经常和朋友进行语音通话,很多朋友的电话号码都能背下来”,他说“一个小时的聊天还比不上十分钟的语音交流”。
听到这个的时候,我还是挺震撼的。因为我一直在怀疑自己为什么一直留不住朋友,一波波好友随着一次次毕业都溜走了,只剩下列表里的一个个头像。友谊是需要维护的,是需要相互的,更是需要这种深度交流的。
他还说“没有想玩的地方就不去了,没有想看的电影就不看了,没有想吃的东西就不吃了...屁,饭你还能不吃吗,只不过你不想跟我吃罢了”。
在朋友的相处过程中,我处于被动,但当朋友主动约我出去玩的时候,我也还是会拒绝,我总是以“我家太远,不方便”为借口。现在想来,或许还是内心中的不想。其实有的时候别人约你出去玩,并是不真得想去玩,重点是想见见你,想聊聊天。
......
我们通了将近四个小时的电话,聊到凌晨三点左右。他说了很多他的交友理念,也很能解读对方的心理。很理智也挺坦诚的。
但我就是会觉得不自在,他虽然说“这只是我的观点,你不一定要接受的”。我当然知道。
这场长谈大部分都是他在发言,我作为一个聆听者。我很少在年龄相仿的人中听到过这般成熟直接理智的话。
......
他很优秀,会给我一种不对等的交流感觉。思来想去,既然还不是朋友,那就这样停止吧。我还是更向往那种势均力敌的关系。
跟他发了一些我的想法后,我就删了他。说实话,还有点小可惜的,但我感觉这应该是最好的处理结果。
一段正常的友谊关系应该是舒适的,势均力敌的,正向促进的。
希望这篇碎碎念能给这段还不是朋友的关系画上一个心理的句号。
202081 11:16 星期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