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读书
弱者言利,强者称名?要在权宜,小心别人的PUA

弱者言利,强者称名?要在权宜,小心别人的PUA

作者: 虾盲君 | 来源:发表于2025-04-21 00:13 被阅读0次

壬辰,三年(前五六九)冬,晋大夫魏绛盟诸戎。

公元前569年冬,晋国(当时还没有三家分晋)大夫魏绛和北方诸戎(少数民族)结盟。

在这之前两年,也就是前571年,晋国、齐国、宋国、鲁国、卫国、曹国、邾国、滕国、薛国、小邾国在戚地(卫国城邑,在今天的河南濮阳)会盟,研究什么事情呢,各国共同出力建设虎牢关。


虎牢关(虎牢关因周穆王在此圈养猛虎而得名),在黄河和洛河的交叉处,和孟津关、轘辕关、伊阙(龙门,相传大禹治水所凿) 共同拱卫洛阳城(东周王城)。虎牢关是三国时期的重要战场,董卓入主洛阳后,虎牢关成为其军事要塞。《三国演义》中虚构的“三英战吕布”在此发生,虽然这一事件并非历史事实,但虎牢关因此名声大震。楚汉争霸时期,刘邦和项羽在此展开多次大规模战争。

北方一众中原国家,为什么建设虎牢关。是因为郑国背叛了晋国,选择亲近楚国,成为中原国家的大患,因为虎牢关地势险峻,所以在这里建设关隘,形成逼迫之势。

根据之前的记载,在这一段时间里,楚国发展比较迅猛,对东周和各诸侯国形成强大的威胁。前584年,楚国出兵陈夏,欲纳夏姬,巫臣谏阻,后来巫臣自己带着夏姬跑到了晋国,巫臣家族被楚国夷灭,巫臣怨楚国,从中作梗,晋楚成仇,这个时候巫臣向晋国献计,出了个狠招,将先进的车战技术带到楚国后方国家的吴国,以牵制楚国,这就说明当时楚国渐强。前606年,楚国伐陆浑地方的戎国,顺便去了洛阳王城,耀兵于周,并问周鼎之大小。


言归正传

无终子嘉父使孟乐如晋,因魏庄子纳虎豹之皮,以请和诸戎。晋侯曰:“戎、狄无亲,不如伐之。”魏绛曰:“诸侯新服,陈新来和,将观于我。我德则睦,否则携贰。劳师于戎,而楚伐陈,必弗能救,是弃陈也。诸华必叛。”公曰:“然则莫如和戎乎?”对曰:“和戎有五利焉:戎狄荐居,贵货易土,土可贾焉,一也。边鄙不耸,民狎其野,穑人成功,二也。戎狄事晋,四邻振动,诸侯威怀,三也。以德绥戎,师徒不勤,甲兵不顿,四也。鉴于后羿,而用德度,远至迩安,五也。君其图之。”公说,使绛盟诸戎。

无终戎人的头领嘉父派孟乐到晋国,通过魏绛送给晋国虎豹的毛皮,用来请求晋国同各戎族建立和睦关系。晋悼公说:“戎狄没有亲近的国家而又贪婪,不如征伐他们。”魏绛说:“诸侯刚刚服从了晋国,陈国又是第一次来与我们建立同盟的,他们都要看我们的行动。我们有仁德,诸侯各国就会同我们亲睦;否则,就会背离我们。如果对戎族用兵,而楚国要进攻陈国,我们一定不能去援救,那就是抛弃了陈国。华夏各国也要叛离我们。”

晋悼公说:“那么不如与戎族议和吧?”

魏绛回答说:“与戎族和好有五方面的利益:戎狄在草地上居住,看重财货而轻视土地,我们就可以买他们的土地,这是第一个利益。和戎后,边疆地区就不再害怕,人民就习惯于在那里的土地上生活,管理田地的官吏就能完成农业生产,这是第二个利益。戎狄都服侍晋国,晋国周边的国家就因此而受到震动,各诸侯国就更慑于晋国的威力而对晋国怀恋,这是第三个利益。用仁德来安抚戎族,将士就不会劳苦,战衣兵器不致损坏,这是第四个利益。以后羿为借鉴,而采用道德法则,远方的人会来,近处的人会安宁,这是第五个利益。请君主考虑吧。”

晋悼公听了很高兴,让魏绛与各戎族订立了盟约。

戎人主动来晋国结盟,并且送来虎豹毛皮以示诚心。但晋悼公一开始说的是,“戎、狄无亲,不如伐之”。那个时代华夷之分的观念还是很强烈的,就像现在的西方国家的制度和其他国家制度的不一样一个道理。不是同一个种族,观念理念不一样,还不如征伐这些少数民族。言语中充满了武断,完全没有考虑利弊,也没有体现做决策的细节,更没有站在政治的高度进行考虑。

但晋国真的是强势的一方吗。这个时候的晋国,近有诸戎的牵制,远有强敌楚国,旁边还有逐渐强大的秦国。你这个时候不细致考虑决定,不去考虑利益,你反而要去谈虚名。

反观大臣魏绛,说出的话就有理有利有节。最主要的是有利。

一、从经贸上考虑,少数民族聚居在草地上,看重财货,轻视土地,而中原民族善于农耕,我们以货易地,发展农业生产,提升经济实力,这是在经济上以强某弱,无形中弱化和同化对方。这句话的基础,源于魏绛对各自情况的熟悉,对少数民族心理状态的精准把握,恰如孙子所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是有前期的调查研究的。

二、从农业生产发展上考虑,民众安土重迁,历代领导者都强调要与民休息,农业发展要求不侵农时,民心定,才能不荒废农时,才有收获,这样官吏也便于管理农民农业。

三、地缘战略上考虑。诸戎服于晋,就对其他国家形成震慑效应,不管是出于文化上的钦慕还是力量上的慕强,都能达到震慑的效果。

四、从军事上来考虑。以德服人,比以武力服人,更能节约国家实力。还是印证了孙子的话“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一场战争下来,输赢不论,所谓伤敌一千、自损八百,耗费的民力物力财力难以计数。

五、政治上来考虑。举了后羿的例子,人主有仁德,将会对其他国家或人民产生吸引力,也就是近悦远来。

这个时候,南有强楚压境,就算是临近的郑国也背叛了,还是实在一点比较好。


回过头来,我们看看大概100年前的楚国。

乙丑,二十有一年(前六五六),齐候、宋公、鲁候、陈候、卫候、郑伯、许男、曹伯侵蔡,蔡溃,遂伐楚。次于陉。楚屈完来盟于师,盟于召陵。

公元前656年,齐、宋、鲁、陈等八国组成联军突然袭击蔡国。蔡国溃败,联军瞬时南下伐楚。军队驻扎在陉地(河南新郑)。楚国遣屈完去盟约。

这个时候楚国本身比较弱小,齐国当时是齐桓公(春秋五霸的首霸),更别说八个诸侯国同时来犯。

楚王觉得自己很委屈,派人去问联军为什么要这么针对我。

【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太公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管仲回答说,从前召康公奉了周王的命令,曾对我们的祖先太公说过:“五等诸侯和九州长官,你都有权征讨他们,从而共同辅佐周王室。”召康公还给了我们先君征讨的范围:东到海边,西到黄河,南到穆陵,北到无棣。你们应当进贡的包茅没有交纳,周王室的祭祀供不上,没有用来渗滤酒渣的东西,我特来征收贡物;周昭王向南征伐没有返回,我特来查问这件事。

管仲的这段回答,就是强者的思维。搬出开国周王的命令来自正名。具体到原因,那就是应该进贡的包茅没有按时交纳,影响王室的祭祀。实际上还是拔高高度,形成威压。资治通鉴开篇就讲过,“天子之职莫大于礼,礼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这是个政治问题,大起来可以很大。

楚国使者回答说:“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贡品没有交纳,是我们国君的过错,我们怎么敢不供给呢?周昭王南征没有返回,还是请您到水边去问一问吧。)楚国使者的回答表示我们以后按时进贡包茅(南方地区,包茅本就不是什么罕见难得之物,但是是一种对于中央的臣属的表示),但是对于周昭王溺水的事情,他们表示不接锅,而且回答的还很有南方人特有的倔强---还是请您去水边问问。

作为强势一方的齐国管仲,他就能以礼制、名分、理念来发问。这是因为当时的齐国站在力量强大的一方。


弱者没有资格谈礼制、名分、理念、道理,那是强者的专属工具。所以当别人用某种理念来评价你、衡量你、影响你的时候,一定要清楚的明白,这也许只是一种手段,一种对你施加某种意愿的PUA手段。你可以听,但对自己要有清晰的界定和认知。而在作出某种回答时,也要合理运用这种方式来表达。

所谓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老子说,“善行者无辙迹,善言者无瑕谪,善数者不用筹策。善闭者无关楗而不可启也。善结者无绳约而不可解也。是以圣人恒善救人,而无弃人,物无弃材。”

有没有车辙的痕迹显露,不是衡量一个人驾驶高超的根本;别人找不找到破绽,不是衡量一个人说话好坏的根本;用不用筹策,不是衡量一个人会计算的根本;有没有用门栓来锁门,不是衡量一个人是不是善于关闭的根本。所以人无弃人,物无弃材。同样的,言无弃语。决策和应对、回答的方式,各因其理,不是一成不变。要小心自己的嘴巴,要清楚他人的论说,要把握现实这一根本。

相关文章

  • 【一句】箴

    强者惜字如金,弱者废话连篇。——韩商言

  • 只有蠢人才会厌恶智者

    “弱者适应规则,强者打破规则,智者创造规则” 即强者对弱者的剥削。强者在剥削弱者,弱者也不断在进化,强者利用剥削弱...

  • 小抄语(97)

    强者有强者的拼法,弱者有弱者的拼法。

  • 5.25

    在强者面前是强者,在弱者面前是弱者,那才是真正的强者

  • 魔都日记 今天被品牌方夸了,开心

    生活就是,伺候别人,再被别人伺候 弱者服务强者 生活的本质就是残酷

  • 觉知57

    强者恒强,弱者恒弱。 只因弱者总想着依靠别人,而强者知道,靠自己才能拯救自己。 失落时,自己安慰自己,明天会更好;...

  • 慢慢变得强大了

    什么是强者 什么弱者? 为什么强者老是被人讨厌 弱者却被人同情 对比强者 我们更喜欢弱者 因为同情弱者 让我们自身...

  • 2020-10-23

    女人是贴着弱者标签的强者,男人是贴着强者标签的弱者。

  • 不要自我深陷“弱者思维”里

    什么是强者思维和弱者思维呢? 强者思维----就是把自己当强者,尽管处在弱者的位置; 弱者思维----就是把自己当...

  • 弱者拔刀向弱者

    鲁迅先生有句话,说国人惯来是强者拔刀向更强者,弱者拔刀向更弱者 弱者拔刀向更弱者,往往比强者之间的“厮杀”,更加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弱者言利,强者称名?要在权宜,小心别人的PUA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puyb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