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上周,给新员工做培训,通过分享自己的经历,给出两条建议:我们要有一技之长和反向学习的能力。
今天,回想起这一段,多少有些惭愧。分享没有问题,但是否要给出建议?我以一个“过来人”的姿态,基于自己的价值判断给出了“我们要…”这样的建议,怎么说这话的时候腰杆那么笔直、态度那么坚定呢?你以为你是谁?
突然脑海里像过电影一样,穿梭到了2018年夏日的一天:张老师正在做课前提示“我只是跟大家分享一点我的经历、感受…只作为分享,不作其他,如果你们能有所启发那就更好了…”老师说得谦逊温和,反复强调一切只是她个人观点等等。
她的课,给我很多触动和启发。老师全程只是在分享,从未有过“我们应该怎样怎样,你应该怎样怎样”这样的用语,那个场景里,她作为教授,我们作为学生,按理说,她是可以以一个权威或长者或过来人的姿态给我们提些建议的,但她没有。
当时的我,完全没有在意到这样的细节。直至当我也跟别人分享了一点我的经历后,才意识到自己忽略了什么做错了什么。
我们过去的经历也好经验也罢,都是基于自己的价值判断所产生的行动或做出的选择。每个人的价值观都不同,一个符合你价值观的东西、事物,不一定符合别人的价值观。所以,你视若珍宝的经验对别人来说,可能是蜜糖,也可能是砒霜。怎敢底气十足地以过来人的姿态向别人建议“你应该如何如何”呢?
更何况,多数时候,我们自己其实都是那个过河的泥菩萨,自己的事情都没搞明白,自己的生活都没处理妥当,怎么一到了另一个场景,立马摇身一变成为一个说教者,仿佛自己的人生已然完美,从独善其身一下获得了兼济天下的感召,想要让他人的生活因你而变得更美好。
其实传递经验的我们确实也是出于好心,生怕他人走弯路,但好心不一定办好事儿,况且,他选择要走的路不一定和你的一样。你呀,这么做是犯了以偏概全的认知偏差。你把自己的感受当成了全世界的感受,把自己的观察当成了全世界的观察,把自己的看法当成了全世界的看法。
所以,警惕以偏概全,可以分享,但不作“我们应该如何如何,你应该如何如何”的建议。
同时,如同“选书是自己的事,不要向别人索要书单”一样,任何选择都是自己的事,不要向别人索要建议,最多“听多数人的话,参考少数人的建议”,最终的选择一定要自己做。
以上自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