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天气反常的闷热了一天,酝酿已久的雨终于来了。
在孩子幼儿园附近,一辆摩托车疾速而过。溅得身边一女人一裙摆泥。女人扯开嗓子,破口大骂。前方车主停下车转过头来脸红脖子粗进行反击。随着争吵分贝不断增大,矛盾升级,光天化日之下,两人竞相互扯着头发扭打起来。局面有些失控,本就不宽的道路,硬是给堵住了。直到小区门警赶来,才终止了这场战争。
激烈的唇枪舌战,让我再一次感受到这座号称“匪城”的小城语言魅力。在这个光怪陆离的高速的时代,人人都背负着各方面的压力。对于普通人来说,生存更多是一种无奈,更是一种挣扎。都憋着一肚子劲力争上游。一句无心的言语,一个无意的动作,都可能点燃矛盾的导火索。仿佛人人都捆绑着火药上路,稍有不甚就会爆炸。
前几年曾惊有报道的哥杀人新闻,抓捕时候,说是和家人吵架了导致心情不好,一时冲动起了杀心。片刻的偏执毁了两个家庭。
更有啼笑皆非事件,一小伙因在单位挨了上司批评,在道路上看到有人超其车,竞下车把那车上的姑娘拖下来暴打一顿。
试问,这样的情绪释放是否代价太大?
02
前两天,开面馆的朋友在圈里发了一碗麻哥面条图片。配文字:心酸的麻哥面。
问及原因。原来她店里一新来的送外卖小哥,因路线不熟,顾客的点餐迟到了一小时。被顾客不满地退单,义正辞严的投诉数次。那小哥自己赔偿了顾客的损失。回来时,竞提出将那份未送出的面条加热带回给孩子作晚餐。老板一时感到心酸,故而发了图片。也没有对其进行罚款。
我对她的善举疯狂点赞。
从责任划分上来看,主要责任是外卖小哥。他自掏腰包进行赔偿也无可厚非。从顾客的角度来说,投拆外卖小哥是他的权利。
善人者,人亦善之。能不能多些宽容与理解,多想想对方的难处与不易。尽量不投诉呢?投诉电话打起来容易,但外卖小哥可能会被扣薪,一天甚至数天的工作白干了。
理解与宽容是一种高贵的品质,也是一种做人的素质。并非要你“无底线的理解,无原则的宽容”。但在不涉及根本的利益前提下,希望人与人之前还是多些善良的理解与宽容。
我们所处的时代,经济在日新月异。房子、车子、票子,孩子,成为多数人的核心。大家都处在一种高压力,快节凑的模式下工作与生活。隔壁邻居住了六年没见过面的情况屡见不鲜。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看似淡漠了,疏远了。
事实上,社会的发展,分工越来越精细,新型行业不断兴起,意味着人与人之间以另外的方式发生关系。渗透到整个社会得方方面面。比如电商与顾客,外卖小哥与顾客。
理解与宽容不仅适合于这些行业,它更适合一切有人的场所或领域。比如公交车、菜市场,比如室友、职场,比如合作单位等等。
有了理解与宽容,人与人之间才会更友善,社会才会更加和谐。
03
雨果说过: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
说到底,社会是人的集合。所谓的“创建和谐社会”更多的是人与人的和谐。在你用恶毒的语言抛向别人时,同时也留给自己。人性都是自私的,“利已”都能做到。在“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它人砙上霜”的冷漠里,做到不“损人”便已是最底线。“利他”不是人人都能做到了。高尚的情操不是谁都能拥有。
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三分心平气和。狭路相逢,高一点姿态,留一步让人通行。怒火中烧时,减三分让人品。得饶人处且饶人,给人余地,也就是给自己余地。肯吃亏不是痴愚人。
人生不过百年,忙忙碌碌的追逐目标的同时,更应该享受生命的过程。生活是需要多些理解与宽容,当感到身心疲惫时,当生活的弦绷得太紧的时候,当满腔愁闷不可消除时,朋友,请多一些理解与宽容。
佛学也有“与人方便,与已方便”一说,对待生活的小摩擦,不用太多爱心,也不用站在道德制高点。多一些理解与宽容,你的一点小善意,也会带给人以温暖与感动。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多把别人往好处想,以真善美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在你的天真与善良背后,一定会是个乐观,豁达,淡泊,致远的不设防的纯净心田。
曾几何时,共享单车已成为城市一道独特的风景。互联网将共享经济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度。它带来的便利,惠及千万人群,个人十分推崇。
我想共享经济的前提是:相信这个世界是善意的,人的本质是善良的。才会乐于分享车位,分享书籍,分享房间,分享很多你想分享的。网络改变着经济,改新着生活。也在改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创造一个更善良互助的世界。就网络的层面来说,世界“大同”不是天方夜谭。
那么现实的我们呢?
在往上攀登的时候,别只顾着山顶的花环,而忽略了身边的风景。这样的人生,注定单调,注定空虚,注定悲哀。
让我们享受本该属于我们每个人之间的美好。用理解与宽容去搭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桥梁,用理解和宽容去竖起一道和谐的丰碑。
窗外的雨还在下,相信经过一夜的雨水洗礼,明朝定会是个澄明的世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