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劫贫济富的时代:股市和楼市会维持较长时间的持续上涨么?】
个人观点:会。
1、“煤飞色舞”与楼市上涨
近来,股市又上演了“煤飞色舞”——有色金属板块集体飙涨,比如某些有色金属ETF涨过了7%。
这可是基本没啥成长性,利润也有限的行业吖。
还真应了这句话,牛市期间人人都是股神——因为你不管买啥,大概率是能涨滴。
当然,你是否真有能耐把纸面富贵变现,就是另一回事儿了。
楼市嘛,提到咱中国的楼市,如果排除掉非1、2线城市。楼市永远处在两种状态,“上涨且大涨”,以及“政策调控——暂时不涨”。
眼下,或许楼市也到了继续持续上涨的前夕。
就我自己居留的城市,最近一个季度,所在小区和周边小区的成交价是持续上涨的。
那,凭啥看眼下所谓的各种资产价格上涨,就判断未来会继续持续上涨?
原因在于:实际负利率。
只要你拿官方CPI和一年期的存款利率直接对比,如果CPI更高,甚至高不少,妥妥的就是“实际负利率” 了。
2、存钱是傻子
实际负利率,是CPI物价上涨速度高于你银行存款利息。你把钱存银行,一年过后,物价涨的比你本息和还高不少,你实际的购买力是缩水的。原本能买100杯奶茶的钱,存了一年,算本息居然买不到100杯奶茶,这可不就是负利率嘛?
一般来说,只要国内的货币政策出现实际负利率,楼市是大概率会持续涨的,股市看情况。不过看股市眼下的情况,只要不变成“疯牛”,股市大概率也是长期持续上涨的。
毕竟吖,眼下的CPI是肯定超过2滴,至于是某些地方公布的2.X还是某些财经媒体采用的2.7%,反正是超过1年期存款利率滴。
和父母那一代没啥见识、文化……的“老实工农”相比,新生代都是贼精贼精的,且不少人知识面比较广。
能反应的过来——“存钱就是傻子,还不够物价涨幅”这个事实。
于是,有了这个演化:借钱出来——买涨价的资产、实物——等涨价——倒卖给只知道存钱的。
借钱的打劫只懂存钱的。
还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一群人急着把钱从银行、理财产品里掏出来,赶紧冲进股市和楼市。
3、“实际负利率”或许会成为常态
出现实际负利率,借钱的打劫存钱的,有脑子的都会想着办法借钱,留出安全空间确保自己不被债务压垮,同时拿钱去买买买,尤其是买下跌空间有限上涨空间无限的“好东西”。
“实际负利率”的出现,往往意味着:政府印钱,而且印的还不少。
钱可以凭空印出来,但是市面上的物资却不可能一下子变得很多,尤其是一些稀缺优质资产——比如核心城市的房子,比如茅台的股票。好东西总共就那点儿,钱太多了以后,东西的价格立马就上去了。
因此,看实际负利率是否会成为常态?那就得判断未来政府是否会持续继续印钱了。
而这一回答也是:是。
每每一国政府决定印钞,放水,往往它们是在说:财政缺钱——要烧钱的地方太多,但是财政收入却很有限。
天问:财政缺口那么大,钱从哪来吖?
比如:实行高福利为各种“某些”社会人群兜底的某些政府,财政收入很有限,可还是得不断发福利,不管是眼下借债,还是通过印钞变相让债务减少,最后都还是得印钞的。
还记得前些年法国的“黄马甲”么?
再比如:美国前阵子“黑人之死”事件,个人观点认为,打砸抢、推到雕像、要求大学改名……实质或许都不是对公平的追求,实质或许是“要求特权、要求发福利、要求兜底”。
再比如:咱国家,为啥要拼命搞产业升级?我看到有这样的观点,说搞产业升级也是不得不做的事情,毕竟老龄化就在眼前,而且之前的活计都充分竞争不赚钱,但未来大家的医疗、养老开销却很大,财政缺口没办法填,只能硬着头皮拼产业升级、拼科技进步,用提到劳动收入和劳动效率的办法来确保即使未来劳动干活的人少,确有能力养活远超现在不干活的人。
如果这么说你觉得不明白,想想曾经沿海的“血汗工厂”,如果没有技术进步,还是单纯出卖廉价劳动力,月工资撑死4千-6千。如果只有这样的工作机会,按今天的物价水平,沿海居民能活得下来、有房有车才见鬼。
所以我觉得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咱郭嘉会长期财政缺钱——因为花钱的地方太多,而来钱的路子(税收……)有限:
1、产业升级,技术研发……听着很好,投入大量时间、资源、人才,本质上是烧钱。
2、居民的社保、医保,未来也是烧钱大户,因为老年人大增,人均寿命比以往长多了,且好好干活的年轻人太少。
比如说,你看各地医保、社保基金,哪几个省没缺口的?
3、各种减税降费,背后不仅意味着财政收入的减少,还意味着财政开支——给中小企业的补贴款、疫情援助……
4、体制、行政的刚性成本,这个也没得说,中国独特的社会主义制度,其优势在今年疫情中体现的淋漓尽致,极强的物资和人员动员、集结能力和效率、反应速度。打仗很强,发展经济也很强,可以“举国体制”集中资源把必备的科技给烧出来……但要维持大政府正常运转,体制成本很高。
除了在编公务员,各种企业、事业单位……啥的,可都是吃财政饭的。
5、鼓励居民消费、扩大内需……
………………
可以预期的是,只要一天做不到完成产业升级转型,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持续印钞,适当放水,是一件“不得不”的事情。
也可以预期,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咱国家会长期持续“实际负利率”的状态,哪怕有一天变成欧美这种银行存款名义利率也是负的,我也不感觉奇怪。
4、长期来看,劫贫济富
政府用财政给大家托底,尽量让大家最差的情况过得不太差,甚至尽量多发福利。
你以为是在劫富济贫?
现实却往往很有魔幻,看欧美,实际结果或许变成了“劫贫济富”,贫富差距拉大,穷人更穷,富人更富。
你只要理解这一点就好了。
一国政府的财政收入和资源,总是有限的,这里多了,那里就得少。
如果正常财政收入下滑,但花钱的地方却越来越多,怎么办?
当代社会最好的工具,拼命印钞。
但是,你知道的。钱太多了,东西却只有那么点儿,东西的价格就会飞涨。再考虑一下,钱一印出来,谁最先拿到钱呢?肯定不是贫民、小老百姓。在中国,是银行、央企国企……实业资本、关系户;在欧美,则是各路有钱人。
先拿到钱的,这时候钱还值钱,去换物资、生产、投资,钱持续升值。
后拿到钱的穷人、小老百姓,或许分到一点汤,但是商品、资产价格早已上涨。
长期负利率,咋办?钱拿在手上,存在银行,就是被打劫的命。但,若是去配置资产?很多人不懂投资理财,尤其是穷人和小老百姓,真有胆子进去会被轻易割羊毛。
于是我们还能看到这样的现象:
1、欧美,社会撕裂,贫富差距拉大。
2、中国,贫富差距或有持续拉大的迹象,同时,还有每年可以看得到的持续增长的转移支付(对落后地区的财政补贴)。
5、眼下啥会涨?啥能上车?谈谈具体点儿的
A、可转债,之前已经有提到,这种品类属于上不封顶,下跌又很有限。
B、B股,感兴趣的可自行搜索相关资料
C、A股,银行、地产板块似乎还有低估的
D、房子……仅限1、2线城市,你要是不知道啥叫1、2线,你就看各省省会就行了。
以上为个人思考,不作为具体投资建议,仅供参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