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章《关于小说的谈话中》,昆德拉如此定义诗人:诗人是一个在母亲的促使下向世界展示自己,却无法进入这个世界的年轻人。
这个定义极其精确,堪称完美。
这句话精确地展现了诗人矛盾的两面,他热爱这个世界,但却被世界拒绝,或者说他自己拒绝了这个槽糕的世界。
诗作的意像与感情来源于“母亲”的感召与呼唤。“母亲”象征现实世界里美丽,温暖,纯粹的意像,更为重要的是这个意像对诗人本身的宠爱与宽容。如大海天空,如诞生死亡,如篝火寒夜,等等。诗人拥有一个独立于现实的感官世界,在这个世界中他甚至可以独自占有太阳。诗人的脆弱也在于此。现实世界的运转基于逻辑,基于逻辑的意思就是诗人卖不了诗集,就不可自力更生。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尊严的丧失。当然,诗人必须贫穷。贫穷也是一个宽容的意像。更可怕的是现实世界充满庸众,那群只关心面包和下流故事的人。诗人自以为是他们的国王,然而只得到了臣民的嘲笑声。
诗人像一个异体细胞,被现实世界天然地排挤。
这个定义提供一种定义抽象名词的模板。抽象名词定义的难点是它处于一个人人都可描述的状态。不像苹果就是苹果,牛顿第二定律就是牛顿第二定律,不会有个人跑出来说梨子是苹果。诗人也是一个抽象名词。你可以这样定义它:那些习惯写字分行的人。或者,一群会写字的神经病。这些定义的最槽糕之处不是它们饱含偏见,而是它们没有内在的逻辑,没有体现一种关系。
抽象名词之所以为抽象名词,就是因为它不是绝对的-连上帝都不是绝对的。抽象名词是一种相对关系的集合。定义中一定要体现关系。例如,“我爱你,与你无关”比“爱是奉献”是一个更好的定义,它体现了爱情之中两个意像之间的关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