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好奇心,努力在周遭的一切事物中探寻温暖,大概是这样。

我是一个不会煮饭的人,我真的是一个不会煮饭的人。但在煮饭这件事上,我觉得我应该是一个有潜力的人。人都是如此,被逼到绝路,潜力自然就爆发了。
我妈说,“烧菜煮饭织毛衣你都不要学,会得越多你会越累。”然后她真的言出必行,什么都不教我,有时候好奇问一下,她都会说“走开,不要问那么多。”我也没什么自我学习欲望,所以她不说也就算了。我原本什么都不会,不会钉扣子,不会织毛衣更不会烧菜煮饭。
我现在所有会做的,都是看来的。奶奶很会做,她钉扣子的时候,我在旁边看,她会边钉边说,“你看,先这样来回四次,然后绕几圈,拉一下,结就打好了。”她每天买菜做饭,我都跟着看,她做饭的时候什么也不说,最多让我递个酱油,但是每天看三顿,大概还是能记得一些。不过,毕竟是看来的,没有实际操作过,确实不大靠谱。比如,钉的扣子,容易掉。比如,靠记忆烧的菜,口感很不稳定。我不喜欢看菜谱,他们写得太复杂了,这样几克那样几克,别说记不清材料的名字,就算买回来,光是称重都要搞半天,哪里那么多时间称。我做的所有菜,除了食材本身,其余材料不过油盐大蒜和姜,我不吃葱,所以从来不考虑。
后来做吃的,除了靠记忆,我还加一点想象。并不是每次都成功,失败了再重来,也没什么大不了,最多就是那顿吃简单点,下顿多吃点就行了。
我现在做的菜,味道还可以,有时候会口感爆发,相当好吃。如果加上认真摆盘和后期摄影P图的话,可以说很拿得出手,但是不管谁问我,我都会说“我不怎么会做吃的。”因为没底气,每一道菜都被我偷工减料过,而且调味也不大稳定。比如,今天我做了胡萝卜烧牛腩,非常非常好吃。你说“明天做来吃啊”,但是可能我的胡萝卜不够,我会换成别的,然后整个口感就很不对劲,再加上因为不是自己吃,做给别人吃我紧张,很有可能就变得很咸甚至烧不透咬不动。
我最近爱说的话就是“改天做给你吃”。我觉得这句话说出来太温暖了,因为有个姐姐,总会说这句话,而且她真的会“做来吃”,并且都非常好吃。我也想试着像姐姐一样,学会说一句“改天做给你吃”。不过话我会说,但是对做出来的食物,我还是不大有信心。那天做了烤奶酪土豆泥,跟姐姐说起,她说“哪天做给我吃?”我说“嗯嗯嗯……”但是手机屏幕后面的我内心无比慌张,“她要是不喜欢吃怎么办?烤土豆的碗不好看她不喜欢怎么办?万一记忆出错,烤出来不能吃怎么办?”
我并不是有多热爱美食,其实我是一个吃饱就好的人。你们记不记得那句话“温暖一个人先温暖他的胃”?我也记不清是不是这样说的,大概意思吧。食物可以让人满足,胃暖了,人也就暖了,这个从中医理论角度也是说得通的。在一个温暖的磁场里,才是最幸福的平衡。
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讲,保持好奇心,厚积薄发,努力在周遭的一切事物里探寻温暖,大概是这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