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看到简友冰涵之家的一篇文章,里面提到了我。全文如下:
今天读周国平的《我喜欢生命本来的样子》,看到这样一句话"走马观花是的游览景点只是旅游消费,陶然于山水之间才是大自然的真享受;用电视、报刊、书籍解闷只是文化消费,启迪心智的读书和艺术欣赏才是文化的真享受。"感慨颇深。
突然想起文友魏小强,每年骑行2万公里,或村镇,或山水之间,强身健体,愉悦身心,没过几天就与大自然进行一次身心的融合。回来便沉浸于书海,与贤人、智者、勇者进行心灵的对话。产生共鸣,便奋笔疾书,一篇篇慷慨激扬的文章如行云流水般应运而生。为广大文友提供了一篇篇积极向上的文章。引起无数简友围观(这段时间,粉丝暴涨)。
简言之,真正的享受是必须有心灵参与的,是灵魂的愉悦与升华。
好文,说出了旅游的真谛,深得我心,值得收藏。
文中有两处小错误,在这里指正一下。
我的粉丝大多是关于写作的文章拉来的。简书大力推荐这样的文章。健身类的文章阅读量很少达到1000,到现在只有一篇达到了。
我每年骑行1万公里、即2万里,不是2万公里。
我不喜欢到那些大城市去旅游,享受骑行山野的乐趣。闲云野鹤,无拘无束;可驱车急驶,可徒步慢行。渴了,喝一口山间的清泉。累了,在树荫下小憩片刻。在旷野中,可高歌,可低吟。
在城市住惯了,再去另一个大城市,等于从一个樊笼摆脱,投身于另一个樊笼。
韩愈有诗《山石》,写出作者远离官场的尔虞我诈、宦海沉浮和在红尘中打拼煎熬、奔波碾转的不堪龌龊。抒发作者在旅途中舒适畅快的心情,令人羡慕。全诗如下:
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铺床拂席置羹饭,疏粝亦足饱我饥。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天明独去无道路,出入高下穷烟霏。山红涧碧纷烂漫,时见松枥皆十围。当流赤足踏涧石,水声激激风吹衣。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束为人鞿?嗟哉吾党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归?
在都市待久了,映入眼帘的的是各式钢筋混凝土建筑、各种交通工具,空间逼仄,人流如潮,尘土飞扬,雾霾重重,让人生厌, 渴望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呼吸清新的空气。
在山野中,看碧水蓝天,赏朝阳晚霞,观幽壑清泉,让山风掠过耳梢。远离俗务,与世无争。一切都让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
这是骑行的出世之心态。
骑行中,为了每天多骑些路程,为了在指定时间到达目的地,必须争分夺秒,有强烈的紧迫感。每天要骑更远的距离,打破旧的骑行记录,你就要克服重重困难,不断挑战自己的生理极限。
现在,当我早上起不来床时,当我感到懈怠时,我就打开手机,播放那些意气风发的骑行旅途中飘扬的或激昂或舒缓的歌曲,仿佛置身于高强度的骑行中。珍惜韶光,寸秒必争。这是唯一的念头。立即从暖和的被窝里爬起来,浑身又充满干劲和强劲的动力。
这是骑行的入世之心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