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李笑来曾经在《为什么你一定要学会写作》一文中写到:
“想要获得财富自由的你,必须学会写作。”这句话,已经被众多勤劳致富的内容创业者们验证了其正确性。
撇开财富,单谈写作对于个人的提升作用。他以自身经验指出,“持续写作很可能是锻炼学习能力、锻炼思考能力、锻炼分析能力、锻炼沟通能力的最直接、最低成本的方式。”
因此,任何一个想要谋求用最高性价比提升自身的人,都应该学会写作.
你可能会说,我不是中文系毕业,有什么能快速学会写作的诀窍么?
还真有!
《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总结了20条适用于高效写作的基础原则。分别从结构、风格、可读性三个方面,教你快速写出一篇重点突出、条例清晰、令人印象深刻的文章!

《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的作者是布兰登•罗伊尔。他出生于加拿大,曾就读于哈佛大学,后在考试培训机构Kaplan担任主管。期间,他潜心研究英文写作、语法和逻辑推理教学,总结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独创了一整套教学体系。
他出版的《一本小小的蓝色逻辑书》、《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一本小小的金色语法书》等经典著作,成为全球英文写作、语法、逻辑推理领域的标杆之作,并先后五次荣获“国际图书奖”、五次荣获“总统图书奖”金奖等多项殊荣。《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正是他在写作领域的专项探索结果。
02
介绍完整本书的主要内容和作者概况,让我们来看看如何只用三步,产出一篇高质量的文章。
step1、搭建文章结构,形成主体框架
人们常说,写文章之前要先列提纲;对外讲话,要打腹稿。这里的“提纲”和“腹稿”,其实指的就是文章的结构。
好的文章结构,可以让文章看起来条理清晰,逻辑缜密,更有助于信息的传达。罗伊尔在文章结构的搭建方面,给了我们五大原则,笔者通过自身的写作经验,将它们重新进行了整合、梳理:
1、根据想要表述的文章内容和目的,选择恰当的文章结构。
在我们进行文章撰写时,实际的文章素材之间,总会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关系。
比如:
我们想要分别介绍事物A和B,一般而言,我们会选择先介绍A,再介绍B,这里实质上就用到不同范畴的介绍方式,采用了范畴结构;
若是要我们对某一事件X作出评价,我们经常会先说X好的方面,再说X不好的方面,那么这里就用到了评价结构;
每到年末工作总结或是一个特别的节点,都需要我们回顾和展望公司或者个人的发展,我们常常都会不自觉地用到过去、现在、未来的时间结构;
如果我们要对不同的事物做出比较,那么我们可能会先比较差异大的方面,再比较差异小的方面,这里,我们实质上是用到了比较结构;
若是我们想要按照先后顺序,条理清晰地说明事物特性,经常会用到“第一、第二、第三”或者“首先、其次、最后”等表示序列的词汇,这里我们用到了线性结构;
当我们要阐释一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其中涉及到因果关系,我们往往会先讲因,再说果,这里自然地用到了因果结构。
通过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我们的文章结构通常是由我们要表达的内容决定的;而给相应的内容配上恰当的结构,一定会帮助读者更好理解文章。
2、在具体文章的布局谋篇之时,整体文章一般都会采用从上而下的“倒金字塔”结构。
我们日常写作的文章,多为应用文。为了让读者更加高效、快速地掌握中心思想,多需要开门见山给出核心观点。
同时,在观点的重要级别陈列上,为了更加突出主题,我们经常要参照如下的方式安排:
最重要
次重要
次次重要
最不重要
这种信息的陈列方式与倒金字塔体的消息最为类似。在美国南北战争时期,战地记者们为了抢先发回报道,用这种方式一段一段在电报局里拍发,先发核心信息,再慢慢把事情说清楚。确保了即便通讯忽然中断,核心要点也会得到即使回传。
现代的应用文用到倒金字塔结构,既是结构化思维的结果呈现,也是对听众“利他性”的需求的必然结果。
通俗来讲,这种结构方式,一方面方便听众的理解整体事件逻辑,做出有效判断;另一方面,尊重听众的时间,即使是一个“电梯演讲",也确保了信息的完整传达。
3、在具体每层展开主要观点时,一般要用三个分论点展开内容,人们最易接受。
这也解释和验证了,为什么在各种场合,我们都会听到或看到”我重点讲三点“的原因。此外,在具体表达中,我们要多用连词,表达句子的起承转合。
还记得学生时期,老师会经常教导我们要关注连词么?这些连词都是帮助读者更好理解文章的路标,连接连词表达的是顺承的意思;转折连词表达的是意思相悖的内容。现在轮到我们自己成为作者,也要善用连词,帮助我们更清晰表达意思。
最后,相似的内容要整合在一起说,方便读者记忆、理解。这点内容非常好理解。因为人脑的特性,决定了相近的内容放在一起,会更加方便记忆和理解。比如,即使去超市采购列清单,我们也习惯于将水果、蔬菜及粮食等分别列表,为的就是这种方式,不易遗漏。
Step2、准确表达,充分论证,言简意丰,形成风格。
完成了文章的框架结构,下一步就要进行文章的实质内容的“肉”的填充。
1、选用最典型的例子,充分证明自己的观点,同时用精准的词语表意清晰。
在罗伊尔看来,”一篇优秀的作品和一篇普通作品的最大区别,就在于你是否使用了准确、具体的例证。“
相信在北京的民众至今难忘柴静在《穹顶之下》的纪录片中,用各种人物的证言、具体的天气数据、科学的试验等等,充分证实了“雾霾整治势在必行”的观点。

在选用典型事例力证自己论点的同时,柴静在现场运用的精准的语言表述,比如,”其中有15种致癌物,……它是国家标准值的15倍“等等,更让每个观看视频的人信服不已。
2、要做到文章简洁而不失细节。
罗伊尔认为,”所有的好文章也都是在简洁和细节之间,进行着平衡。“
著名的剧作家严歌苓就曾坦陈,火爆荧幕的大剧《芳华》,所有的细节全是真实的。她不遗余力描写着男主脚下的一双舞鞋,
“我注意到他是因为他穿着两只不同的鞋,右脚穿军队统一发放的战士黑布鞋,式样是老解放区大嫂大娘的设计;左脚穿的是一只肮脏的白色软底练功鞋。
让我们更加深切感受到刘峰这个角色的身份和性格特点,同时也通过这一细节更加深切地读懂他的选择和悲凉。那个远去的时代,一切都因此栩栩如生展现开来。
因此,在我们进行文章写作的时候,也要尽可能行文简洁,同时,也要保留必要的细节。
3、文章多用短句,使用主动时态,多用动词。
冗长的长句,加剧了阅读和理解负担,更了提供更好的阅读体验。因此,我们要砍掉长句,精简表达,让文章更具力量。让我们来体会一首李敖先生的爱情诗:
不爱那么多,只爱一点点,
别人的爱情象海深,我的爱情浅。
不爱那么多,只爱一点点,
别人的爱情象天长,我的爱情短。
不爱那么多,只爱一点点,
别人眉来又眼去,我只偷看你一眼。
这首诗是李敖在狱中所写,用他自己的话来说,
在这首诗中,我用类似“登徒子”(philanderer)的玩世态度,洒脱地处理了爱情的乱丝。我相信,爱情本是人生的一部分,它应该只占一个比例而已,它不是全部,也不该日日夜夜时时刻刻扯到它。一旦扯到,除了快乐,没有别的,也不该有别的。只在快乐上有远近深浅,绝不在痛苦上有纠缠不清,这才是最该有的“智者之爱”。
通过他对短句的复用,我们也可以从中感受到他潇洒不羁的爱情观。
Step3、不吝修改,优化排版设计,提升文章可读性。
在文章主体完成之后,你可以先舒缓一下。但是真正的由“毛坯稿”晋级为好文章之路才刚刚开始。
1、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鲁迅先生曾说过,"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是改出来的."在罗伊尔的这本书中,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
在他看来,所谓"完成"的文章,基础的也要修改三遍。而事实上,真正完成的文章是不存在的,每篇文章都有进步的空间。
修改的过程注定辛苦。它逼着你去面对自己不大擅长的部分,并且绞尽脑汁去做到让这部分变得和其他一样棒。经历了这一过程,也就意味着你在提高。认识到这点,我们是不是可以更加欢迎每次的“修改时刻”?
2、想个好标题,用好提要,适当拆分文章。
文章标题的好坏,直接决定了读者是否会继续看你的文章。据说,新媒体大王咪蒙每天的文章标题都会起到十几个,抛在不同的群里,投票之后,选出票数最高的,由此产生第二天新媒体的文章标题.
必要文章的提要,往往能起到提纲挈领、秒懂文章的作用.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毕业生的论文了.在长篇大论的正式论述之前,会用一小段文字,重点阐释自己的核心观点.让时间紧的读者快速GET核心。在新媒体的微信文章中,摘要还常常与标题呼应,起到更好的引人注意的效果.
如果文章较长,强烈建议用小标题拆分全篇。这样不仅让读者更加方便在第一时间抓到文章的核心内容,更能掌控读者的阅读节奏,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网络热文、长文都会有多个小标分段的原因。
3、最后,要根据文章内容,优化排版和设计,突出短语和关键词。
古语说,“所谓君子,文质彬彬。”好文章也一样需要好的形式来匹配,凸显文章的核心内容。
以当前最为流行的微信文章为例,我们会发现,好的微信公众号文章都会有自己独特的排版风格和设计.
比如:咪蒙、简七等,都会在提供丰富有料的内容同时,辅以调性一致的图片,统一的排版模式,由此,给在碎片时间阅读的读者们舒适的阅读体验。

行至此处,一篇文章的写作就"齐活儿"了!
你学会了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