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上半部分是经济学的学习笔记,下半部分是自己看了毕经济学笔记之后联想到双11的现象之后产生的思考。如果看到下半部分之后有点看不懂,可以找回上半部分来查看笔记中的定义。
稀缺:
稀缺是这个世界基本的事实,这个世界基本的事实是好的东西不够,好的东西别人也要,咱们在抢,这叫稀缺。
如果一种商品,用出价的高低来竞争,而且只用出价的高低来竞争的话,这种商品就永远不会短缺,而只会稀缺。
因为只要出价,我们就能买到它。这时候这种商品,就只有稀缺而不叫做短缺。
短缺:
短缺的意思是,它的价格受到了抑制,人们仅仅用出价的办法买不到这样的商品,人们不得不采取其他的竞争方式才能得到这种商品。这时候,我们就称这种商品处于短缺的状态。
举例:
过去在计划经济年代,你有钱买不到吃的,买不到穿的,买不到用的。你得有粮票,你得有布票,你得有电灯泡票,才能买到你要的东西,这叫短缺。
所以短缺不是供应的减少,而是商品的价格受到抑制,人们不仅仅要通过出价的方式去竞争,还得依靠其他非价格的方式去竞争的一种特殊的现象。
过剩:
过剩不是供给过多,而是产品的价格受到人为哄抬,以至于卖家不能简单地通过价格,就能够把产品卖出去。
他必须加上其他的竞争手段,搭配其他的服务,才能把商品卖出去,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过剩。所以说过剩是价格被人为拔高的结果。
举例:
粮食的价格,国家为了稳定农民的收入。粮食会被国家刻意的定价超出市场需要的价格。
所以市场为了卖出这些粮食都会采用很多的促销手段。
总结一下,稀缺是永恒的,而短缺和过剩都是价格受到人为干预的结果。
当价格过低的时候,人们不得不展开价格以外的竞争方式,来争夺他们需要的商品,这时候就会出现短缺。
而当价格被人为拔高以后,卖家就不得不采用价格以外的方式,才能把东西卖出去,这时候就会出现所谓的过剩现象。
而:
淘宝双十一,就是稀缺,短缺和过剩同时存在而衍生出来的结果。
因为各种商品的稀缺,所以导致各个地方。加快生产和制造这些产品。然后放到淘宝上卖。
但是又因为各个地方生产和制造的东西越来越多,导致仓库里堆积的产品越来越多。形成了过剩现象。
那短缺在哪里呢?短缺就是淘宝在双11给你制造的活动中,前1000名的秒杀,以及淘宝运营团队刻意设置出来的各种优惠条件。
于是为了以低价的形式购买到各种商品,于是,你开始花时间各种抢优惠券,各种利用微信或者其他方式的拉好友组团,盖楼。
但是你所做的这些,并不是以经济或者金钱形势所产生的资源消耗,在淘宝或者双11这个生态链里都是可以以数字形式展现出来的。
打个比方,有一个耳机,标价5000元。厂家那边生产了过多的这种耳机,所以会产生。产能过剩或者仓库存储量过剩的情况,于是厂家和商家都要想办法消化掉这一批产能。于是他们找到了淘宝。淘宝告诉他们我们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于是就有了双11这个活动。淘宝官方应援提前一个月开始铺设活动,放出各种优惠券,以及告诉你什么时候可以秒杀。然后你要得到更多红包的话,你就要拉好友盖楼。而且分享链接也可以增加你的红包量。于是,一万人(我瞎猜)通过这个活动,以各种形式知道了这个耳机的购买的链接。这就是过剩带来的多余的销售手段。
有一部分人觉得这个耳机挺好的,但只是稀缺,而没有达到短缺的地步。所以他以5000块价格就直接买下了这个耳机。
另一部分人觉得,原来这个耳机居然可以以4000块的价格买到?!!但是,4000块的耳机当然并不是那么容易买到的。所以,这1万人中的5000个人,会帮帮淘宝双11进行各种形式的宣传。包括进入各个店铺来增加各个店铺的活跃量浏览量,以及各种拉好友盖楼来增加双11的影响力。
这些就是我们为了那短缺的4000元的同款耳机而付出的其他努力。包括且不限于时间以及人情。

网友评论